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鲁毅接受人民网访谈:佛山坚定不移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鲁毅接受人民网访谈专访,围绕实体经济、制造业、创新驱动、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等话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 在人民网访谈现场,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委书记鲁毅与主持人交流。/佛山传媒集团全媒体时政融合报道部记者龙翔摄
关键词:实体经济
坚定不移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根基
精彩观点:随着国家振兴实体经济的政策不断出台,佛山也将进一步坚定不移朝着发展实体经济的方向继续往前走,而且会走得更稳,在稳的基础上不断寻求新进步。
鲁毅: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把“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作为今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这释放了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对于佛山这样一座制造业大市来说,这是令人非常振奋和鼓舞的大事。”
佛山早在明清时代被誉为“四大名镇”之一,其冶铸业、制造业在全国影响深远。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佛山在过去三十多年来迅速踏上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轨道,从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跃变为今日的制造业大市。“这与佛山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坚守,与佛山企业家的坚守,与佛山人民的坚守密不可分。”鲁毅认为,党中央、国务院将实体经济视为我国发展的根基,可以说是对佛山长期以来坚守制造业的肯定和鼓舞。
2016年,佛山的经济总量达到8630亿元,同比增长8.3%,比全国的平均增速高出1.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大中小城市第15名,实体经济在其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最近几年,佛山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约为60%,形成了“有家就有佛山造”的现象,“佛山制造”享誉海内外。
关键词:创新驱动
“三步走”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精彩观点:实体经济是发展的根基,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佛山目前虽然已经是制造业大市,但还不能说是制造业强市,有些产品质量跟发达的制造业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未来,佛山将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中国制造2025”宏伟计划,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鲁毅:未来佛山将进一步通过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相结合,与互联网跨界融合,解决智能制造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标准化生产的问题,把生产的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把产品的质量进一步提升,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他在访谈中表示,佛山将分三步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第一步:到2020年,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地位得以确立;
第二步:到2025年,制造业创新能力基本达到世界制造强国的中等水平;
第三步:到2049年,制造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制造强国水平。
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珠江西岸要打造成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省政府提出了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10个重点领域,其中佛山要牵头打造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装备、汽车制造、生产服务业五大领域。
“未来佛山将朝着这五方面继续努力,打造成新的增长极。”鲁毅表示,2016年佛山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约6600多亿元,约占整个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的一半。
佛山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佛山制造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过去我们有些产品主要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但是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我们还在进行当中。”鲁毅表示,2016年佛山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域做了积极探索——
◆ 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或重组了一部分产能过剩企业;
◆ 通过智能机器人的运用,提升生产水平,提高产品质量;
◆ 同时,把降低工业企业税费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全年为企业降低税费284亿元。
关键词:工匠精神
倡导涌现出更多“大城工匠”
精彩观点:质量之魂,存于匠心。佛山的产品质量得益于一大批有匠心匠魂的工匠,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实现生产全链条的质量管控。佛山一直把工匠精神作为佛山这座工业城市的脊梁,并非常重视工匠精神的宣传和推介。
