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人报数字报刊
写人,要抓住特点,所谓“特点”就是一个人与众不同的地方,它像一个人的“招牌”那样,很容易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把这个人和其他人区别开来。亮出人物“招牌”,通常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招法:
招法一:勾勒法展现人物的外貌特征
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通过自己的观察,掌握所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根据所要表现的性格需要,准确地勾勒出人物的外貌。《一面》一文中,对鲁迅先生是这样描述其外貌的:“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在魏巍的描述里,蔡芸芝老师“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的一块黑痣”。这些描写,都抓住了人物外貌的关键特征,从而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招法二:原生态录制人物的精彩语言
“什么树开什么花,什么人说什么话”,人物的语言应与人物的身份地位、学识修养、性格习惯等相一致。在写人、叙事的过程中,人物的语言应有别于作者的叙述语言,首先要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的需要,尽量使用口语,甚至方言来显现生活气息。凡读过《西游记》的读者,无不对孙悟空近似于口头禅的“看俺老孙的”“吃俺老孙一棒”等个性化的语言留下深刻的印象。
招法三:近镜头抓拍人物的典型动作
在进行动作描写时,不在于其多,而是要抓住人物的特征,用准确的词语形神兼备地描述出来。鲁迅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私塾老先生有一段精彩的描写:“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微笑”的表情以及“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的动作表现出了私塾先生陶醉于读书的情景,能够自然做出这样的动作,表现出这样的状态,唯有对读书特别钟情的人才能做得到,这就表现出了私塾先生的个性来。
文题呈现
以“他(或她)是位性格_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首先确定写什么人,进而研究所写的人的个性特点是什么,在横线上填上概括这一特点的词语,如“内向”“泼辣”“刚强”“软弱”“粗中有细”等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或回忆)所写的人的个性特征,想想在他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动笔前先做好上述准备,就有可能具体生动地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佳作展示
她是位性格开朗的人 河南省淮阳县一高初中部七年级(20)班 张玉文
我们班有一个人,她像《水浒传》里的“及时雨”宋头领,却没有宋江的懦弱;她像《三国演义》里的信守“忠义”的关公,却没有关羽的呆板;她像《红楼梦》中的“林妹妹”,但身体和性格却比林黛玉好太多了,她就是我们的班长梁慧慧。(运用排比句,把班长和《水浒传》里的宋江、《三国演义》里的关羽、《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作对比,突出班长的性格特点。)在我们班男生女生眼里,班长梁慧慧漂亮、义气、有神通、性格开朗,她认定的事,没有她拿不下的,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佩服有加。(概括介绍班长的品质特点并进行点题。)
有一次,学校举行拔河比赛,她像变戏法似的给参赛队员每人弄来一双白手套,大家都说要把钱给她,她一挥手:“不用了,记得给班级争光就行了!”一副十分仗义的模样。(一个挥手动作、一句简短的话就显现了人物品质和开朗的性格特点。)
赛前动员会,班长站在整齐的队伍对面,伸出左手食指,“记住:一个目标,只能胜利!”声音干净利落。接着,她又伸出右手食指,“记住:一个方法,听我指挥!”又是那样干脆。“大家有没有信心?”队员齐声回答“有”,接着是大家整齐而有节奏的三次击掌。(伸手指的动作、干脆利落的声音,再用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男队比赛开始了,班长站在最靠近队伍的地方指挥,“左脚——右脚——”“幅度小点,左——右——左——”“步调一致起来!”她竭力地呐喊着,声音也有些嘶哑起来,绳子也一点一点地往我班方向慢慢移动。“继续!加油!继续!加油!”她大幅地做着摆臂的动作,长发也跟着一甩一甩的,竭力地和我班的拉拉队员一起呐喊助威。(继续对人物进行动态描写,逼真地再现了场景,也让人物形象更鲜明。)
“耶——”一声震耳欲聋的欢呼,我们班拿下了这场决赛的胜利。只见班长也瘫软似的坐在了地上,顾不得抹去额头的汗水。这时,有两名男生想上前拉班长起来,只见她挥挥手,尽管是有气无力但又幽默地说:“男女有别!男女有别!”害得两位男生不知如何是好。(幽默的话语,再次显示了人物性格开朗的特点。)
