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儋州故事/人物]父子继美:陈中孚与陈适(配组图)

2017-05-31 14:07    人气:

海南古代历史上,为民造福的地方官员不少,但父子继美、在同一官任上都有突出政绩的,只有南宋先后任官儋州的陈中孚、陈适父子。陈中孚、陈适父子在儋州勤政爱民,迁建儋学,重振冼母信仰,结交谪臣骚客,被人们传为佳话。他们的“继美”事迹被载入《舆地纪胜》、《四库全书》、《正德琼台志》、《光绪崖州志》、《民国儋县志》等多种志书,广受褒扬。本期向你讲述陈中孚、陈适父子在儋州的政绩故事,追寻他们留在儋州的美谈。

[儋州故事/人物]父子继美:陈中孚与陈适(配组图)

陈中孚像

官宦在中国古代的社会管理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百姓安居乐业乃至国家长治久安与否,都和官宦的作为密切相关。因而,古代志书有的专设名宦篇,以褒扬名宦的治绩、德行和才干,为后人展现为官做人的楷模。修于明代、现存最早的海南方志《正德琼台志》卷三十三《名宦》录宋代任官海南的名宦凡二十人,昌化知军陈中孚名列其中,垂范后世。陈中孚的儿子陈适后亦知昌化军,造福百姓,与父交相继美,令人称叹。

同知昌化  政举民安

陈中孚,字子正,吉阳(今三亚)人,举文学,南宋绍兴初年知万安县(今万宁),当时有地方强盗进犯县城,他捍卫有功,后擢升昌化(今儋州)知军。昌化军在他治理下,政事通达,百姓安乐。 
        陈中孚善诗文,《全宋诗》说他著有诗集,可惜已经散佚。现存《永乐大典》中,可找到他的两首诗,其一是《茶岭》诗:“天柱峰头拨晓云,灵芽一寸得先春。紫芹绿笋方知贵,雷发枪旗未足珍。”其二题为“藏书洞”,全篇云:“先生玄寂作宫城,万卷虽藏洞不扃。夜半松风动林屋,犹疑弦诵响泠泠。” 
        陈中孚有陈适、陈庚二子。次子陈庚,《民国儋县志》说他十二岁以万安籍应试,考中解元。 
        陈中孚的长子陈适,字逢时,颇具父亲风范。陈适原以乡荐当临高县尉。时值发生王高造反叛乱,昌化军城被围困,形势危急。陈适胆识过人,他不顾安危,径到敌营和王高交涉。陈适对王高晓以利害,谕以祸福,最终使得后者投降离去,军城安全。陈适不费一兵一卒便化解了这场危机,当时的昌化军长官对他非常赏识,授权他代理全军事务。绍兴十八年(1148),陈适正式升任昌化知军,他在昌化知军任上,与父亲陈中孚一样,也做到政举民安,深受百姓爱戴。

迁建儋学   推行教化

陈适在昌化知军任上的政绩,需要大书特书的是他对儋州学的迁建之功。儋州学,据《万历儋州志》载,最初位于军城东、天庆观之右,与琼州学同在北宋庆历四年(1044)设立。当时正值全国兴学运动,朝廷诏令诸路州、军、监建立学校。绍圣四年(1097)苏东坡来到儋州时,儋州学已有五十多年历史。陈适知昌化军时,儋州学因校舍矮小简陋,且校址与民居逼近,士气不振,颇受诟病。绍兴二十一年(1151),儋州学录率领诸生向知军陈适请求将校址迁到军城东南隅。军城东南隅地方开阔,气象非凡,远有山岭拱揖,近有江河映带,是军城的风水宝地。陈适顺从民意,下令迁学。新学在社会各界合力支持下,一年后竣工,儋州士子读书条件大为改观,士心振奋。新建的儋州学,布局设置与中原地区官学一样,里面按藏书、讲授、斋祭、诵读等不同功用,开辟专门地方,甚至还备厨房浴室以方便士子生活,整个学校有围墙保护,门前列戟作为仪仗。绍兴二十二年(1152)八月二十二日,陈适宴请同僚和学官庆祝新学落成,李光也参加了这次宴席。为记载迁学这一盛事,陈适与儋州宿儒王霄请李光撰写一篇学记,李光应邀写下《昌化军学记》。学记撰成,要刻于碑上,李光又寄信给好友胡铨,托他用汉隶题写“昌化军学记”五字。 
        为推行教化,陈适还修葺或新建了载酒堂、宴喜堂、坚白堂等具有文化功能的亭台堂阁类建筑。这些建筑在当时是文人交游的场所,也是父母官问政于民的地方。载酒堂是苏东坡居儋期间倡议并带头“醵钱”,在儋州读书人黎子云的院子里,建成的一个文人集会的雅所,其在后来被逐渐赋予更多文化内涵,成为苏东坡对儋州文化贡献的一个象征。据胡铨《儋州继美堂记》载,陈适曾修葺载酒堂,并在其内绘苏东坡像,使人敬重效法。李光在儋州时多次游览载酒堂并赋诗抒怀。宴喜堂位于军城北陈氏园里,为陈适新建,其地面山临水、松竹萧然,环境十分优雅,堂名是李光所取,他还作《陈氏园亭(并序)》诗记述取名缘由。坚白堂也是陈适新筑,其名称有“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的含义。李光有一次访坚白堂,赋了一首《移具访逢时坚白堂》诗:“已许携壶就绮罗,却因风雨断经过。不辞美酒十分劝,欲听佳人一曲歌。掌上要观摩勒果,池中难借右军鹅。使君独醒空回去,被冷灯青客奈何。”后来李光将坚白堂改称“无倦斋”。

