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人物 | 美国顶级智囊布热津斯基:邓小平粉丝、中美关系正常化推手

2017-06-01 12:10    人气:

人物 | 美国顶级智囊布热津斯基:邓小平粉丝、中美关系正常化推手

北京时间5月27日早间(美东时间26日晚间),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鹰派战略政治理论家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去世,享年89岁。

布热津斯基曾是美国卡特总统执政时期的国家安全顾问、国家安全事务助理(1977-1981),被视为美国外交界最有影响力的重磅人物之一。

人们常常将布热津斯基与基辛格相比——布热津斯基在民主党的地位与基辛格在共和党的地位不相上下。

纵观全球历史,极少有人拥有布热津斯基的那种人生经历,他在诸多里程碑式的美国外交事件中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卡特政府的每一个重大决定中,布热津斯基都是很有影响力的参与者:

在辅助卡特总统期间,他参与了上世纪70年代晚期的中美建交谈判,促成了美国与新中国关系正常化;
他是白宫著名的反苏联派官员,力推当时尚处于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签订旨在限制核武力量的第二轮限制战略武器谈判(Salt II),虽然该协议最终未获通过;他还被称为苏联解体的推手;
在他的斡旋之下,埃及和以色列共同签署了历史性的《戴维营协议》(Camp David Accords),并达成《巴拿马运河条约》(Torrijos Carter Treaties)、放弃了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

从避难者到美国顶级智囊

1928年3月28日,布热津斯基出生在波兰华沙。他的父亲是一位外交官,曾在二战前被派驻法国、德国、前苏联乌克兰和加拿大。二战爆发后,他们一家前往加拿大蒙特利尔,此后一直定居在那里。

在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完成本科和硕士教育之后,布热津斯基前往哈佛大学就读,并在1953年获得博士学位。

他在1960年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1962年后担任美国知名智库兰德公司(The Rand Corporation)顾问。他的首次重要从政经历是在1964年辅助林登 约翰逊(Lyndon Johnson)竞选总统。1966年,他成为约翰逊执政时期的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委员会成员。他还曾作为肯尼迪的外交政策顾问,以后又为汉弗莱和麦戈文竞选总统时充当顾问。

1976年,卡特赢得总统候选人提名,请布热津斯基担任竞选顾问。在他上台以后,便任命布热津斯基为国家安全顾问。

在克林顿上台后,布热津斯基没有再度从政,但他的学生奥尔布赖特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女国务卿。

人物 | 美国顶级智囊布热津斯基:邓小平粉丝、中美关系正常化推手

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

在世界外交史上,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中美“破冰之旅”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场历史大戏中,布热津斯基和基辛格都扮演了重要的推手角色。基辛格为时任总统尼克松访华打了前站(1971年),而布热津斯基则为时任总统卡特做了访华前锋(1978年),从而打开了中美建交谈判的大门。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此后,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下台,邓小平也遇到了政治生涯的波折, 中美关系自此进展迟滞。

1977年1月,卡特上台。巧合的是,数月之后,邓小平恢复职务。这给陷入停滞的中美关系谈判带来了新的生机。此时,担任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走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前台。

与邓小平私交深厚

1978年5月20日,布热津斯基秘密抵达北京,当时他甚至不清楚会与哪位中国官员见面。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受到了邓小平的接见。两人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谈判的主要对话伙伴,此后更是结下了深厚私交。

和邓小平的这次会见,给布热津斯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于当他5月26日向卡特汇报会见情况后,卡特在日记中写道:布热津斯基“被中国人折服了,我告诉他,他被诱惑了。”

布热津斯基后来想起这段往事时称:“他(邓小平)极其聪明,在讨论中反应很快,相当幽默,强硬而直率。他在更紧密的中美合作方面也非常具有互惠互利的战略意识。他是一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能和谁打交道的政治领袖。”

邓小平和布热津斯基这次会谈后,中美双方在经过历时半年的谈判后终于达成协议。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两国政府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强调美国政府承认“一个中国”的立场。

就在当年12月14日,卡特向邓小平发出访美邀请。令他意外的是,邓小平在24小时之内就作出了决定:次年1月访美。

邓小平夫妇在到达美国之后,首个活动不是去白宫,而是履行早前的承诺拜访了布热津斯基的家。布热津斯基后来回忆称:“当想到这件事的时候,我就感觉不可思议。一个领导着十几亿人的国家领导人,在他抵达美国只有两个小时之后就来我家吃晚餐!”

