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家庭”系列访谈节目第一期:栗岩奇家庭
“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家庭”系列访谈节目
第一期:栗岩奇家庭
主持人:
各位北方网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家庭”系列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明朗。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党风端。
刚刚过去的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家庭做起,要从娃娃抓起”。
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走进基层、走进家庭、走进网络,引导广大家庭把“家庭梦”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市文明办会同有关单位,组织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家庭”视频访谈活动。邀请我市文明家庭中10个作为嘉宾到“津云”直播间讲述他们的家庭事迹。
今天走进我们津云直播间的这组文明家庭算是咱天津家喻户晓的“老熟人”。“献血达人”、“天津首个双捐家庭”、“全运形象大使”……提起这些关键词大家立刻就能想到这位三十年献血200余次的“献血哥”。而作为天津市首个“双捐家庭”,“献血哥”的家人不仅支持他的爱心事业,更身体力行地投入到无偿献血事业中,用行动诠释着“朴实、博爱”的良好家风以及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中华传统美德。
我们欢迎荣获我市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的栗岩奇一家来到津云直播间,欢迎两位。
问题1:很多天津的市民朋友们知道栗岩奇一家,都是从栗岩奇先生三十余年献血200多次的事迹开始的。大家都亲切称呼栗老为“献血哥”。那么您是怎样的契机开始无偿献血事业?
我献血的历史要是追溯起来那就比较远了,1986年11月17日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献血。当年我随着所在部队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了解到很多战友牺牲并不是被伤到了要害部位而是因为失血过多。当时我感到非常难过,回来后就立志要做点什么。于是我就开始四处了解与献血相关的事情,在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后,我就毅然决然的走上了无偿献血的道路,我认为只要是一个健康的公民就应该抽时间做这件事,战友的生命是宝贵的,百姓的生命同样是宝贵的,我献点血救治他们的疾病,挽救他们的生命是非常值得的。
问题2:您无偿献血三十余年,有没有哪一瞬间让您觉得倍感欣慰,坚定了您一直投身无偿献血事业的信念?
随着我献血的事迹广为报道,很多有需求的患者会慕名而来,有时候经常接到患者电话求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女孩,得了白血病。她的父亲打电话给我,心情非常沉重,于是我就来到病房来看望这个小女孩。当我看到她的情况后非常的心痛,于是就给她献了血。一年后,孩子的父亲来看望我,跟我说孩子恢复正常了,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了。听到这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因为我的举动挽救了一个鲜活的幼小的生命。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坚定了我继续献血的信念,促使我一直坚持到今天。
问题3:家人对于献血这样的榜样行为是如何看待的呢?
大道理谁都会说,但是如果只是给他们讲理论,恐怕很难说通。只有潜移默化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他们,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换位思考,既能帮助别人又能在紧要关头帮助自己。这样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通过不断的引导、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了这件事情的大善一面。
问题4:“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党风端。”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知道在您的带领下全家人都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队伍中,那么您和家人是如何沟通的?在培养和教育子女上又有怎样的心得?
这么多年我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召我的家人,让他们产生一种感慨一种感动,从而去践行义务献血这样一件大爱之事。我记得在2004年的时候,我的岳母脑溢血住院,急需输血治疗,因为当时医院用血紧张需要排队等待,但是人命关天,时间不等人。情急之下我就拿出了家里的献血证,医院看到了我这么多的献血经历后,非常及时的就解决了血的问题,挽救了岳母的生命。
此事之后家里人都非常感慨,献血不但能帮助别人在很多时候还能帮助自己。家人在感慨之余更多的是一份感动,我的女儿、爱人、甚至是侄子侄女都表示不但你做我们也要做,都纷纷加入了献血的队伍。这既回馈了社会又给家人在紧要关头增添了一份保障。
问题5:我们还了解到,多年前您就一直在照顾一对孤寡老人,能给我们讲讲这件事吗?
照顾这位孤寡老人是一次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的爱心接力。何阿姨是泰安人,在遭受了家庭暴力后来到了天津,在自己岳父岳母的撮合下与本地的何大爷喜结连理,并提供了自家的一套住房供两人居住。年轻时二人互相扶持,上了年纪后我们夫妻二人就接过了照顾二老的责任。我每周都要去老人家里照顾二位老人,帮他们收拾屋子,采买生活物品。在他们生病住院期间也是不间断的忙前忙后,风雨无阻的照顾了将近20年,将他们视为我的亲人一般照顾,直到二位老人故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个人都有老去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怀和照顾。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待其他老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共同生活了20余年的“亲人”。这件事不但我们夫妻在做,我的亲人也非常支持,这么多年来他们的支持也给了我们夫妻两人很大的动力。
问题6: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那么您的家庭是怎样维持和谐、宽容和博爱的?
矛盾家家都有,家本也不是个讲理的地方,不是有句老话说么,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务矛盾哪有什么对与错,也没必要争个谁输谁赢。况且一直争吵下去,即便赢了“道理”,输掉的却是感情。我本身的性格比较随和,多了解多包容多奉献多忍耐多让步,是我处理家事的原则。女同志比较感性,男同志比较理性。互相多包容,没有原则性问题,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的爱人性格比较急,但是在我的包容下我们二人的生活也是非常的和美。很多的婚姻都是在“忍耐”中度过的,家和万事兴才是最主要的。
问题7: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您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践行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对公民强化教育引导。核心价值观提出这么多年来,我们国家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卓有成效,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未来的道路还很长,不能放松对全体公民的教育。第二个,党员和领导干部要做到模范带头作用。北方网和电视台做的道德模范评比非常好,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人民群众,党员干部更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公职人员。比如现在献血主要是在校学生、外来人员和部队军人,公职人员的献血比例就稍差。作为公职人员,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在参加公益方面更应该敢为人先。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就有希望。最后一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们加快改革步伐关系密切。我们决战全面小康阶段要让贫弱群体真正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让他们体会到也让广大人民看到,在为人民谋福利方面我们做的很好。让大家都有激情,都有主动为他人作贡献的意识。
问题8:下面是网友互动环节,网友向您提出,您平时都做了哪些工作和锻炼,来应对这样高频率的献血?
其实这个频率并不高,都是在规定的范围内。只不过我坚持的时间长,看起来比较多。现在天津市规定最多15天献血一次,一年不得超过24次,所有的数据都会录入系统,都有严格规定。
另外,就是要保持心态的健康。心态的健康要比体质的健康更重要,如果心态不好就不会有健康的身体。第二要有一个好的体质,我现在每天走10000步,多少年来都是如此。第三个要在饮食上保持清淡,晚饭七分饱要有好的习惯。烟一定要戒掉,酒的话要适量,小酌怡情即可。最后,生活要规律,作息要规律。并且要培养个人兴趣,充实自己的生活,陶冶自己的情操。
主持人:
好的,感谢栗岩奇家庭为我们讲述他们的爱心事迹和“家庭梦”。栗岩奇全家在工作中爱岗敬业,在家庭里孝老爱亲,在邻里间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给无数人带来健康和希望。
如今,以热心公益、奉献社会为宗旨的“栗岩奇爱心服务队”在津城不断壮大,他们正把栗岩奇朴实、高尚的情操,正直、纯粹的品格,宽广、博爱的胸怀向全社会传播开去。“中国梦”始于“家庭梦”,栗岩奇一家温暖、博爱的家风感染着身边无数市民,同时他们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助人行动中,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
感谢收看本期“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家庭”系列访谈节目,观众朋友们下期见。
上一篇:全国大中学生《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主题学习交流会访谈纪实
下一篇:机器人主持人对话“两会”代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