班长的故事还有很多,为了守住“卫生流动红旗”,她坚持亲自在卫生区值日;为了让老师更好地辅导学生,课间休息时她给教地理的女教师揉肩捶背;哪位同学需要帮助,她总是自告奋勇主动帮忙……(与前文相比,运用略写,更全面地展示人物品质和精神风貌。)
我们的班长梁慧慧,她有时很娴静,有时像个女汉子,但是大家都很喜欢她,她是我们心目中的好班长,也是我十分佩服的人。(提炼概括人物精神品质,收束全文,回应题目和开头。)
总评:
1.动态写人,详略得当。本文着重写了一个人物,而且把人物放置在一定的故事背景中进行介绍,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具体地展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让读者全面地了解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美好品质。文章不是平均使用笔墨,而是重点写了一件事,略写了其他事件,显得详略得当。
2.用词准确,语言优美。本文用词准确,“像变戏法似的”“竭力地呐喊”“震耳欲聋的欢呼”“自告奋勇”等词语或短语运用得恰如其分;从整体上来看,本文语言优美,开头即用排比,句式整齐;结尾部分准确概括,收束有力。
指尖上的父爱 成 健
名家引路
我刚学会走路时,常是被父亲的手指牵着的。父亲只伸出一根手指让我抓住,即使是下雨天,泥路很滑,也不例外。倘若我抓不紧滑倒了,从泥水里爬起来时,等着我的还是那根手指,绝不会多出一根来。那时候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的事,不能全指望别人。
我在小学五年级听了父亲一年的语文课。现在想起来,父亲讲课虽说扎实细致,却并不很生动,这和父亲严厉的性格有关。听过父亲讲课的学生都知道,父亲有个标志性的姿势。“你们给我听清楚这一点!”每当讲到关键的地方,说着这话的同时,父亲总是将沾着白色粉笔灰的右手食指高高举过头顶。于是全班几十双眼睛就聚焦在那指尖上,而父亲强调的知识点就铭刻在了我们脑海里。父亲教书认真,对我尤其严格,因为我从小特别马虎,做事粗枝大叶。批改我的作文时,他常把我叫到办公室去面批,我作文里一个标点符号的不当他都不会放过,他的手指点到作文本上,戳到我脑门上,让我紧张得直冒汗。当时我庆幸地想,好在父亲只教我一年。现在我也庆幸地想,好在父亲教了我一年。
上了初中以后,我仿佛走出了父亲指尖的影响,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一段时期,我完全忘记了父亲的手指,直到那年我到县城参加高考。骄阳似火,父亲送我到考点,我知道父亲会和其他上千名家长一道,在校门外的树荫下一直等到我们走出来。走进校门十几步远,我觉得越来越紧张,蓦然回头,校门口人头攒动,却有一根手指高高伸出,那是父亲的招牌动作。我心里立刻就踏实了,转过头自信地向考场走去。
大学的第一个寒假结束,那天清早,寒风凛冽,呵气成霜。父亲送我到火车站。我挤上火车在靠窗的一个座位坐下,离家远行,心里不免有些空落落的。忽听到车窗上笃笃的声音,原来是父亲在窗外,指尖敲着窗子。然后,他凑上前重重地哈了一口气,窗玻璃上立即朦胧了一小片。我看不见父亲那写着沧桑的脸,却看见了一个字——“信”。那是父亲用指尖在窗外反过来写的。我明白,父亲是要我多往家里写信。我重重地点点头,却不知道他有没有看清楚。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是怕我在千里之外心情落寞。
现在,我也做了父亲,当我的孩子开始抓住我的手指蹒跚学步时,我才体会到,我给孩子的,绝不仅是一根手指的力量,而是全身心的爱,从指尖传递过去的,源源不断。
(选自《百柳》2014年第12期,有删改)
借鉴点:
1.巧妙选取写作角度。写父母关爱子女的文章有很多,有写背影的,有写手的,有写笑容的,有写眼睛的等等,角度各异,而本文通过“指尖”写父亲对自己的关爱,角度选取比较新颖。文章通过“指尖”这一线索选材、组材,结构全篇,显得内容丰富,思路清晰。
2.细节描写真实可感。本文中的几个细节,格外精彩。这得益于作者认真观察人物特点,抓住人物最富“招牌”性的动作来写,如课堂上父亲“举”起“沾着白色粉笔灰的右手食指”的动作,就特别符合人物身份;批改作文时手指“点”到作文本上,甚至“戳”到我脑门上的动作,也是让人过目难忘;车站与父亲告别时,一“敲”一“哈”一“写”等几个动作,更是把“指尖”上蕴含的无限深情展示得淋漓尽致。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即学即练
请以“我______这样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与要求:
1.请从“理解”“感激”“欣赏”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要做到内容充实,不少于500字。
【思路点拨】
“这样的人”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一个群体,为把作文写得更具体、更生动,最好选择写一个具体的人。横线上选填的词语只能是“理解”“感激”“欣赏”中的一个,而选填的这个词语正是写作的重心,文章就要围绕“我”为什么“理解”“感激”“欣赏”这样的人而写,通过具体的事例突出所写人物的品质、特点。在选材的时候,既要突出所写人物,也不能忽略“我”在文中的作用;在表达上,既要完整叙述事件过程,也要注重细节描写,尤其要注意运用各种描写手法。
技法指导