推崇冼母   发扬光大

陈适非常推崇冼夫人,并为重振儋州的冼夫人信仰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冼夫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其一生以身作则,致力于岭南地区民族团结事业。南朝时“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就是冼夫人的功绩。据李光《儋耳庙碑》记,相传冼夫人还曾将儋州治所从位于海边、常有水患的湳滩浦移到条件更好的新址(今儋州中和)。此传说虽具神话色彩,然不乏一定的事实基础。这次迁城后,儋州治所一千多年不再改址。冼夫人后来成为岭南地区一个重要祭祀对象,具有爱国爱乡内涵的冼夫人信仰文化也随之产生。冼夫人信仰文化很早已在儋州形成,始建于唐代、位于军城的宁济庙是海南最早的冼庙。北宋时,冼夫人信仰文化在儋州曾一度衰落。苏东坡居儋时拜谒宁济庙,写了一首咏冼庙诗,提到宁济庙已经基本荒废,并正在逐渐从儋州老百姓记忆里消逝。南宋时,通过陈适、羊郁、叶元璘等人多方努力,冼夫人信仰文化在儋州再度兴盛,这在《正德琼台志》和《儋耳庙碑》中有所记载。《正德琼台志》载:绍兴年间(1131-1162),任贵州教授的儋州人羊郁,奏请给冼夫人和家乡的冼庙赐加封号,后宋高宗敕封冼夫人为“显应夫人”,赐军城的冼庙为“宁济庙”;后来,昌化知军叶元璘又向高宗请求加封冼夫人为“柔惠夫人”。《儋耳庙碑》则记:绍兴二十五年(1155),高宗诏封“宁济庙”,在陈适的提倡下,儋州百姓恭敬奉事冼夫人之神灵,宁济庙香火兴旺,过于南海、城隍二神供所,每到一定节日,人们还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南宋以后,冼夫人信仰文化在儋州一直延续,宁济庙香火不断,还多次得到重修。至今,冼夫人纪念活动仍在儋州中和定期举办。

