银行“类净值产品”抢眼球,基本可达预期收益
去年颁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提出,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2020年底就是刚兑产品退出理财市场的大限。不过,昨天,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走访一些银行网点发现,净值型产品并没有成为银行的主推产品。
宣传板不见净值型产品
昨天,在一家国有银行的浑南支行,记者看到,网点大厅的宣传板上列出了银行主推的产品,有结构性存款、大额存款,还有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其中一年期保本理财产品收益率为3.65%左右,非保本的收益率为3.75%左右,惟独找不到净值型理财产品。
大堂理财经理介绍说,净值型产品是资管新规出台之后才陆续推出的,产品比较新,很多都还没有到期。目前净值型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一般在4%左右,不过不能保证实际能达到。这位理财经理强调说:“主要是老百姓(603883)不认,一听说可能会亏本,就不敢买了。”
据了解,今年以来,来这个网点主动购买净值型产品的客户并不多,有时候几天都办不了一笔业务。
“类净值”型产品热销
有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将近700只,较上月增加超过40%。不过,虽然银行方面大量推出净值型产品,终端投资者却没有“热捧”,反而是反应冷淡。面对这种情况,多数银行上线了“类净值”型产品。
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介绍说:“净值型产品有一部分资产会投资债券,或者风险更高的权益类资产,收益会跟着市场波动,业绩比较基准仅作为参考,实际收益率最终有可能高于或低于业绩比较基准。比如,业绩比较基准在5%左右,开放的时候有可能达到10%,也有可能会跌破本金。”现在,银行推出的“类净值”型产品,收益会有轻微波动,但最后基本都能达到之前列出的预期收益率。这类产品的销售情况普遍较好。
净值型并非都是高风险
根据相关部门的数据统计,5月份披露净值的产品有114只,平均期间收益率为4.83%,较上个月下降0.67个百分点。净值型理财产品的风险还是相对较大,建议保守型投资者最好选择结构性存款或者大额存单。
业内人士介绍说,理财产品评级共分5级,分别为PR1(低风险)、PR2(中低风险)、PR3(中风险)、PR4(中高风险)、PR5(高风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银行发行的净值型产品大部分都属于中低风险。业内人士建议,可以先从低风险的净值型产品买起。等到风险承受能力逐步提高以后,再尝试购买风险等级高的产品。银行未来销售的理财产品会继续增加权益类资产的配比,净值波动会更大,投资者购买后,一定要定期关注产品的净值变化。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谷丽红摄影孙海
上一篇:政银企合力为贫困地区产品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