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专题新闻 烟台新闻网 胶东在线新闻中心

2018-10-11 14:15    人气:

  信阳毛尖,亦称“豫毛峰”。产于河南大别山区的信阳市信阳县(现为浉河区),因条索紧直锋尖,茸毛显露,又产于河南信阳,故取名“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品质高上,外形细秀匀直,显峰苗,色泽翠绿,白毫遍布。内质汤色嫩绿、鲜亮,香气鲜嫩高爽,叶底嫩绿明亮、细嫩、匀齐。特级品展开呈一芽一叶初展。

  信阳毛尖是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继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1959年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后,1985年又获升国家金质奖,1991年在首届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成为河南省茶叶生产上的瑰宝。信阳毛尖属于锅炒杀青的特种烘青绿茶。茶叶形状为条型,干茶色泽翠绿或绿润;汤色属浅绿型,汤色、叶底均呈嫩绿明亮;茶叶香气属清香型,并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毫香、鲜嫩香、熟板栗香;茶叶滋味浓醇鲜爽、高长而耐泡。叶底芽叶完整,匀称。依品质优次,分为特级、一至五级、级外。1992年以来,信阳凭借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茶的品牌优势,以茶为媒,广交朋友,举办中国信阳茶文化节。茶文化节期间举办了许多大型活动,有农贸产品交流会、书画展、茶叶展评会。而茶文化节开幕式的晚会也成为信阳人每年之中规模最大的文艺盛会。

  信阳板栗

  信阳位于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于多种农作物和动植物生长繁育,农副土特产品种类多,产量大。其中尤以信阳板栗的历史最为悠久,据说信阳县长台关楚王城出土的战国初期祭盘内就有板栗的残骸。区内所产板栗具有个大、肉嫩、皮薄、味甜、色泽鲜艳、颗粒饱满等特点,产于罗山、商城两县的油栗个小、皮薄、肉厚、香味独特,不易生虫,便于储运,颇受消费者的青睐。信阳板栗的年产量达数百万吨。从1959年起开始销往港、澳、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地。

  信阳石凉粉

  石凉粉,这种价廉物美的食物深受信阳人的喜爱,老少皆宜。石凉粉的原料很简单,至少在信阳市处处可见,叫做石花籽。这种石花籽个头非常小,与芝麻大小差不多,而且价钱也不贵。做法也简单,先备一盆清水,用纱布包一兜石花籽,放在清水中轻轻地揉搓,揉的差不多了,盆中的清水也有了些白色的沉淀,然后放置一段时间,等盆中的水与粉的混合物融合的差不多了,就可以点了。这“点”也是比较关键的,石凉粉之所以得名,就是需要这一“点”。

  “点”可以用两种东西,其一是用茄子,另一种就是石膏了。茄子“点”出来的石凉粉颜色稍带些微紫色,当然,如果用的是青色的茄子,那么在颜色上就没有什么影响了。石膏“点”出来的石凉粉则是完全无色的。在“点”的时候也得注意,不能嫩也不能老。太嫩了,石凉粉就不成形,无法凝结,而太老了,又有些硬了,影响口感。只有“点”得恰到好处才行,才会顺滑适中。盆中的粉状物一经点过,就成了无色透明的凝固物,这时候就已经成形了,可以吃了,但若是用冰块冰上一会儿,味道可就更好了。要说这石凉粉,无色无味儿,有什么好吃呢?其实它的味道就独特在无色无味上。浅底瓷碗中盛上那么一碗透明见底的石凉粉,舀一勺白糖,再洒几滴薄荷水。浅淡的石凉粉中,白糖的绵甜,薄荷的清凉,全都出来了。此外,除了薄荷汁以外,店主一般还准备有橘子汁,菠萝汁,柠檬汁等不同口味的饮料,根据不同人的口味而选择喜爱的调料加入。而且通常会洒一些比较碎的山楂片,吃起来感觉很像果冻,在炎热的夏季吃一碗,心情就象石凉粉一样透明凉爽!在信阳,石凉粉的生命力是很强的,至少可以从每年的二月持续到十一月。尤其是在夏天,一勺清凉的石凉粉吃下去,只觉得浑身的凉爽,暑热立马就可以消去大半儿。倒可以说,石凉粉才真是信阳最本土的小吃。

