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千年不谢“莲花” 见证山水人文传奇
在全世界大河文明中,长江三峡库区堪称世界第一大古代石刻水文记录走廊。
其中,重庆段的江津莲花石、朝天门灵石、江北耗儿石、巴南迎春石、涪陵白鹤梁、丰都龙床石、云阳龙脊石等被称为川江七大枯水题刻。
在江津几江东门外长江航道北侧,激流奔湍的江水与江石轰然撞击,万古不懈。36块礁石经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手,组成一朵美丽的巨型“莲花”。石上刻有宋、元、明、清以及民国初的诗作、词作共47首,成为长江乃至中国最大的水下碑诗林。
神秘的莲花石枯水位题记从何而来?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它对于今天的人们了解江河的水情变化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石不常见 见则年丰”的来历
莲花石,原名挑灯石,由36块大小礁石组成,因其状如莲花而得名,如全部露出水面,面积可达800多平方米。
旧《江津县志》曰:“宋乾道中刻数行镌于江崖碧”。《重庆府志江津县》明代本曰:“挑灯石即莲花石在县北江水中不常见见则人以占丰年”。
作为川江七大枯水题刻之一,“江心砥石激奔湍,砥柱中流障百川”的莲花石为何会有“石不常见,见则年丰”的说法呢?
“这和古人的美好意愿有关。” 江津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张亮告诉记者。在民间,每逢低水位时,江中的岩石才会显现,而每当岩石显现的年份大多是丰年,长此以往,便有了“石不常见,见则年丰”的说法。
“波光云影斗鲜妍,开放无心不计年,的的红蕖新出水,一枝擎破镜中天。”这朵水中巨莲,不开则已,开则惊艳。
据了解,莲花石现有题记38处,共有诗词47首,最早的题记出现于南宋乾道辛卯年(公元1171年)。石上题诗,无论文采、书法、镌刻均不乏上乘者。明代名臣江渊曾将其列为“江津八景”之一,名曰“江心砥石”。
曾上演江津版《桃花扇》
光阴如白驹过隙,大江奔流而去,却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风景会被定格、镌刻。
在莲花石上的47首诗词中,除了咏叹莲花石的奇特风姿和“石现兆丰年”的祝颂外,剩下的大部分诗歌都是缅怀一位名叫谢秋芳的明朝女子。
那么这位名叫谢秋芳的明朝女子是何来历?
相传明崇祯年间,泸州名妓谢秋芳才色艺三绝,守身如玉,只与才士交往,多是鉴赏文墨唱和诗词。时逢江津杨生在泸作官,谢秋芳与杨生相识后,为其卓尔不群的气度和才华所打动,互生爱意,暗许终身。
后来杨生被诬受贬,离开泸州回江津时向谢秋芳承诺,将凑钱为其赎身并结连理。
杨生在回乡途中偶遇风寒,未加在意,转为顽疾竟至一病不起,不久亡故。
久未获杨生音讯,谢秋芳便自赎至江津找杨生,后得知杨生在途中郁疾而亡,痛不欲生。杨生的朋友邀请谢秋芳游莲花石以解郁结,谢秋芳在莲花石上凭眺江景,感慨时空浩渺,世事无常,不禁悲从中来。她吟诗悼念杨生后,便殉情于江心。
江津廪生、鹤山坪人氏李岑与张船山交好,著《船山诗注》影响很大,他听闻谢秋芳的爱情故事后,著《步泸阳女史谢秋芳韵》两首,其一曰:“愿将正事结新知,不知相逢未嫁时。恰有闲情无处着。就卿题处勒卿诗。”
“买舟重到几江滨,烟水空蒙夜月新,回首琵琶歌舞处,翠钿冷落不成春。”400多年后的今天,当再次吟诵起谢秋芳所留下的这首绝命诗时,思绪也仿佛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
如果说清初剧作家孔尚任所写的《桃花扇》中,江淮名妓李香君和白衣书生侯方域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让无数读者动容的话,那么谢秋芳则以自己的故事,上演了一部江津版的《桃花扇》。
极具考古价值的不谢莲花将“永远”消失?
“听说了吗?莲花石时隔11年,又浮出水面了。”2018年2月23日至3月3日,因长江水位持续降低,莲花石露出真容,吸引大量市民前来一睹花容。
时光飞逝,当年古人为祈求丰年,在岩石上所凿下的文字,却与迄今不足百年的现代水文站测量水位升降数据原理完全吻合,成为珍贵的水文资料。
“从南宋乾道年间至今,莲花石可考证的出水次数为18次。”张亮告诉记者。每次莲花石出水都会吸引大量文人雅士聚集于此,他们所留下的题刻忠实地记录了南宋乾道中期至民国二十六年之间近800年的长江枯水位情况,通过考察这些诗题所在位置,我们可摸索出长江水位变化规律,从而为修建水利设施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也对长江两岸的生产建设及政治、经济的发展历史考查提供可靠的实物资料。
此外,因莲花石露水时间甚少,踏石题刻者多为本土文人士才,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江津自古便是文化厚重、墨翰书香、人文素盛。
文物专家指出,目前因为三峡工程的建设,还在江心、能自然出水的只有江津莲花石。其余的枯水题记,要么变成博物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要么搬迁岸上(奉节的“水落至此”碑),要么永眠江底,难窥真面目。
然而,因江津城区长江段属三峡库区的库尾,莲花石的这一次露面极有可能是它的“谢幕表演”,不谢莲花或将“永远”消失。
大自然的伟力,让江津山水生辉;上千年的传承,让江津人文焕彩。虽然沉入江底,但莲花石上面的珍贵史料却不会轻易失传。早在2007年,江津区就启动了莲花石题刻资料抢救保护项目。未来,市民可借助电脑模拟,一睹这千年水文题刻奇观的全貌。
旖旎风景中内蕴深厚文化积淀,文化遗存与风土人情水乳交融。这朵千年不谢莲花,在时光更替中隐于城市,却又居于尘世,见证着津城的山水人文传奇。
上一篇:长春国际会议中心打造文化传播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