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省级党报“大咖”采访安阳:一次“发现河南”之旅
安阳好美,“老家”真中!——全国省级党报编辑记者“大美安阳行”采访活动侧记□本报记者任国战赵同增5月24日至27日,全国党报编辑记者“大美安阳行”集中采访活动顺利举行,24家省级党报的80余名“大咖”,马不停蹄地参观采访了红旗渠、二帝陵、内黄农业科技博览园、汤阴食品产业集聚区、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在安阳度过了紧张而又充实的4天3夜。
安阳好美,“老家”真中!
——全国省级党报编辑记者“大美安阳行”采访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任国战 赵同增
5月24日至27日,全国党报编辑记者“大美安阳行”集中采访活动顺利举行,24家省级党报的80余名“大咖”,马不停蹄地参观采访了红旗渠、二帝陵、内黄农业科技博览园、汤阴食品产业集聚区、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在安阳度过了紧张而又充实的4天3夜。
活动结束,大家都已深深地“迷上”了安阳这座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城市,纷纷发出赞叹:人文、自然景观让人沉醉,安阳好美!河南的快速发展让人惊喜,“老家”真中!
一次“洗眼洗心”之旅
既有高山悬瀑、幽幽深潭,又有群峰峥嵘、断崖高耸,这里是集秀美与壮美于一身的林州太行大峡谷。
台阶上凿山破壁的痕迹清晰可寻,流淌不息的渠水似在无言地讲述着,演员们腰系绳子从崖顶悬挂空中,重现了50年前十万大军战太行的壮景,这里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记者们纷纷用自己的方法“带走”安阳的风景:“长枪短炮”的摄影快门声不绝于耳,小小手机“累”到罢工,采访本上记了一页又一页。忙着与山水合影的天津日报社副总编辑张颖竖起大拇指:“我们要向读者和朋友推介河南、推介安阳,让更多的人领略这份美丽、追寻这份美丽!”
“太行峡谷旧有名,银丝飘带半空行……”宁夏日报社记者部主任龚其云忍不住诗兴大发,把看到的美丽和自己的感动,变成一首首精美的抒怀小诗,一经发出就“引爆”朋友圈,唤起了大家的共鸣,收获了无数“点赞”。
“好风景‘洗眼’,红旗渠精神‘洗心’,红旗渠的故事让人震撼感动,来多少次都不会有审美疲劳!”福建日报龙岩记者站站长张杰说,他已经是第四次参观采访红旗渠了,但每一次都有新感悟、新收获。
一次寻根问祖之旅
5月26日上午,采访团来到位于内黄县的二帝陵,这里安息着人文始祖、上古“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和帝喾。古雅的乐声响起,所有成员在陵前整肃衣衫,恭敬地鞠躬拜祭。
作为一名客家人,南方日报地方新闻部主任练学华,更是带着“朝圣”的心情来采访。他说,客家人是古代汉族向南方移民的群体,也是“乡土情结”最重的一个群体,他在安阳看到了中华文明的上游,找到了祖先的足迹:“走得越远、越久,对家乡的思念就越强烈。我们的根在中原,这次我回家了!”
新疆日报社评论部主任樊虹壹,在新疆出生长大,第一次踏上中原大地,就对河南充满了亲切之感——因为她的祖父,是被誉为“现代豫剧之父”的樊粹庭先生,她本人也从没忘记自己是一个河南姑娘:“河南老家,以前只是出现在梦里,这次我到了殷墟、羑里城、岳飞庙,我的美梦成真了!”
一次“发现河南”之旅
一提起河南,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但“大美安阳行”采访中频频亮相的“高科技”,刷新了全国党报编辑记者对河南的认识,可谓是一次“发现河南之旅”。
总投资5亿元的内黄农业科技博览园里,集合了国内一流的设备和技术,太空育种南瓜每天可长1.5公斤,成熟时最重可达200公斤,让记者们直呼“开眼了”;
汤阴建成全国首家安全食品体验馆,在这里,只要一扫条码,就能知道农产品的“生辰八字”;轻触按键,就能看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部流程,把最先进的物联网和互联网理念变成了现实;
第九届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上,特技飞机、动力伞编队、百人跳伞等节目精彩亮相,这里不仅每年举办全国性的航空文化节日,还有从飞行员到空乘、地勤、机修、保养等多层次、多类型的通用航空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安阳是一座会飞的城市!
陕西日报社副总编辑周维军用5个“度”来形容河南之行:“文化的厚度,精神的高度,山水的风度,发展的速度,好客热情的温度,‘5度河南’让我们大开眼界,让人刮目相看!”
下一篇:日本女队小将伊藤美城接受记者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