“我想说,这真的太不可思议了。”

“我的孩子们端上了鱼子酱。当时,我那只有十岁的小女儿在邓小平的膝盖上(调皮地)抹了一些鱼子酱。我记得,他非常熟练地挥手把这些鱼子酱从裤子上弹走了。”

人物 | 美国顶级智囊布热津斯基:邓小平粉丝、中美关系正常化推手

图: (1979年1月31日,布热津斯基在家宴请邓小平夫妇。图片来自人民网首席记者温宪文章《追忆布热津斯基》)

1981年7月,当布热津斯基从白宫离任之后,邓小平邀请他访问中国。“我和我的家人包括我的小孩子们参观了大渡河及其附近的长征路线。我再次见到了他。我们就他的人生经历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讨论。”

布热津斯基表示,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多次访华。1984年,他带领访华团和邓小平在北京再次相见。当时,邓小平在公开场合阐述了中国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

当被问及他如何比较邓小平与他遇到过的其他很多国家领导人时,布热津斯基说:“世界上我最佩服两个人,邓小平是其中一位。”

“如果没有邓小平,中国恐怕不会成为如今这样一个影响与日俱增的世界经济大国”。

重视中美关系

布热津斯基重视邓小平,更重视美国和中国的外交关系。

中美建交30多年后,也就是2012年,布热津斯称:“我认为如果中美关系恶化,有可能会损害中美两国和世界稳定。我不会拿中美关系和其他关系相比。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布热津斯基在他的著作《战略眼光:美国和全球力量的危机》中曾提到了中国和亚洲的崛起,以及中美顾及对方利益的重要性。他后来说:“(中美的互相)信任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中美两国建交30多年来总体来说是好的,但也不免有消极的方面。我认为,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中美关系,这很难用一句话概括。”

他在新书中他论述了若干问题,包括全球范围的变化对两国关系的影响,以及两国各自国内社会的变化对于中美关系的影响。“ 目前两国都存在问题。美国现在就面临着问题,中国也一样,并且以后可能会遇到更大的问题,但我深信中国会成功。”

“我不认为中国未来将会崩溃,我也不认为美国会走下坡路。美国会恢复活力。美国拥有充足的资源和资产扭转颓势。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战略性的视角,如果中美两国都保持坚定、谨慎,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处理两国利益,那么中美关系将在今后几十年引领世界朝积极的方向前进。”

苏联解体推手

在卡特总统执政时期,布热津斯基极力主张对当时的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采取强硬政策路线。

与出生在德国的基辛格一样,出生在波兰的布热津斯基也被认为在外交政策上持有现实主义立场。出于个人和历史的原因,他们都对苏联有着与生俱来的不信任,都将全球视为一个美国和苏联对弈的大棋盘。在他们之后,再也没有哪位国家安全顾问敢如此冒险。

人物 | 美国顶级智囊布热津斯基:邓小平粉丝、中美关系正常化推手

图:布热津斯基与基辛格(右)

布热津斯基正确地预料到了苏联将逐步走向解体,以及其华约条约卫星国民族主义的爆发。

但与基辛格不同的是,布热津斯基试图将美国政策的关注重点从苏联转移到以北美、西欧和日本为主体的三方合作上。

布热津斯基崇尚实用主义外交政策,在冷战时期主张美国联合中国对抗苏联。他认为,美中关系是美国最重要的三四对双边关系之一,是中国最重要的三对双边关系之一,倡导美中建立两国集团(G2)。