写人,要抓住特点,所谓“特点”就是一个人与众不同的地方,它像一个人的“招牌”那样,很容易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把这个人和其他人区别开来。亮出人物“招牌”,通常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招法:
招法一:勾勒法展现人物的外貌特征
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通过自己的观察,掌握所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根据所要表现的性格需要,准确地勾勒出人物的外貌。《一面》一文中,对鲁迅先生是这样描述其外貌的:“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在魏巍的描述里,蔡芸芝老师“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的一块黑痣”。这些描写,都抓住了人物外貌的关键特征,从而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招法二:原生态录制人物的精彩语言
“什么树开什么花,什么人说什么话”,人物的语言应与人物的身份地位、学识修养、性格习惯等相一致。在写人、叙事的过程中,人物的语言应有别于作者的叙述语言,首先要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的需要,尽量使用口语,甚至方言来显现生活气息。凡读过《西游记》的读者,无不对孙悟空近似于口头禅的“看俺老孙的”“吃俺老孙一棒”等个性化的语言留下深刻的印象。
招法三:近镜头抓拍人物的典型动作
在进行动作描写时,不在于其多,而是要抓住人物的特征,用准确的词语形神兼备地描述出来。鲁迅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私塾老先生有一段精彩的描写:“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微笑”的表情以及“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的动作表现出了私塾先生陶醉于读书的情景,能够自然做出这样的动作,表现出这样的状态,唯有对读书特别钟情的人才能做得到,这就表现出了私塾先生的个性来。
文题呈现
以“他(或她)是位性格_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首先确定写什么人,进而研究所写的人的个性特点是什么,在横线上填上概括这一特点的词语,如“内向”“泼辣”“刚强”“软弱”“粗中有细”等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或回忆)所写的人的个性特征,想想在他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动笔前先做好上述准备,就有可能具体生动地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佳作展示
她是位性格开朗的人 河南省淮阳县一高初中部七年级(20)班 张玉文
我们班有一个人,她像《水浒传》里的“及时雨”宋头领,却没有宋江的懦弱;她像《三国演义》里的信守“忠义”的关公,却没有关羽的呆板;她像《红楼梦》中的“林妹妹”,但身体和性格却比林黛玉好太多了,她就是我们的班长梁慧慧。(运用排比句,把班长和《水浒传》里的宋江、《三国演义》里的关羽、《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作对比,突出班长的性格特点。)在我们班男生女生眼里,班长梁慧慧漂亮、义气、有神通、性格开朗,她认定的事,没有她拿不下的,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佩服有加。(概括介绍班长的品质特点并进行点题。)
有一次,学校举行拔河比赛,她像变戏法似的给参赛队员每人弄来一双白手套,大家都说要把钱给她,她一挥手:“不用了,记得给班级争光就行了!”一副十分仗义的模样。(一个挥手动作、一句简短的话就显现了人物品质和开朗的性格特点。)
赛前动员会,班长站在整齐的队伍对面,伸出左手食指,“记住:一个目标,只能胜利!”声音干净利落。接着,她又伸出右手食指,“记住:一个方法,听我指挥!”又是那样干脆。“大家有没有信心?”队员齐声回答“有”,接着是大家整齐而有节奏的三次击掌。(伸手指的动作、干脆利落的声音,再用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男队比赛开始了,班长站在最靠近队伍的地方指挥,“左脚——右脚——”“幅度小点,左——右——左——”“步调一致起来!”她竭力地呐喊着,声音也有些嘶哑起来,绳子也一点一点地往我班方向慢慢移动。“继续!加油!继续!加油!”她大幅地做着摆臂的动作,长发也跟着一甩一甩的,竭力地和我班的拉拉队员一起呐喊助威。(继续对人物进行动态描写,逼真地再现了场景,也让人物形象更鲜明。)
“耶——”一声震耳欲聋的欢呼,我们班拿下了这场决赛的胜利。只见班长也瘫软似的坐在了地上,顾不得抹去额头的汗水。这时,有两名男生想上前拉班长起来,只见她挥挥手,尽管是有气无力但又幽默地说:“男女有别!男女有别!”害得两位男生不知如何是好。(幽默的话语,再次显示了人物性格开朗的特点。)
