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创新出精品 铿锵走市场山西演艺团体(5)】山西省歌舞剧院:用

2017-06-02 22:13    人气:

民族管弦乐《山西印象》受邀首登国家大剧院。

    

    在这里,孕育过著名的《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和《黄河水长流》——“黄河三部曲”,被誉为“黄河派歌舞”的艺术典范,而享誉海内外;从这里,走出过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千手观音》编导张继钢、京剧演员李胜素等令山西人骄傲的名演员、名编导……如今,这里依旧传唱着山西的风土人情,演绎着山西人的家国情怀。
    “歌曲《明月照千山》将由文化部向全国推广,红色音乐剧《火花》开启全国巡演,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山西印象》刚刚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成功”,介绍起山西省歌舞剧院的成绩,副院长刘波语速很快,仿佛无需过多的渲染,曾经的辉煌,如今的骄傲,都是来自大众的评价。身在其中的艺术家们心无旁骛,想的只是如何让山西的艺术点亮山西。
歌唱“明月”照相思    《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黄河水长流》这三部歌舞剧,是提到山西省歌舞剧院时,不得不提的辉煌。上世纪80年代,流行音乐的热潮涌向全国,但山西省歌舞剧院却剑走偏锋,接连推出了三部大型民俗系列歌舞剧,被誉为“开创了全国民族风情舞蹈的先河”。1988年开始,“春晚”接连抛来橄榄枝,《看秧歌》《瞧这群婆姨》《踩鼓点》,选自“黄河三部曲”的歌舞节目,陆续成了“春晚”的焦点话题。《桃花红杏花白》《想亲亲》《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绣荷包》……这些辨识度极高的山西民歌跟着“黄河三部曲”红遍全国,也走出国门,让世界领略来自中国的民俗、民风,和地道的民族歌舞。
    “在此之后,我们又相继推出了舞剧《傲雪花红》《西厢记》,大型歌舞《黄河情韵》《九曲黄河》和民族交响乐《关公》等作品。这些作品多次荣获文化部‘文华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舞剧‘荷花奖’以及山西省杏花奖和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刘波对曾经的成绩如数家珍,在他的办公室里挂着近期演出时间表,满满当当记录着演出安排,其中音乐剧《火花》和民族管弦乐《山西印象》频繁出现。3月12日,《山西印象》受邀首登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大剧院新春音乐季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受赞誉。5月23日,音乐剧《火花》又要将山西著名的革命先驱——高君宇同志的故事搬上宁夏大剧院的舞台。
    “转企改制后,剧院先后创作了《歌从黄河来——山西经典民歌音乐会》、音诗画《晋善晋美中国梦》、音乐剧《火花》、小舞剧《刘胡兰》、民族管弦乐《山西印象》……尤其是《火花》和《山西印象》都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火花》还参加了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和第十五届文华大奖的终评演出”,刘波是团里的创作骨干,作为副院长同时兼任歌舞团团长,团里的主要原创剧目、重大演出,他都忙前忙后。创作的过程伴随着困难和艰辛,但每每拿出骄人作品,受到人们瞩目,便是苦尽甘来。
    “我们团创作的歌曲《明月照千山》,刚刚入选了2016年文化部向全国推广的15首歌曲,这是很难得的”,刘波还记得《明月照千山》的创作初衷,是来自团里一台反映新山西的歌舞剧,“为了创作一首让山西人重新认识家乡的歌曲,我找到了我们团的特邀创作者——女作家朱伊文。她当时正在外地,我就请她从山西人在他乡望故乡的角度来创作这首歌曲”。歌曲推出不久就入选了山西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于是,由山西省歌舞剧院制作,朱伊文作词,张伟作曲,高旭丽演唱的这首《明月照千山》,成了宣传新山西的又一张名片。“这个春天我夜不能寐/因为想起了家乡的滋味/那一轮明月照耀大地/可曾照耀我太行烟雨黄河浪飞……”歌中有美景、乡愁,也有山西人的情怀。
    正是这些带着鲜明地域特色的原创作品,在向人们娓娓道来山西这片土地上的执着和坚韧。山西省歌舞剧院用艺术描绘着山西的那些山、那些水、那些人,将它们带上全国的舞台。
