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大名县历史人物

2019-04-08 18:01    人气:

大名县历史人物

柳开(947——1000),原名肩愈,字绍先(一作绍元),以韩愈、柳宗元的继承者自居。后改名叫开,字仲涂,意思是“将开古圣贤之道于时也”(《补亡先生传》)。又号东郊野夫,补亡先生。大名人。北宋散文家。宋开宝年间进士,曾官居殿前侍御史。
柳开在仕途上比较平淡,他的主要贡献,是在对宋初浮靡文风的批判上。
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了晚唐五代的分裂局面,确立了宋朝的统治地位后,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在这所谓“太平盛世”时期,宋王朝有意提倡诗赋,君臣之间互相唱和,粉饰太平,使晚唐以来的浮靡文风仍然继续发展。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派”诗人,以作诗为消遣,或借咏史以颂今,或咏官僚士大夫的生活以自娱,或咏男女之情以共赏,缺乏真正的生活感受,所写的诗虚假、单薄。
和浮靡文风相反,对立的复古主义思潮也在发展,韩愈、柳宗元提倡的古文运动,是借恢复古文来抵制当时文坛上的浮靡文风。韩、柳之后,古文运动的影响并没有消除。较早而且较有影响地提倡古文运动,力排浮靡文风的就是柳开。
在批判浮靡文风中,柳开提倡“古其理,高其意,随言长短,应变作制,同古人之行事”的古文,宣扬文道的合一,“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柳开提倡的复古主义和文道合一的主张,在浮靡文风流行一时的情况下,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在“文”和“道”的关系上,柳开认为:“文恶辞之华于理,不恶理之华于辞也。”也就是文和道有主次关系,其中的“道”对“文”是有决定作用的。这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浮靡文风中以文制道,脱离现实,粉饰太平和把诗文作为统治阶级吟咏自娱工具的风气。
在理论上,柳开比较尖锐地批判了华而不实的文风。对于恢复诗文的现实主义特色,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宋仁宗即位后,欧阳修、尹洙、梅尧臣等一批较为进步的文人登上文坛。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柳开以来的复古主义传统,把诗文革新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但柳开自己却有个眼高手低的弱点。他虽然在理论上提出了较进步的主张,对浮靡文风进行了猛烈抨击,但他自己的诗文并没有达到联系实际,“随言短长”,得心应手的高度,而不免有“辞涩言苦”,文道不符的缺点。
柳开的作品有《河东先生集》。

上一篇:扶贫人物:就业有思路 致富添门路

下一篇:陕西启动“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人家庭”“最美拥军人物”评选

新时代新闻的横空出世,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站位高、格局高,立意全球眼光,报道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