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四大觞:低质量、伪原创、商业化低、人才匮乏!
2017-06-13 15:45 人气:
可能,中国人多力量大,又重视创新,所以进步是飞快的。连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都曾这样说:“中国人适合做人工智能,世界上43%的人工智能论文都是中国人写的。”然而,质量上还有待把关。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是从投稿收录不高可以看出来。投稿数量多成为中国人的一个上升势头的证明,但是投稿收录不高更需要得到重视——可能是质量不高。我们对这个质量不高进行一些猜测分析,就很有可能是中国人在投稿主题上有重复,也有可能是表达不清晰,或者发展方向不正确等。
第二,原创水准较低。在中国很流行一个词“伪原创”,就是在别人写作的前提上,综合多方面的信息“闭门造车”,完全提不出自己的新观点。比如AAAI现任执委杨强教授杨强认为,深度学习是不断发展的,研究领域的领导者应该是开拓新的领域,而不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深挖。“把一个10层的深度模型拓展到100层甚至1000层,我觉得这个确实是一个进步,中国人目前是这个层次,但这些在我看来并不是一个原创。”
高质量原创太少
第三是老毛病“行动的矮子”。中国在文章写作上、投资创业上都有强烈的势头,但无奈国内与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根基还是不太稳,有很多公司都在国外设立创研基地,同时,各种产品“百花齐放”后却都很难落地,并没有特别符合现下的需求,所以商业化较低。
第四,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问题。国内在相关方面的人才储备大量匮乏,而且很多高校长时间内并没有人工智能专业,而在美国基本上大的院校都有专业教授。人才是持续的生产力,如果在这方面不跟上,即使高薪也挖不出个中国的人工智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