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以新的著作形态致敬信仰

2019-06-06 15:42    人气:

《<论语>智慧与现代文明》一书是应高等教育出版社邀约,作为作者的系列讲座“《论语》的智慧”配套用书而著。课,广受欢迎,已录入中国大学慕课、美国coursera慕课、“学习强国”平台;书,亦读不忍释,将古奥经典解读得“抓人”“走心”,源于三个特质:

其一、价值体系信仰化。

信仰的神圣性、引领力离不开两个要件:一是占据人类智慧高点,具有真理价值;二是对治现实生活痛点,具有精神力量。本书从书名到内容都恰合于此:一方面把《论语》作为“智慧”富矿纵深开挖:以“仁”为核,以价值观、认识论、方法论为纬,以为人、为学、为政为经,基于儒家数千年来矢志塑造的人本主义哲学信仰要义,构建了《论语》关于天人之道、理想人格、修身齐家、内圣外王等重大人生课题的伦理价值体系,并一“理”以概之:《论语》“把家庭伦理社会化、政治化,又把社会、政治伦理化……能治理好一个国家、社会,就没有理由管理不好一个组织、企业,经营不好一个家庭、人生,因为古今中外,人性总是相同的,治理之道也是相通的”。另一方面,从《论语》济世本怀出发,密切观照当下社会共性困惑,既形上地探讨了孝与义、道与信、藏与行、圣与王、事君与事道之辨,给人以“理想怎样照进现实”的启发,又形下地回答了人生目标怎样确立、学而优该不该致仕、不在其位谋不谋其政、怎样识人择友、怎样劝谏上级、怎样看待争议、怎样对待小人、要不要做君子、为富何以自处等等具体问题,可谓“哪儿痒挠哪儿”,堪称释疑解惑指导实践的“葵花宝典”,呈现出《论语》不言自明的信仰价值:“如果真的能够遵从《论语》中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即便不能取得重大的人生成就,起码也可以避免陷入人生误区”。

其二、思想内容系统化。

《论语》思想深邃字字珠玑。如何将这俯首皆是“自由漫步”的珍贝,收纳进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体系,作者做了两方面探索:一是在思想梳理上,搭建了以仁学为核心的为学、为人、为政三位一体的逻辑体系,“把各种思想内容纳入系统化的知识框架,赋予其‘一以贯之’的精神母题,形成一个具有自足系统的完整学问体系、理论体系、思想体系”,也就同时赋予了有机的“生命活力”;二是在内容编排上,不断变换角度,自如穿越古今:先以《论语》其书、孔子其人热场,还原了孔子的圣贤、吃货、唱将、游侠、文青本色,也就复苏了《论语》的思想灵魂,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就这样活起来、有气息、可亲近,使读者能在随后的三章,像挽着白须飘飘亲切诙谐的祖辈那样,跟随孔子及其弟子,走进《论语》深处。探古须能返今,第六章再把镜头拉回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塑造、优秀传统文化创生性阐发、治国理政思想创造性挖掘,以及人际交往、文化教育、企业管理等需求,出入文本,告问先贤。最后两章“漫谈”则将《论语》的微言大义浇注进当下生活现场,或究或证、有彰有挞、且呼且鼓,“如水银泻地,无孔而不入”。这种力图拆除专著与教材、研究与普及、学界与大众、理论与应用藩篱的新著作形态,被作者谦称为“四不像”。但于读者,《论语》这等高冷高能的精神食粮,则被加工得极易消化吸收,听课或阅读,都像接受一场掰开来、揉碎了的喂养。如此“四不像”或许更近“真象”。而样书甫一付梓便索者若鹜,似乎也是“执大象,天下往”的具象。

其三、叙事方式大众化。

全社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希求与国学传播中的种种乱象,给经典解读提出新题:怎样严谨、缜密而不失亲和力、解释力、引导力?普受校园内外乃至海内外欢迎的“《论语》的智慧”系列讲座,就是一场勇于破题的“供给侧改革”。本书则浓缩了系列讲座关于经典传播大众化、普及化、平民化的成功经验:一是立场客观中正。不因人而粉饰其言,不因言而过誉其人,客观看待孔子卓越的思想高度与不能免俗的人格特征,成为透辟理解《论语》思想价值与历史局限的正确打开方式。二是论证严谨缜密。引经据典,言出有据,无据阙疑,全书不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断章妄言的痕迹,更开放性地示之以范、授之以法、导之以疑,鼓励读者就现有解释大胆质疑,就未尽之言努力探求。三是文字平易可亲。正如白居易的诗,常常咏向翁媪辨高下而深受百姓喜爱,传承至今不衰,作者放弃本自擅长的学术语言,以白话散文的叙事方式倾情面向大众,亲切生动、诙谐吸睛,精致华丽处尤具审美价值。四是案例深接地气。尤其“漫谈”部分,无论社会调查、外交回合、新闻热点还是娱乐事件,但凡群众爱吃之“瓜”,都成为解读《论语》的结合点,入则深入要髓,出则风轻云淡。春风无处不在,化心了无痕。诲心可鉴,读来亦欢喜受用。

无瑕非瑜,大受开卷裨益的同时,就以下商榷寄望于再版:能作为《论语》价值体系最高统领的,是“仁”还是“道”;“仁”作为具德与作为通德的区别该怎样厘清;“邦有道”“天下有道”等文本该怎样释义最为精当;仅以黑格尔对东方哲学形态的偏见驳斥其对孔子哲学思想的否定,似不足为据,因为黑格尔认可老子的哲学地位。(全文1999字)(西安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博士研究生 张敏娜

上一篇:“我们不能没有信仰

下一篇:数字货币寒冬中 如何保持“信仰”?

新时代新闻的横空出世,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站位高、格局高,立意全球眼光,报道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