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去马鞍东路 放心买手工粽子
当粽子一条街遇上“背街小巷”整治
端午去马鞍东路 放心买手工粽子现场包粽子,原料看得见。
摊位区域不能超过盲道。
月底就是端午节了,身为成都人,提起粽子,相信不少人都会想起大名鼎鼎的马鞍东路粽子一条街。每年这个时间,马鞍东路附近的婆婆、阿姨都开始在路边摆摊儿卖手工粽子了。恰逢今年金牛区“背街小巷”整治,粽子一条街遇上“背街小巷”整治,这粽子摊儿还摆得成吗?5月16日,华西社区报记者特地到马鞍东路打探了一番。
沿街摊位减少 区域划分整齐
“张婆婆你还在呀!我一路从马鞍西路和张家巷走过来,那两条街没有一个卖粽子的,我心里还着急难不成今年你也不卖了!”秦女士从张家巷一路小跑着到马鞍东路13号院门口。在她的印象里,每年端午节之前的半个月时间,马鞍东路、马鞍西路、张家巷三条街一定会被粽子摊儿占满。“十几年前我就开始在马鞍东路买粽子了。”秦女士说,自己是粽子一条街最早的买主。据她介绍,马鞍东路粽子一条街最开始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是由马鞍东路13号院几个老住户凭着各自的好手艺,每逢端午节在小区门口卖自家手工粽子逐渐延伸而来的。马鞍东路社区书记何凤琴说,原先只是马鞍东路这一条街,最近几年延伸到马鞍西路、张家巷,摊位最多时,三条街上有150余家卖粽子的。
“今年跟前两年有些不一样哦。”秦女士边挑粽子边说。粽子一条街前一次如此安静有序,得回到两三年前——摊位不多、竞争压力小,每家质量都有保证。“前两年这边背着笼子卖的多得是,1块钱的粽子都卖得出来,不知道都是从哪里来的,我都不敢买,但架不住价钱便宜,还是有不少老人要买。”秦女士说,今年卖粽子的摊位减少了很多,大多都是从自家房屋延伸出来的,相较前两年,今年真是整齐不少。
多部门共同维序 传习俗、守规矩
何凤琴说:“居民自己动手包粽子本来是值得提倡的事,毕竟我们要守护传统文化,但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加入这个队伍,问题也随之而来。”从2015年开始,每逢端午节,辖区内小摊位增多带来最直接的后果是占道经营、以次充好现象严重,粽子街的名誉一度遭到破坏。
为维护粽子街长久延续,方便更多成都市民,今年5月份以来,金牛区驷马桥街道办事处联合区城管执法大队、驷马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交警二分局、曹家巷派出所以及街道所属的几个社区,对马鞍东路粽子一条街进行了综合管控。
端午是传统节日,“传习俗”同时也要“守规矩”,驷马桥街道办事处主任徐青松说:“恰逢金牛区实行‘背街小巷’整治,我们也把马鞍东路粽子一条街纳入了整治范围内。”不同于“硬整治”,马鞍东路粽子一条街除了采取削减居民摆摊量外,最重要的就是协调现场秩序与监督。
不定时卫生抽查 市民可放心购买
削减后的粽子一条街位于马鞍东路1号到21号之间,保留了60余家卖家。何凤琴介绍,有40多家是直接从自家房子延伸出来的摊位,剩余20几家则采取现场抓阄方式决定去留。他们之中全部以家庭为单位包手工粽,不涉及任何厂商厂家。
数量得到控制,质量也不容松懈,在驷马桥街道办的协调下,金牛区驷马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为粽子一条街的居民发放了食品安全告知书,同时,每户都签订了《食品安全承诺书》,有效监督粽子街内所售食品的安全性。驷马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所长陈志说:“在马鞍东路粽子节上摆摊的每户居民,都进行了健康证、身份证登记,以确保安全与责任并存。”与此同时,驷马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还实行了《四川省食品摊贩登记卡》,陈志介绍,关于食品小摊贩登记,在金牛区还属第一次。“不是说登记完就完了,我们专门在马鞍东路17号设立了监管点,但凡出现质量问题,市民可以随时举报。”崔小静华西社区报记者吴小红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