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泾川:中华名吃推动民俗文化复兴 罐罐蒸馍走向北京
罐罐蒸馍(网络资料图)
人民网兰州1月15日电 1月15日,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汽车站,曾被康熙皇帝赞美过的中华名吃——泾川罐罐蒸馍搭上了发往北京的客车。
泾川广胜食品厂老板刘文敏刚和四名员工一起忙着装完500盒罐罐蒸馍,已是累得满头大汗,但表面上的疲倦仍难掩他心中的喜悦。
刘文敏告诉笔者,这500盒罐罐蒸馍一共有4000个,“每个卖5元,算下来就是2万元收入。”据了解,这些罐罐蒸馍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研究员赵小玲女士前段时间电话订购的。
原来,赵小玲女士于去年11月底来泾川参加大云寺佛教文化学术研讨会后,考察了该县文化名优产品。罐罐蒸馍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引起了赵女士的高度关注,她品尝后赞不绝口,临走时带了100个罐罐蒸馍,回到北京后送给了亲戚朋友品尝,其上佳的口味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春节临近,赵女士想把泾川的罐罐蒸馍作为新年礼品馈赠给亲友,所以打来电话一次订购了4000个。
据泾川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怀群介绍,泾川罐罐蒸馍至康熙时己誉满天下。康熙品尝后赞曰:“天下扶麦之麦在泾州矣!”罐罐蒸馍经发酵面、发面、兑面、揉面团、回面、揉剂子、揪剂子、揉馍、屈馍、入笼蒸、凉馍等11道工序制作而成,因形如上大下小的坛罐而得其名。每个馒头重约二两多,馍皮光泽透亮,馍瓤层层叠叠,吃在嘴里又酥又软,长期存放不馊不霉不变味,泡软后还可以敷治一般的烧伤或烫伤,是古时候旅途长备之食物,或探亲访友之佳品。三百多年来,罐罐蒸馍已成为泾川古老文化的一种象征。
罐罐蒸馍自古传至上世纪90年代,因市场价格低而沉寂。张怀群、魏海峰、赵毅等泾川当地文化研究者为了使这一民俗文化产品重新走向世界,从2012年夏天开始,多次组织召开座谈会,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取了泾川县广胜食品厂作为制作、推广罐罐蒸馍的源发地。
“通过制作罐罐蒸馍赚钱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自己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泾川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一历史悠久的当地民俗文化产品推广出去。”说起制作罐罐蒸馍的初衷,刘文敏饱含深情。“因此,当张主任等人和我商量此事时,我就应承了下来。刚开始,我筹资5万元购置了锅炉、蒸笼等设备,招聘了十名工人开始生产。但由于选料及揉面等一些环节做得不到位,浪费了60多袋面粉。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改进,2012年11月10日,沉寂了20多年的罐罐蒸馍终于上市了!”
对于今后的打算,刘文敏说,制作罐罐蒸馍是一个极其辛苦的过程,其工艺也相当复杂,现在厂里一天只能做500个,对外宣传的也不够。等周转资金宽余了,他计划招聘更多的工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的人掌握罐罐蒸馍的制作工艺,将这一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产品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通过罐罐蒸馍了解泾川、认识泾川。(通讯员 赵永刚 罗保虎)
上一篇:汝南夜市特色历史名吃
下一篇:宝岛风味名吃凤梨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