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我来创意”手工比赛在苏州新区实小举行
中国网中国视窗讯 由中国网中国视窗、苏州市环保局宣传教育中心、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小学联合举办的“变废为宝,我来创意”手工制作比赛于4月26日下午进行决赛评比和颁奖,三年级学生张安罡的作品“空气动力船”、四年级学生杨佩萱的作品“小水桶”获得一等奖。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创意手工比赛活动中,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小学三、四年级共有27个班级参与,提供作品近70件,这些作品来自废弃材料,经过学生们巧妙构思、用心制作,一件件独特的作品令人赞叹,真切地体会到“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苏州环保局宣教处处长孙芳、中国网苏南视窗总监陈双红、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小学校长李志清等领导和嘉宾给获奖学生颁奖。苏州环保局宣教中心陈丽君老师为学生们上了《环保从身边做起》公开课,引导小朋友爱护共同的家园,珍惜有限的资源,从身边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
学生作品展示
在这次“变废为宝,我来创意”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可乐瓶、旧衣物、小木片、旧纸板等,经学生们之手,立刻摇身一变,成为丰富新颖的作品,虽显稚嫩,但集观赏、实用为一体。一些不起眼的作品,经学生们演示介绍后,不由得惊讶他们的奇思妙想,真是不简单!张安罡的作品“空气动力船”,可利用太阳能,让小风扇转动起来,动力船可以开动起来。林靖知的“动力火车”,用两个易拉罐做车厢,装上轮子,也能开动。从这些作品中,发现男生偏爱“科技含量”;女生则喜欢做装饰性的小摆设。张安罡自信满满地说,“我长大了要做机械师”。
评委们听取学生介绍
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副校长顾卫红在致辞中介绍,该校始建于1993年,和苏州高新区共同成长,是苏州市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在“为生命奠基”的办学理念引领下,把“崇文尚德,特色鲜明”作为学校的发展目标,坚持“以特色发展提升办学品味,以多元文化濡染学生文化素养”,凸显了“科学教育、环境教育、艺术教育、排球教育”四大特色,环境教育已成为该校的一张响亮名片。
苏州环保局孙芳处长(右一)给一等奖获得者颁奖
该校重视校园环境规划,校园里草木葱茏,四季鲜花盛开,乐活环保长廊等人文环境,彰显了学校环境教育的理念。2008年,学校设计建造了“生态科普馆”,在近600平方米的场馆内,设有开放式的海洋长廊,融森林生态、湿地生态、草原生态于一体的生态标本馆,互动体验的科学馆,浩瀚宇宙星空的天文馆。学生们可以直观、系统地获得生物生态知识,从小树立保护动、植物,尤其是稀有动物和珍贵植物的思想观念,把保护环境的理念植入到心田中。2010年,该校“生态科普馆”被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环保厅、江苏省教育厅共同命名为“江苏省环境教育基地”。国家环保部宣教中心、江苏省环保厅领导曾视察该校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苏州新区实小校长李志清(左一)、苏南视窗总监陈双红(右一)给二等奖颁奖
2014年,该校竹园路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在设计之初结合学校办学特色规划了面积达400平方米的综合性学习场馆“太湖文化研究院”,从太湖流域水土资源、太湖流域人文历史、太湖流域风景名胜、太湖流域风土人情等板块设计,通过声、光、电的科学技术手段运用,以活教材的形式引领学生们了解、喜爱和研究太湖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太湖文化。
生动活泼的环保公开课
生态环境科普馆、太湖文化研究院两大环境教育特色场馆,为该校开展环境教育课程提供了优越的环境资源,为学生展示环境教育成果提供了平台,并积淀了校园绿色文化底蕴。该项还整合区域环境教育资源,先后与苏州科技大学环保系、苏州松下系统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携手,共同推进环境教育。该校先后荣获江苏省绿色学校、国际生态学校绿旗等殊荣。
上一篇:高手在民间!日本超逼真高达雕像由72岁老人手工打造[1]
下一篇:四川手工造纸村的20世纪社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