班长的故事还有很多,为了守住“卫生流动红旗”,她坚持亲自在卫生区值日;为了让老师更好地辅导学生,课间休息时她给教地理的女教师揉肩捶背;哪位同学需要帮助,她总是自告奋勇主动帮忙……(与前文相比,运用略写,更全面地展示人物品质和精神风貌。)
我们的班长梁慧慧,她有时很娴静,有时像个女汉子,但是大家都很喜欢她,她是我们心目中的好班长,也是我十分佩服的人。(提炼概括人物精神品质,收束全文,回应题目和开头。)
总评:
1.动态写人,详略得当。本文着重写了一个人物,而且把人物放置在一定的故事背景中进行介绍,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具体地展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让读者全面地了解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美好品质。文章不是平均使用笔墨,而是重点写了一件事,略写了其他事件,显得详略得当。
2.用词准确,语言优美。本文用词准确,“像变戏法似的”“竭力地呐喊”“震耳欲聋的欢呼”“自告奋勇”等词语或短语运用得恰如其分;从整体上来看,本文语言优美,开头即用排比,句式整齐;结尾部分准确概括,收束有力。
指尖上的父爱 成 健
名家引路
我刚学会走路时,常是被父亲的手指牵着的。父亲只伸出一根手指让我抓住,即使是下雨天,泥路很滑,也不例外。倘若我抓不紧滑倒了,从泥水里爬起来时,等着我的还是那根手指,绝不会多出一根来。那时候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的事,不能全指望别人。
我在小学五年级听了父亲一年的语文课。现在想起来,父亲讲课虽说扎实细致,却并不很生动,这和父亲严厉的性格有关。听过父亲讲课的学生都知道,父亲有个标志性的姿势。“你们给我听清楚这一点!”每当讲到关键的地方,说着这话的同时,父亲总是将沾着白色粉笔灰的右手食指高高举过头顶。于是全班几十双眼睛就聚焦在那指尖上,而父亲强调的知识点就铭刻在了我们脑海里。父亲教书认真,对我尤其严格,因为我从小特别马虎,做事粗枝大叶。批改我的作文时,他常把我叫到办公室去面批,我作文里一个标点符号的不当他都不会放过,他的手指点到作文本上,戳到我脑门上,让我紧张得直冒汗。当时我庆幸地想,好在父亲只教我一年。现在我也庆幸地想,好在父亲教了我一年。
上了初中以后,我仿佛走出了父亲指尖的影响,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一段时期,我完全忘记了父亲的手指,直到那年我到县城参加高考。骄阳似火,父亲送我到考点,我知道父亲会和其他上千名家长一道,在校门外的树荫下一直等到我们走出来。走进校门十几步远,我觉得越来越紧张,蓦然回头,校门口人头攒动,却有一根手指高高伸出,那是父亲的招牌动作。我心里立刻就踏实了,转过头自信地向考场走去。
大学的第一个寒假结束,那天清早,寒风凛冽,呵气成霜。父亲送我到火车站。我挤上火车在靠窗的一个座位坐下,离家远行,心里不免有些空落落的。忽听到车窗上笃笃的声音,原来是父亲在窗外,指尖敲着窗子。然后,他凑上前重重地哈了一口气,窗玻璃上立即朦胧了一小片。我看不见父亲那写着沧桑的脸,却看见了一个字——“信”。那是父亲用指尖在窗外反过来写的。我明白,父亲是要我多往家里写信。我重重地点点头,却不知道他有没有看清楚。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是怕我在千里之外心情落寞。
现在,我也做了父亲,当我的孩子开始抓住我的手指蹒跚学步时,我才体会到,我给孩子的,绝不仅是一根手指的力量,而是全身心的爱,从指尖传递过去的,源源不断。
(选自《百柳》2014年第12期,有删改)
借鉴点:
1.巧妙选取写作角度。写父母关爱子女的文章有很多,有写背影的,有写手的,有写笑容的,有写眼睛的等等,角度各异,而本文通过“指尖”写父亲对自己的关爱,角度选取比较新颖。文章通过“指尖”这一线索选材、组材,结构全篇,显得内容丰富,思路清晰。
2.细节描写真实可感。本文中的几个细节,格外精彩。这得益于作者认真观察人物特点,抓住人物最富“招牌”性的动作来写,如课堂上父亲“举”起“沾着白色粉笔灰的右手食指”的动作,就特别符合人物身份;批改作文时手指“点”到作文本上,甚至“戳”到我脑门上的动作,也是让人过目难忘;车站与父亲告别时,一“敲”一“哈”一“写”等几个动作,更是把“指尖”上蕴含的无限深情展示得淋漓尽致。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即学即练
请以“我______这样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与要求:
1.请从“理解”“感激”“欣赏”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要做到内容充实,不少于500字。
【思路点拨】
“这样的人”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一个群体,为把作文写得更具体、更生动,最好选择写一个具体的人。横线上选填的词语只能是“理解”“感激”“欣赏”中的一个,而选填的这个词语正是写作的重心,文章就要围绕“我”为什么“理解”“感激”“欣赏”这样的人而写,通过具体的事例突出所写人物的品质、特点。在选材的时候,既要突出所写人物,也不能忽略“我”在文中的作用;在表达上,既要完整叙述事件过程,也要注重细节描写,尤其要注意运用各种描写手法。
下一篇:文脉传承三十位影响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