民乐诉说“山西印象”    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山西印象》助力国家大剧院新春音乐季,让山西省歌舞剧院民族管弦乐团对这部作品更加自信。“能站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展示本土民族音乐的实力,的确是一种荣耀”,不得不说《山西印象》也让山西省歌舞剧院民族管弦乐团焕发了生机。在乐团度过了自己16年的青葱岁月,团长刘牧从一个普通演员做起,经历了乐团的起起伏伏。“2012年转企改制后,乐团只剩下不到20人”,刘牧在那时接替了团长的职务,压力之下也催生了动力。职业化乐团必须有自己的舞台、粉丝,2013年,“民族音乐音乐季”拉开帷幕。
    “我们自费租用场地,通过专业票务渠道销售演出门票”,刘牧认为,这是一个建立民族音乐演出生态,培养“铁粉”的过程。在刘牧的办公室里贴着从2013年至今的“音乐季”演出海报,每年的4月开始,“音乐季”一直延续到年底。几乎每个月一场,有传统的民族管弦合奏音乐会、名家专场,也有吸引年轻粉丝群体的经典武侠影视插曲音乐会、动漫专场,还有室内乐式的小型民族管弦音乐会。每一次现场演出的乐曲编排、乐队配合、舞台设计,打磨着这支正走向职业化道路的民族管弦乐团,同时也积淀着来自观众的支持。“有时候,负责检票的工作人员会告诉我,有哪些观众每逢我们有演出必定买票观看”,刘牧知道,“音乐季”对本土民族音乐的推广已经初见成效。加上省文化厅和山西大剧院主办的“长风之夜”常态化惠民演出活动,和保利院线的商业化演出机会,山西省歌舞剧院民族管弦乐团日益壮大起来。“我们现有乐员60余人,可以说是一支声部齐全、训练有素的民族乐团”,这里代表着山西民族管弦乐的最高水平,但是山西民族管弦乐不能只屋里飘香,还要香气外溢。
    “一定要拥有具地方特色的、有分量的原创作品,才能真正体现我们民族管弦乐团的能量”,《山西印象》被列入议事日程,力邀中央民族乐团的年轻作曲家王丹红、著名指挥家张列、著名胡琴演奏家姜克美加盟。2015年,《山西印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黄河之声天上来”作为《山西印象》的辉煌开篇,“谁也比不上妹妹好”“小青马”“开花调”“乱弹琴声”“绣楼相思”“走西口”“魂归故里”“晋风”全程90分钟共九个部分的民族管弦乐组曲,时而如泣如诉、时而诙谐灵动;时而婉转细腻、时而高亢雄浑,山西梆子、原生态民歌、威风锣鼓等地方元素穿插其中巧妙融合,宛如一部音乐史诗,深情讲述着山西故事。
    2016年7月23日晚,《山西印象》在山西大剧院音乐厅盛大首演,87位音乐家参与演出,演出结束,回应音乐家们的是现场的掌声和欢呼声。看着短短几年,乐团拿出的成绩单,刘牧感慨,坚守民乐的路虽然艰辛但充满希望,“《山西印象》中的‘走西口’讲述的已经不是我们熟悉的那段背井离乡的故事,而是表现晋商艰苦创业名扬海外,载誉归来时预示着的一种希望,隐隐期待这也是我们乐团的写照”。的确,首演成功让《山西印象》开启了山西民乐走向全国的步伐。2016年11月的鄂湘巡演、2017年3月12日的国家大剧院圆满之夜……山西省歌舞剧院民族管弦乐团一次次带着赞誉归来。
百姓中来百姓中去    国家大剧院的演出结束后,稍作休整,刘牧又开始接待前来报考乐团的新乐手,“职业乐团对乐手要求比较高,不仅要专业过硬、有团队演出经验,还要能打硬仗。我们的乐团,排一个新曲目通常只需要一周的时间”。面试完新人,又要开始乐团内部定期的技能大比拼,“各个专业的乐手们都要亮出自己的真本事”,刘牧认为,要保持这支职业乐团的活力,才有能力一步步将山西民族音乐展现在全国的舞台之上。“7月底,在台湾新竹市举办的‘2017竹堑国乐节’邀请我们演出。8月,我们还要应浙江民族乐团邀请赴杭州演出,在马不停蹄的奔波中,还要酝酿新的原创作品。”
    先于民族管弦乐团,歌舞团的新作品已经进入了采风、收集素材阶段。3月,团长刘波带着编创人员和演员们,走进娄烦、和顺、左权、临县、河曲等多地的农村,听村民讲述身边的故事、和老艺人们面对面、体验黄河摆渡、进行互动演出。“黄河三部曲”不是那座无法逾越的高山,时代的推动下,还要有新的优秀作品让人们看到山西民族歌舞的成长。参与采风的艺术家们,听着年过花甲的河曲县民歌创作家贾德义、原生态歌王辛礼生讲述他们在黄土高原上的艺术人生,对新作品有了设计,“新歌舞剧还会立足于山西农村现实题材”。采风的过程中,看到民族音乐在老百姓生活中扎下的根,刘波感慨,来源于生活的艺术,才会成为大家传颂的经典。
    “在新作品推出之前,音乐剧《火花》的全国巡演将是我们今年的重头戏”,讲述高君宇跌宕人生的红色题材原创音乐剧《火花》选定了推广方向,“巡演城市分为两条线,一个是高君宇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除了山西,还有上海、广州、北京。另一个就是黄河流域的革命老区,这里的人们对高君宇有着更深厚的感情”。
    歌唱山西人、山西事,山西省歌舞剧院的艺术家们,就是这样,让一个个鲜活的艺术作品,从百姓生活中来,又回到百姓生活中去。人们在文化下乡的舞台上看到他们,在传统艺术进校园的讲台上看到他们,在全国的高雅艺术殿堂上看到他们,让山西省歌舞剧院的艺术传承从1954年一路走来,续写辉煌。

本报记者薛莹(图片由山西省歌舞剧院提供)

上一篇:自编自导 大爷大妈歌舞庆五一

下一篇:原生态歌舞 《佤部落》展演

新时代新闻的横空出世,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站位高、格局高,立意全球眼光,报道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