鲁毅:佛山一直坚守制造业、坚守实体经济。这个坚守的过程中,坚守产品质量至关重要。“佛山的产品质量应该说是走在了前列,涌现大量的中国品牌,广东省名牌我们有500多件。我们产品的合格率也非常高,2016年工业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2%。”
2016年,工匠精神第一次写进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寻找“大城工匠”活动在佛山应运而生,佛山共命名30名首届佛山“大城工匠”,其中有十几年煮了几吨米就为了煮好一锅饭的美的集团的黄兵,也有两年间烤了6000多只鸡的格兰仕集团的黄醒民,他们的事迹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
“市委、市政府和企业家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实体经济、制造业是我们整个佛山的根本,匠心是我们制造业的灵魂。根要坚持坚守,魂要锻造提升。”鲁毅表示,制造业城市尤其需要工匠精神,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每项工作,希望工匠精神成为佛山这座工业城市的精神家园,成为佛山工业文明的灯塔,成为佛山城市的脊梁。
他表示,佛山将继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使佛山的“大城工匠”在政治上有荣誉,职业上有保障,经济上有实惠。目前佛山每个月都会推出不同行业的工匠,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工匠的氛围,倡导大家努力争当新时期各行各业的工匠。
“每一个行业的劳动者都希望成为这个行业里的工匠,希望佛山这座城市涌现出更多的‘大城工匠’,并为中国输送一批‘大国工匠’。”鲁毅说。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
拥有一批优秀企业家是佛山最大优势
精彩观点:有一批非常优秀、专注实业的民营企业家,是佛山这座城市最大的优势。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等,都是佛山非常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开放、包容、低调、务实是佛山民营企业家普遍具有的特质,但每个企业家又具备各自独特的个性,正是这样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支撑着佛山经济不断前行。
鲁毅:佛山是制造业大市,也是民营经济大市。民营经济是佛山不可或缺的一支主力军。据统计,民营经济在制造业、实体经济领域占比近70%,对整体经济增长贡献约80%。据调查显示,佛山民营企业家每年从实体经济发展获得的利润当中,超过60%继续投向实体经济领域。
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深入推进,美的、碧桂园等一批来自佛山的民营企业家积极响应,面向全球开辟新的国际市场。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美的集团通过去年的努力,今年1月份已经正式收购完成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机器人企业之一——德国库卡超过94%的股权。
“佛山民营企业家的市场触角非常灵敏,对市场预判也很准确。这也是佛山企业家精神的重要体现。”鲁毅表示,市委、市政府非常鼓励支持企业大胆走出去布局国际市场。佛山提出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形成“世界科技+佛山制造+全球市场”的创新发展模式,也是为了鼓励企业“走出去”,收购或并购一批有影响、有实力、有品牌、有科技含量的企业,把世界科技和佛山制造结合起来,提升佛山制造的发展水平。
“佛山的民营企业家为城市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一个群体。”鲁毅表示,佛山要关心、爱护、呵护好民营企业家和科研人员,以及具有工匠精神的一线工人。
关键词:营商环境
吸引更多人才到佛山创业创新创富
精彩观点:市委、市政府要为佛山所有的企业提供良好的政务服务、社会环境、城市环境等,这是毫无疑问的。
鲁毅: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民建、工商联委员联组会上提出了构建“亲”“清”两字新型政商关系,佛山坚决拥护,努力践行。去年,佛山出台了亲清政商关系行为守则和指引,鼓励政府公务员、各级领导和民营企业家交朋友,鼓励公务人员了解民营企业家想法,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困难。今年春节后,市委、市政府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企业暖春行动”,规定每位市领导成员至少联系10家重点企业,每个经济部门的局长都要联系10家企业,了解企业诉求,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与此同时,佛山还积极响应国务院“放管服”的改革,建立“一门式、一网式”的政务服务,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肯定。去年,广东省以佛山为样本,全省推广“一门式、一网式”的政务服务改革。
城市治理也是改善企业发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佛山大力推动城市升级、城市升值,并逐渐迈入城市治理现代化阶段。“目的就是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吸引更多的人才来佛山创新、创业、创富。”鲁毅说。
关键词:干字当头
推进广佛同城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精彩观点:老百姓有句话:“说千道万,不如买米回家做饭”。佛山要看清楚周边城市发展的定位,看清楚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定位,看清楚国家宏观发展政策的指引,回家把我们佛山的事情做好,做好佛山这锅“饭”,创新驱动的“饭”,做高质量的“饭”,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
鲁毅:“宏伟蓝图已经制定,关键是要干字当头,抓好落实。要以问题为导向,突出重点,实干兴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广佛同城是历届市委、市政府重点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广州和佛山人民共同的心愿。在推进广佛同城的过程中,广州和佛山已达成高度共识:广佛同心打造超级城市,共同参与全球的资源配置、产业分工与合作。
鲁毅表示,佛山第二产业占GDP 的比重约60%,广州的第三产业是超60%,两个城市产业形成很好的互补。目前广州居住在佛山的城市居民超过120万人,广佛两市共规划了9处城市轨道交通衔接通道。未来广佛两地联系将更加紧密,携手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并以此作为重要的增长极。
与此同时,佛山将进一步加强与云浮、肇庆等周边城市的对接,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