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西藏歌舞文化的前世今生:在最高舞台上的“风情万种”

2017-06-03 05:20    人气:

这里,是世界屋脊;这里,人人能歌善舞。“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用来描写藏族儿女再恰当不过了。藏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绚丽多彩的歌舞文化艺术,因而被称为“歌舞的海洋”。

歌舞文化在田间地头

在西藏,会有这样的场景:广阔的草原上,唱着优美的歌曲、跳着欢快的舞蹈,边歌边舞可通宵达旦。

在西藏,有这样一道特殊的人文景观,常常会引来游客的驻足观赏和摄影爱好者的争相拍摄,那就是“打阿嘎”。它是藏族一种修筑屋顶或屋内地面的传统建筑工艺,利用当地特有的“阿嘎土”材料铺于地面或屋顶,再以人工反复夯打,使之坚实、平滑、不渗漏水。

在“阿嘎”打制过程中,极需要劳动者集体的协调与配合,歌舞能使繁重而机械的体力劳动变得轻松、活泼,既提高劳动效率,又能使劳动者本身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减轻体力的消耗。资料显示,“打阿嘎”早在唐代就有记载,源于古老的劳动号子。

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也创造了西藏的舞蹈。日喀则的“果谐”中少不了播种和收割动作的单手外甩和双甩;阿里的“卓果谐”中也有很多代表放羊、挤奶的动作,例如绕袖手和上下打手;林芝的“恰巴博”中双提手和双拉手等动作则很好地展现了林区人民砍柴、狩猎等日常生活……

据现有的文字记载,至少在3000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有了脱离原始状态的民间舞蹈形式,这在现今的民间舞蹈中也有迹可循,这些都是藏族人民在几千年来的劳动中相互交融、吸收和辛勤创造出来的歌舞艺术。

歌舞文化迈向专业化

西藏歌舞是藏民族生活的缩影,是西藏几千年历史进程的文化积淀。它是征服“世界屋脊”的高原人民的生命与情怀,是西藏社会发展变革的体态节奏,凝聚着藏民族的聪明才智。

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精心保护和支持下,西藏歌舞艺术不仅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弘扬,而且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西藏文艺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1958年组建起西藏第一个专业文艺团体——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标志着专业的西藏歌舞艺术从无到有,从小规模到发展壮大,成为目前综合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一个省级专业表演文艺团体。经过近60年的发展,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吸收其他兄弟民族的艺术营养,将雪域高原丰富灿烂的优秀民族文化带到全世界人民眼前,展示出西藏绚烂多姿的艺术奇葩。

日前,记者来到自治区歌舞团时,排练大厅里正热火朝天地排练着节目。自治区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区歌舞团党委书记安贵民告诉记者,为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区歌舞团献礼一台文艺晚会——《美丽西藏,可爱家乡》,目前正在紧张排练。

谈到我区歌舞文化未来发展方向时,安贵民说,作为西藏的文艺工作者,要有一种意识,那就是要以高品质的文艺作品唱响主旋律,深化文化惠民,把优秀作品献给广大基层人民群众,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他还表示,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要努力推出更多文艺精品,在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文化艺术精品的创作和文化惠民上下功夫。

歌舞文化惠及民生

文化惠民的同时,文化也富了民。

一台剧富了一个村庄。《文成公主》这台剧是以星空为幕、山川为景的实景剧,演员多达千人,而专业演员仅十几名,其余都是群众演员,这些群众演员大都来自周边村庄。

群众成了演员,群众家里的牦牛与羊也成了演员。村民拉姆家养了40多只羊,以前,其最大用途便是用羊毛织毯子或被卖掉赚钱。现在,每晚19点前,她要把喂好的羊群赶到舞台边,时间一到,这些羊便在演员的指挥下行走在山脚下,生动展现出一幅吐蕃时期牲畜繁旺的实景。拉姆说,她家这40只羊,每月能挣5000多元,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作为西藏大型藏文化史诗剧《文成公主》的配套设施,慈觉林藏院风情街满足游客“食、住、行、游、购、娱”全方位需求,主要推出拉萨城最佳观景点、藏式特色美食、音乐、阅读等一体的特色体验活动,以特色展示、体验互动为主,极大带动了周边村民致富。

“《金城公主》舞台剧剧本正在创作过程中,项目主体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完工,预计明年上半年就能与大家见面了。”拉萨市和美布达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平介绍。该项目计划以西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发展、创新、产业为主要内容,结合园区内已开发的文成公主主题项目,打造非物质遗产文化核心基地,使之成为中国乃至喜马拉雅地区的藏文化、非物质文化的中心。

上一篇:歌舞快闪又现校园

下一篇:A股演绎“冰火之歌” 期权上演“权”力游戏

新时代新闻的横空出世,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站位高、格局高,立意全球眼光,报道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