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图书馆、市歌舞剧团精心奉献端午文化盛宴 香包送安康 歌舞颂佳节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培清
为了配合咸宁首届大型包粽公益大赛直播主场活动,增加活动的参与和覆盖面,满足不同市民的多元文化需求,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弘扬传统文化,17日上午,市图书馆和市歌舞剧团精心为广大市民准备的文化盛宴惹人醉。
谜语竞猜闹端午
当天早上8点,香城古街入口处,市图书馆工作人员已经将1000条谜语挂好,写着谜面的五彩纸条随风飘舞。由于在活动前期通过香城都市报、咸宁首届大型包粽公益大赛直播、书香咸宁微信公众号 进行宣传造势,因此,活动现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前来猜谜的有70多岁的老人,也有几岁的学童,还有一家三口、一家三代一起猜谜的,其乐融融。
“猜谜活动9点开始,请大家不要提前扯掉谜面;每人每次只能取一条谜面!”在现场,来自湖北科技学院的6名志愿者配合市图书馆工作人员,维持现场秩序。市民顺着一排谜面挨个读过去,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小声论,还有的拿着笔和纸边看边记。到9点,不少市民迫不及待地取了一条猜中了谜底的谜面去兑奖,发现兑奖区已经排起了长队。
此次猜谜活动准备了印花彩抄本、皮面卡通本、套装笔、异形记事贴四类奖品共1400份,谜面1400道,有字谜、成语、常用语、脑筋急转弯、生活用品、食品等诸多内容,形式新颖、内容丰富。
“今天猜了成语谜、歇后语谜、脑筋急转弯,还有生活用品谜,有些是老师讲过的,有的是自己在书上看到过的,感到特别好玩,开心!”来自郭林路小学的钱海昀在猜中谜底后,领到了粉红色的套装笔,高兴地说。
五彩香包送安康
端午戴香袋,不怕五虫害。端午节做香袋(也叫香囊、香包)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早在两三千年以前,民间就有佩戴香包用以除秽避恶、祈求健康幸福之民俗(同时也是古人传情祈福的信物)。在端午,亲手为家人缝制香囊,不仅能预防疾病健康身体,更传递着一份浓浓的深情。
在香城大戏台旁边的香包制作现场,闻讯前来领取香包的市民将市图书馆副馆长徐芳围得严严实实,桌上摆着的十来个形状、花色各异的香包让人爱不释手。“请大家排队扫一扫书香咸宁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就可以领取一个香包制作袋,到屋内学会香包,也可以带回家做。”
室内,已经有十来个市民围坐在一起做香包,座中还有一位戴眼镜的男士拈针拿线,一板一眼不逊巾帼。
市图书馆工作人员柯散新上前指导:“做香包封口的时侯应该把两边卷进去,再缝合到一起,这样香包看起来更美观!”
来自咸宁市实验小学的卢畅缝几针,又停下来看一看针脚有没有歪,脑门上已经沁出了汗,妈妈坐在一边为她扇风,一边适时提建议。“女儿卢畅平时喜欢在家里做手工,串串珠子什么的,做出来还挺好看的。今天第一次做针线活儿,做香包上手还是很快,看她做得不错,我也很有成就感。这样有趣的传统民俗体验活动,应该多举办!”卢畅的妈妈说。
在大门处,来自肖桥村的一位老奶奶将做好的葫芦香包挂在两岁的孙子脖子上,小孙子双手抓着葫芦好奇地瞅,还拿到鼻前闻一闻,憨态可掬的样子和奶奶的慈爱的面容看起来那么亲切熟悉,自己仿佛也回到了孩童时代。
10点半,香包已被市民领完,不少后来者围着副馆长徐芳讨要香包,久久不愿散去。徐芳不停地向市民解释:“非常抱歉,今天的香包已全部送出。请大家关注我们的书香咸宁微信公众号,以后我们还有这样的精彩活动和精美奖品,欢迎你们参与!”
歌舞相伴度佳节
上午9点,伴随着大气热闹开场舞《五月的暖风》,市歌舞剧团为此次大型包粽公益大赛准备精彩演出拉开了帷幕。虽然烈日炎炎,气温剧升,但是却阻挡不了市民的热情,大家打着伞、戴着墨镜,站在舞台下津津有味地看节目。
男声独唱《赛龙舟》、女声独唱《新龙船调》极富节日气息,点燃了现场气氛;歌舞《醉香城》,身着旗袍,撑着油纸伞的舞者婀娜前行,宁静飘逸;古风古韵的女子群舞《画卷》既柔美细腻又热情奔放,观众看得如痴如醉。小品《叫你认得妈》在说笑之中讲孝道,传承家风、孝敬长辈、夫妻相处的文化内容令人深省。另外,还有男子群舞《髯风古韵》、山歌表演《纵酒对歌》等。整台节目形式多样,精彩纷呈,极大地展现了香城端午民俗文化色彩,现场气氛热烈,到处洋溢着快乐的欢笑声。
元旦新年音乐会、春节联欢晚会、五一劳动节、端午节,在今年上半年,市歌舞剧团在“八大节庆”演出工作中,围绕节庆特色与亮点,精心打造节日文化品牌,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市民的好评。为了咸宁首届大型包粽公益大赛专场演出,市歌舞剧团筹备了一个多月,近30名演员牺牲了自己的节假日,放弃了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每天早中晚三次排练,一心只为市民捧上一道精美的文化大餐。
市歌舞剧团团长王能领说:“端午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离不开一些民俗的文化,我们今天的这台节目在舞蹈和歌曲就选择了像《五月艳阳天》《赛龙舟》《新龙船调》这样切合端午节的节目;小品《叫你认得妈》来源于市井,里面的孝道、婆媳相处内容极易吸引市民,引起共鸣。整台节目为咸宁首届大型包粽公益大赛营造热烈的氛围,引导广大市民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