  固始皮丝

  固始县制作猪皮丝的历史已有100多年,早在清咸丰年间就成为贡品,属宫廷御膳佳肴,名扬京城、天津、济南等地。固始皮丝松散,富有弹性,放下起堆,翻炒不会粘边搅条,其味松嫩爽香,含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可做皮“松花皮丝”、“肉松皮丝”、“凉拌皮丝”、“皮丝圆子”等名菜,皮丝不仅享誉国内,在美国唐人街数家餐馆也享有盛名,视为珍品。皮丝的制作方法是:用大肥猪之皮,刮尽皮上肥肉,趁鲜制作,先将其切成纸一样的薄片,然后切成细丝,在通风处阴干,不能曝晒。

  中华猕猴桃

  猕猴桃,学名为中华猕猴桃,又叫做洋桃。信阳全境内的广大山区皆有出产,除引进优良品种垦地种植外,大部分为野生。猴桃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镁、钾、碘、铬、锌等矿物质,味逆酸甜,鲜美可口,被誉为水果之王。猕猴桃还有保护心肌、降低血脂、止暴渴、解烦热、调中气等功效,猕猴桃汁还有阻断致癌物质在胃内形成的作用。全区年产量约百万公斤,远销港澳及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猕猴挑又可制成果汁、果酱、果酒、果脯等多种产品,商城生产的猕猴桃酒被列为全国同类产品第二名,信阳县董家河果品一厂生产的猕猴桃果汁,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第一。

  光州贡面

  光州贡面为潢川传统工艺食品,始于唐代,因其“夺魁九州、风销华夏”而成为进贡朝廷的宫廷面。光州贡面以精粉和芝麻香油为主料,下适量食盐、明矾等佐料,面揉合均匀后上架拉制,制成后的贡面条细如丝,光泽如银,清馨袭人。贡面的绝妙之处是每根贡面虽细,但皆为空心,呈细管状,工艺之精巧令人赞叹不已。若以鸡汤煮面,辅以其他佐料,滑润爽口,鲜美无比。

  糍粑

  糍粑为信阳传统名吃,主要产地有商城、新县、潢川、光山等地。糍粑的制作过程是:以上等优质江米为原料,淘净蒸熟后,放进石臼内反复捶捣成泥状,趁热有擀仗擀薄,切成方块或长条状。糍粑可烤,可煮,可煎,可炸,尤其是春节期间,亲朋好友来访,最好的见面礼便是煮上一碗荷包蛋糍粑。若将糍粑包上各种馅料,油炸烤煎,风味更加独特鲜美。包馅的糍粑不宜久存,切成块状的糍粑久放干裂,可用清水泡之,勤换其水,可保存3个月以上。

  信阳板鸭

  信阳板鸭是将鸭育肥增膘后,按照一定的生产工艺和质量卫生标准制作而成。成品板鸭外型平整如桃状,脱毛净,无“天窗”,色泽白润,肉质细嫩,尾油丰满,盐味适中,营养丰富,只重600-800克。远销港澳、日本和东南亚各地。香港九龙志强贸易公司经理黎锦基说,香港人对板鸭的评价是:“造型美观,肉细骨软,咸淡适中,食味香浓”。1981年以来,罗山县庙仙乡,光山县上官岗乡,商城县丰集乡、鄢岗乡、潢川县双柳乡,淮滨县马集乡,信阳市双井乡相继办起板鸭厂。1983年生产10万只,出口3 万只。1984年生产26.9万只,出口12.3万只。板鸭经济收益高,1983年光山上岗乡板鸭厂加工板鸭22500只,盈利万元;出口17400只,价值10万元。1984年,信阳地区仅此一项即创外汇16万元。

  银杏

  银杏为世界珍稀树种,素有“植物活化石”之称。其干挺拔秀丽,.叶子则象一把打开的折扇,春天满树碧绿,秋季一片金黄,果实如同小杏,壳色洁白如银,所以又叫“白果”。银杏全身都是宝,其木材质地细致,纹理美观,抗湿耐腐,与楠、樟、揪等名贵树木齐名。果实糯甜,味美清香,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有益成份和具有杀菌功能的白果醉、白果酸,为高级营养补品,其药用价值也很高,有敛肺、化痰、止咳、定喘、通经、利尿等功效。全区各县均有银杏分布,以新县为最多,全县境内百年以上的大树就有4000多株,年产果实15万公斤左右,为全国之最。新县银杏占全省外贸出口量的80%,畅销东南亚各国。

