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践行“爱的约定” 爱心警花陪伴残障儿童过“六一”
2017-06-01 14:09 人气:
十年践行“爱的约定” 爱心警花陪伴残障儿童过“六一”
儿童节前的周末,市交警支队第一大队女子中队的警花们带着香甜的蛋糕来到芝罘区爱心驿站,提前陪伴这里的残障孩子过节。“警察阿姨,你们来啦!”见到警花们,爱心驿站里的10多名孩子高兴地抱着她们不撒手。十年来,每逢节日一起吃蛋糕、玩游戏、做手工,已经成为警花与孩子们不变的约定。早在2006年底,女子中队就与芝罘区辅读学校的孩子们组成了帮扶对子。“时间长了,警服就成了孩子们熟悉的‘标识’。这些孩子记不住每一位警花的模样,说不出姓名,但认识这身警服。”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第一大队副大队长于辉说。在孩子的心中,藏青色的警服就是“爱的标识”,警察阿姨是他们最信赖和依靠的人。
“警服就是爱的标识”
“哇塞,蛋糕上面有熊大、熊二还有光头强啊。”爱心驿站的孩子们盯着蛋糕开心地说。驿站工作人员把切好的第一块蛋糕递给其中的一个孩子时,他却转身走向交警阿姨,双手把蛋糕递给她说到:“我不着急,你先吃。”一句暖心的话,一句爱的表达,让感动的泪水在警花们的眼眶里打转。吃完蛋糕后,残障孩子们给交警阿姨表演了他们精心准备的舞蹈《感恩的心》。虽然动作有些笨拙,但孩子们是那么努力、认真地表演,脸上的笑容是那么单纯和满足。警花们看着有些心酸,但同时也被残障孩子们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感染着。“十年了,我们和这些孩子在一起,陪伴他们长大,我们给了他们关心,他们回馈给我们的是更多的爱与信任;我们给了他们爱,他们让我们懂得什么叫幸福。”于辉说。在孩子的心中,藏青色的警服就是“爱的标识”,女警们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情和母亲般的博爱,引领和开发智障孩子的内在潜能,教会了他们劳动和创造,让他们生命迸发出火花。为了让这些残障孩子们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警花们自己联系厂家购买了毛线,给孩子们编织了精美的毛衣;周末,警花们经常带孩子们参观她们工作的警营,让孩子们切实感受到来自警营的关爱……辅读学校的老师和家长都觉得孩子们越来越开朗;看着孩子们的进步,交警阿姨们也格外的欣慰。
“爱心驿站”汇聚暖流
辅读学校是九年义务制学校,孩子们中学毕业后的去向成了家长和老师最大的难题。这些孩子大多来自低收入家庭,由于没有就业机会和接收单位,孩子们一旦从学校毕业,就意味长期失业,这将给家长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免去家长的后顾之忧,给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2013年,女子中队与烟台市委、市残联、辅读学校一起,创办烟台市第一处“爱心驿站”。“爱心驿站”创办之初,女子中队就与芝罘区残联一道协调爱心企业,把剪线头这样的简单手工活下放给孩子们操作。由于患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这些正常孩子一学就会的剪线头,他们最少一天才会,最初几天还时常剪破衣服。警花们一人负责一名孩子,用精神上的鼓励和手把手的教学,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在警花们的传授和启发下,孩子们学会熟练操作,完成的产品完全达到了规定的质量标准。考虑到“爱心驿站”的孩子们在辅读学校期间就学会了用彩珠、废旧报纸、彩色纱布制作花瓶、水果、中国结等手工艺品,警花们大胆提出以此作为“爱心驿站”的加工项目,并向社会进行销售的想法。经过与学校、“爱心驿站”的反复沟通,大家一致认为这个想法不仅有利于“爱心驿站”的长期发展,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工作积极性。警花们积极联系烟台各爱心企业为“爱心驿站”捐赠手工艺品材料,并定期与青少年宫举办“爱心义卖”活动。2013年—2015年的不足三年时间里,女子中队先后帮助“爱心驿站”举办十余次“爱心义卖”活动,筹集善款9.8万元,不仅实现了“爱心驿站”资金方面的自给自足,更让这群特殊的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收入。“当孩子们按月领取工资的时候,眼中噙满泪花,虽然工资不多,但却证明了他们也是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们也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于辉说。女子中队长期帮扶残障孩子的行为带动了更多的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关注这些特殊的孩子,逐渐在港城汇成了一股爱的暖流。先后有30多家企业和100多名爱心人士在女子中队队员的带领下,多次看望并帮助这些智障孩子,许多爱心人士也将这些孩子列入他们长期帮扶的对象。YMG记者 钟嘉琳通讯员 于辉 摄影报道
上一篇:这个儿童节,我的礼物是“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