结交谪臣   互唱诗词

海南在历史上曾被中原人士视为“风土极恶”的天涯之地,而成为朝廷贬谪“罪臣”的重地,直至宋代,海南仍是安置“罪臣”的地方。南宋初,李光、胡铨、折彦质曾谪居海南,他们三人是有名的文人骚客,陈适与之结交,关系友善。 
        李光是越州上虞五夫(今属浙江)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官至参知政事。他晚年因反对和议触犯秦桧,身遭三黜,远谪岭南。绍兴二十年(1150),李光从琼州再贬昌化军,后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北归,居儋六年。李光在儋州,与陈适关系甚密。陈适的陈氏园,是李光常造访之地。陈适迁建儋州学,李光热心参与,并在新学落成后撰写学记。陈适建的堂,李光欣然为其命名、改名。李光常同陈适烹茗弈棋、瀹茗观莲、吟诗作赋。李光的居琼诗,与陈适有关者为数不少,如《二月九日北园小集,烹茗弈棋抵暮,坐客及予皆沾醉,无志一时之胜者,今晨枕上偶成鄙句,写呈逢时使君并坐客》、《昨晚约逢时使君今日食后过宾燕瀹茗观莲。今日雨忽作,因记东坡游西湖遇雨诗云“湖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之句,作雨中观莲诗,戏呈并示同行诸君》等;而在李光的九篇居琼词中,就有《鹧鸪天·逢时使君出示所作送春佳词,引楚襄事,因次其韵》、《武陵春·陈逢时置酒宾宴堂,仍携爱姬。晚值雨作,见示佳词,辄次韵》二篇是次陈适韵之作。 
        胡铨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建炎二年(1128)进士。他在绍兴八年(1138)任枢密院编修官时,曾上疏抨击秦桧主和议误国,遭到秦桧报复,先后几次被放逐,绍兴十八年(1148)再贬为吉阳军编管。胡铨在前往吉阳军途中,经过儋州,与陈适相识。当时陈适很有名望,胡铨在来海南之前,已对他有所耳闻。他在《儋州继美堂记》说,其时在岭南,士大夫谈论岭南人物,必以陈适为首称。胡铨在儋州又听到耆老说,以前陈中孚知军爱民如子,离任后百姓依然怀念他;现在陈适继来当父母官,又使地方大治,传承了父亲的美德。有一天,胡铨和陈适在宾燕亭欣赏折彦质留下来的苏东坡养生帖,从中领悟到苏东坡三养诀,胡铨为此专门写了《跋儋耳陈守所藏折仲古帖》一文。又有一天,胡铨与陈适在位于官舍东边的冠古堂会面,陈适请胡铨为冠古堂取个新的名称。胡铨借用儋州百姓对陈中孚、陈适父子的赞语,重新起名叫“继美堂”,并应陈适之请作《儋州继美堂记》。 
        折彦质是抗金名将,祖籍云中(今山西大同),崇宁时(1102-1106)进士,曾任签书枢密院事。建炎元年(1127),他因战争失利被责授散官、昌化军安置,直到五年后才得以再次起用。据《舆地纪胜》载,折彦质在儋州,与儋士许康民、时任昌化知军李行中等人效仿司马光罢政居住洛阳时常与故老游集,相约酒不过五行、食不过五味的做法,也在儋州定期举行真率会,每五日一集。李光居儋时,此真率会还在举办。陈适与折彦质的交往,史无明载,然折彦质是在建炎元年至绍兴二年(1132)居儋,而陈适于绍兴十八年(1148)已当昌化知军,从时间来看,他们应有过交集。另据胡铨的文章所言,折彦质曾撰文记述陈中孚在任上造福百姓,去职后仍受到百姓怀念之事,此信息是印证陈适、折彦质二人有所往来的蛛丝马迹。

定居儋州   开枝散叶

陈中孚及两子后来都定居儋州。明万历年间(1573-1620),当时修成的《万历儋州志》说陈中孚有子孙居住在那细都,他们还保存着宋高宗任命祖先陈中孚的诰书。时至今日,据二零一五年编印的《儋州陈氏谱》载,陈中孚后裔已分布到儋州各地以及海南其他市县的一些地方。(陈有济

[儋州故事/人物]父子继美:陈中孚与陈适(配组图)

李光笔下的陈氏园

[儋州故事/人物]父子继美:陈中孚与陈适(配组图)

南宋地理总志《舆地纪胜》记载陈中孚、陈适父子的居儋政绩。

[儋州故事/人物]父子继美:陈中孚与陈适(配组图)

南宋地理总志《舆地纪胜》记载陈中孚、陈适父子的居儋政绩。

[儋州故事/人物]父子继美:陈中孚与陈适(配组图)

记载陈中孚、陈适父子居儋政绩的《四库全书》。

[儋州故事/人物]父子继美:陈中孚与陈适(配组图)

位于中和城北的陈氏园,曾经是文人交游胜地,如今变成一片荒墟。 记者 何文新 摄

上一篇:人物类︱2017国际先锋理财机构评选微信投票启动

下一篇:人物 | 连续第七年的总决赛,詹姆斯与乔丹的隔空赛跑

新时代新闻的横空出世,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站位高、格局高,立意全球眼光,报道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