当敏锐地感觉到苏联在第一次核打击能力方面展现出优势之后,布热津斯基说服总统卡特批准了美国第四代战略弹道导弹——移动MX“和平卫士”洲际战略弹道导弹系统计划。

并且,布热津斯基还和卡特都敦促当时的东欧追求更大的人权, 鼓励持不同政见者。后来发生的历史证明,这加剧了前苏联的分裂。

在1979年12月前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布热津斯基鼓动白宫参战。当时,布特津斯基在与时任国务卿Cyrus Vance的冲突中占了上风。卡特政府对苏联实施了粮食禁运,还抵制莫斯科于1980年举办的夏季奥运会,此后又宣布将使用武力保卫美国在波斯湾的利益。

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试图进行改革政策,将国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宽对东欧等其他卫星国的控制。然而,随着许多加盟共和国的民族独立运动愈演愈烈,一些保守派政治家和部分军人在1991年8月19日发动叛变事件,戈尔巴乔夫被软禁三天,此间叶利钦取代他成为全国领袖。

1991年12月25日晚间7点,在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戈尔巴乔夫发表全国电视讲话,被迫宣布辞职。当晚,苏联正式宣告解体。叶利钦领导俄罗斯联邦继承了苏联主要的军事、经济和国际地位。

伊朗人质危机

布热津斯基在卡特政府的仕途生涯也遭遇过重大挫折,那就是伊朗人质危机。而这个危机,是最终导致卡特在1980年寻求连任但失败的其中一个关键因素。

1979年11月4日,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被占,全体使馆人员被扣作人质。

人质事件发生后,卡特召集布热津斯基等高级官员,讨论了代号为“蓝光”的武装营救人质计划。该计划受到了布热津斯基的积极支持,他还成为重要的促成者。

然而,由于遭遇连串意外,经过5个月周密计划和精心准备的“蓝光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8名美国军人在营救途中丧生。

地缘政治大棋局

布热津斯基出版过多部影响深远的著作,包括《大失控——解读新世纪乱象》《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大抉择——全球统治或全球领导》等。他继承并发扬了地缘政治学鼻祖麦金德的地缘政治思想,明确提出亚欧大陆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中心的观点。

基辛格相信“权力的均衡”,而布热津斯基始终对此不以为然。他对苏联和中国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在美、苏、中大三角关系中,力主联华制衡苏联。

布热津斯基的核心信念之一是,关于越战的记忆使得他所在的民主党在展示美国军事力量方面过于迟疑。

离开白宫之后,布热津斯基成了一名多产的评论家和外交政策问题著述者,这一点跟基辛格差不多,但是,他从未取得像他前任基辛格那样的成功。

1988年,布热津斯基站到了民主党的对立面、支持当时的总统老布什。他还对比尔 克林顿在上世纪90年代长期不愿干涉巴尔干局势提出了批评。但是,他在2003年站在少数专家这一边,猛烈抨击了小布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他对奥巴马倒是予以热情洋溢的称赞——尽管他从未被纳入奥巴马的政策圈子。在2016年大选期间,他并不支持特朗普,认为其外交政策缺乏连贯性。

布热津斯基的英文带有浓重的波兰口音,但这并不妨碍他释放魅力。不过,与基辛格擅长逢迎、总能让对手赞同他的看法不同,布热津斯基则是说一不二,他在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时会坦言相告。领教过他这种风格的就包括基辛格本人——布热津斯基曾经发现基辛格“欣赏敌人而厌倦朋友”。在基辛格所著的740页的《大外交》(Diplomacy)一书中,没有一处提及布热津斯基。

不过,他也非常强势,对于敢于挑战自己观点的记者,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出口责骂,他曾对一位这么做的记者吼叫道:“我会杀了你”。

美国时间5月26日,他那身为电视新闻主播的女儿Mika Brzezinski在社交网站上公布了父亲的死讯。

人物 | 美国顶级智囊布热津斯基:邓小平粉丝、中美关系正常化推手

(图:布热津斯基与两个女儿)

人物 | 美国顶级智囊布热津斯基:邓小平粉丝、中美关系正常化推手

(图:年轻时的布热津斯基与妻子)

上一篇:《择天记》即将虐心收官十大人物的结局你都猜到了吗?

下一篇:摩拜单车获评贵阳数博会“年度影响力企业”胡玮炜获评年度新锐人

新时代新闻的横空出世,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站位高、格局高,立意全球眼光,报道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