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红利助推东莞民企焕发新活力
日前,东莞国税地税联合举办企业所得税在线访谈节目,受到广大纳税人的关注 受访者供图
东莞时间网讯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东莞,民营经济一向十分活跃,近几年更是保持着较快增长,工业增加值和民间投资的增速均远高出全市平均水平,带动其占国税税收收入的比重也不断上升。东莞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不断增强“世界工厂”的经济自主性。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让民营企业纷纷焕发出转型升级的新活力。
东莞民营经济较快增长的背后,不得不提税收红利积极发挥的助力作用。随着税制改革一盘棋的持续推进,国家相继出台多项税收优惠政策,这些税收红包给莞企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日前,记者走进多家收到税收优惠大红包的莞企,近距离感受企业在政策利好的助力下,如何实现新旧动能的加快转换。
减税负
税制改革点燃民企发展新引擎
“这几年的税制改革,我们集团成为了实实在在的获利者,发展也越来越自信。”东莞领益集团财务人员向记者讲述了企业从年营业额7000多万元,到现在年营业额近22亿元的过程中与“税”的故事。
成立于2013年5月的领益集团,主要生产国内国际高端品牌手机的金属配件。在投资生产的关键时刻,企业从东莞国税税务人员处了解到增值税税制改革后,采购的机器设备进项税额可以进行抵扣。
掌握了税改优惠信息后,领益集团成立当年就采购了1000多台生产机床,抵扣了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近2000万元,同时在经营中购买的交通运输服务、报关服务等大量原营业税应税服务所取得的增值税发票进项税额都可以抵扣。
领益集团在2014年成立了另外两家子公司。3年多来,3家子公司均享受到了税制改革的红利。特别是在营改增试点扩围后,一系列税制改革政策更是让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大实惠,增强了增资信心。2016年,该企业收购了当地一家公司的股权,如今正考虑进行集团内部的特殊性股权重组筹划上市。
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的到来,更是给莞企带来了“(减税)减出真金白银”的大红利。
“说实话,我们最初也很担心营改增的到来会导致税负上升,事实却是税负确确实实下降了!”万江街道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酒店——尼罗河国际大酒店负责人李总,向记者道出从“忐忑”到“踏实”的营改增之旅。
尼罗河国际大酒店是一家涵盖餐饮、住宿、娱乐、健康、场地管理等多项业务的综合性企业。“我们非常关注在服务行业推行营改增的各种报道,因为对增值税比较陌生,加之个别媒体报道酒店业将因营改增而提升客房价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得股东们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感到担心。不过这种忧虑很快被打消了。”李总说。
尼罗河酒店为华南摩尔原项目改造而来,酒店受占地面积大、整体利率低等客观因素制约,能源消耗是企业管控的重点。2016年前,全年平均水电费就多达800多万元。随着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的推进,2016年该项目就为酒店直接减税近百万元。同时,酒店经税务人员多次上门帮助下充分了解政策、测算税负、改进经营管理,营改增后其供应渠道的规范化优势逐步显现,仅原材料采购环节就一年减税近百万元。
“我们企业在2016年营业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税负比2015年降低200多万元,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更让我们的管理愈加规范,市场竞争力有效增强。”李总说道。
事实上,营改增不仅能够助力企业完善内控制度、优化管理模式,也是促进企业增加有效投资的重要推动力。今年2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营改增助力企业发展”的报道中,出现了知名莞企广东欧珀集团的身影。该集团负责人在报道中说:“充分享受营改增红利,让我们把握住了升级转型的先机。”2016年初,欧珀集团计划扩大生产规模,但全球手机市场疲软,一时间举棋不定。在国税部门上门帮忙测算45亿元投资可享受3.75亿元营改增改革红利后,集团终于敲下了投资的“定音锤”。
记者从市国税局了解到,营改增全面推开后,迅速发挥出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助推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效应。据统计,在营改增全面推开的一年间,全市新增机器换人项目577 个,总投资72亿元,项目数和总投资额均位居全省第一,带动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5%。
同时,由于营改增打通了服务业内部和第二、三产业之间的抵扣链条,也进一步促进了产业分工细化,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施营改增以来,我市第三产业上升趋势明显,2016年增长率达8.9%,高于同期全市生产总值的增速,全市三个产业比例从2011年的0.4:50.7:48.9,调整为2016年的0.3:46.5:53.2。“2016年我市第三产业税收同比增长58.7%,快于第二产业51.2个百分点的增速,占总税收比重的51.2%,较上年同期提高9.6个百分点,这当中就有营改增的外溢效应。”一名国税税务人员如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