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沧州“文化八仙桌+” 创新文化传播新路径

2018-11-29 04:03    人气:

  沧州市文广新局、沧州市社科联、沧州日报主办的“文化八仙桌+”以“文化八仙桌+今日渤海网+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交流群+朋友圈”为媒介,采取面对面互动、线上线下传播的新方式,为沧州文化建设、社科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为沧州实体经济发展增加了智力动力。自2015年创办以来,“文化八仙桌+”已举办73期,逾万人参与,先后被央视《地名中国·山河密码》专题采访,新华网、光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均予以图文报道。现总结“文化八仙桌+”的经验做法如下:

  一、坚持打造文化吸引力

  一是坚持本土性。在沧谈沧,本土的也是全国的、民族的,始终是八仙桌访谈的主旨。推出的所有访谈主题,都根植沧州大地,去探寻沧州的文化含量。如“体悟沧州武术的责任与担当”“地名中的沧州记忆”“张之洞为沧州带来了什么”。即使访谈具有全国共性的文化现象,也坚持从沧州本土出发。如诗经文化,在探寻历史意义与深远影响的同时,更多地访谈与沧州的渊源。

  二是高唱主旋律。八仙桌选题围绕中心工作,跟紧各级党委的文化律动。党的十八大后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访谈,“沧州好人”身边谈。十九大后,进行了“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与创新”的访谈。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大运河传承发展的批示发表后,以“一脉活水话新运”为主题,就沧州如何发掘大运河文化进行访谈。市委推出沧州“六大文脉”后,在第一时间进行了专门解读。

  三是注重关切点。依据时令节气及各个时期的关切点,选择人们喜闻乐见的话题。如“1500年,沧州城从这里走来”“红色文化锻造少年精神”“公益就在百姓间”“中西汇通张锡纯”“一船明月照沧州”。每个话题都对应时令节点,对应现实社会的关切,使文化和与现实接轨。

  二、坚持创新品牌效应

  “文化八仙桌+”将场地设在沧州历史地标建筑——清风楼,书画名家题写栏头,制作了时尚的Logo。按照隔周一期、每期一个文化主题、两个多小时的访谈,穿插一些本地的文艺节目,如乐器演奏、歌唱、献诗、朗诵等,以及沧县木板大鼓、舞狮、面塑等各种非遗展览。特邀非遗传承人现场表演,书画家现场创作,举办小型图片、书法展等,让观众边听边看,实现了很好的文化普及,“文化八仙桌+”的品牌社会效益效应日渐凸显。

  三、坚持公众参与性

  “文化八仙桌+”的听众没有门槛,只要对文化感兴趣,就可以到现场观看。有的学校、机构经常组织人员听讲、现场采风,为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为创作中的人们提供营养丰富的土壤。调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八仙桌”与10个单位和团体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在各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发展“文化八仙桌大使者、小使者示范校”,实现了社科知识对大众的无声浸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对接,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沧州市社科联/供稿)

上一篇:11月27日上午10点,菏泽高速交警一大队与您“网约”

下一篇:广西南宁圣大纸业首台高速卫生纸机成功开机

新时代新闻的横空出世,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站位高、格局高,立意全球眼光,报道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