  信阳南湾鱼

  南湾湖的水质清澈透明,掬手可饮,为国家一级标准。湖内所产南湾鱼肉鲜味美,营养高,尤其南湾花白鲢,是备受欢迎的保健珍品,目前已在国家工商局获商标注册,是河南省内外知名品牌。

  信阳小吃

  说起信阳的小吃,首先想到的就是热干面。严格地来讲,热干面并不是信阳的特色,原本是武汉的食品,但是传到了信阳之后,却成了信阳人的最爱。说来也奇怪,除了信阳之外,在河南省的其它地方,热干面并不受欢迎,或者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市场。也许这与信阳对楚文化的保留与信仰有关。

  传入信阳并且占领小吃首领地位的的热干面,和它的老家——武汉热干面已经有了味道上的差异。且说这热干面的做法就与别的面条不同,首先和面需用的碱不少,比之普通的面条,用碱量要大的多。加入大量碱的面条呈黄色。并且面条不能太细,不然就影响味道。和好的面条,有干有湿,但是到了临吃时,先要煮一遍。这一遍只能煮到断生,如果面条煮得太熟,可就没法吃了。把刚断生的面捞出,用凉开水冲一遍,然后淋上小磨油或是熟菜油,将面条拌匀,摊开晾凉。到吃时,再用开水一氽,然后加入调料就可以吃了。

  想来热干面之所以在别的地方不受欢迎,估计与调料有很大的原因。信阳的热干面所用的调味品中有一味鲜辣粉,在别处是买不到的,甚至连郑州这样的大城市也无处可寻。想来这也是热干面无法在郑州打开市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氽过开水的热干面舀一勺芝麻酱,加上鲜辣粉,胡椒粉,再浇上豆酱汁,生抽,加点儿味精,洒上切碎的榨菜,翠绿的葱花,鲜嫩的香菜,最后淋上点儿香油,喜欢吃辣可以再来点儿熬的通红的辣椒油。除非有口味特别重的主儿,一般不会要求加盐,因为豆酱汁已经是盐味儿十足了。拌好味儿的热干面,闻着就香气扑鼻,诱人垂涎。吃起来那个口感,面条筋道柔韧,耐嚼而不粘口,并且鲜香咸辣,真是让人欲罢不能。因此,信阳人的早餐,首选热干面。并且也只推热干面。

  信阳地锅饭

  家乡的“地锅饭”——这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食物,随着时代的变迁,变幻着丰富的滋味。从食不果腹的饥荒年代到注重科学饮食的新世纪,“地锅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回想当年,以“地锅饭”充饥的窘况,到今天,“地锅饭”成为家乡“农家乐”的特色小吃。岁月荏苒,时光穿梭,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家乡的面貌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地锅饭”,原料简单,做起来也容易。灶台用黄泥土垒建,架一口铁锅,以树枝、树叶做燃料。主食是红薯加大米,放在一起煮,家里条件好,就多放一些米,不好,就少放一些米;家里人多,就多加一些水,人少,就少加些。在困难的年代里,吃菜是一个大问题,很多的时候是只有饭,没有菜;或者是以自家腌制的腊菜、咸菜作为一日三餐的下饭菜。偶尔改善一下伙食,也是把像样一些的菜,诸如豆腐、肉、萝卜、粉条等一起放在地锅内,叫做“一锅焖”。虽然做得简单,但却别有风味。

  进入90年代,个体经营初具规模,人们的思路更活了,以往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村里人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把农产品运出山,投放到市场,搞专业化生产。村里很快出现了“养猪大王”、“蔬菜大王”、“板栗大王”等等。“万元户”多起来了,农民真正走上了共同致富之路。当然,这个时期的“地锅饭”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大进步了,讲究炒、炖、煎、炸,注重口感和营养的均衡,用老家人的话说,现在天天都像是在过年。

  现在,乡亲们利用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和当地盛产多种特色农产品的独特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创办“农家乐”,把“地锅饭”的品牌推介出去,吸引城里人到乡下 体验农村生活,呼吸新鲜空气,品尝乡土风味浓郁的特色食品。

  抚今追昔,信阳的“地锅饭”,是家乡的名片,是永远的眷恋。家乡“地锅饭”的演变史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进程的一个缩影,难忘它苦涩的昨天,期盼它更甜蜜的明天。

上一篇:国庆期间长沙南站增开多趟夜间列车 24小时值守

下一篇:南街地下二层商业街七夕正式开业 商圈浪漫升温

新时代新闻的横空出世,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站位高、格局高,立意全球眼光,报道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