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洋县贫困村上万公斤手工红薯粉条等客商
2018-02-23 19:15 人气: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记者 史凯强)进入农历腊月后,在汉中洋县龙亭镇、槐树关镇一带有做红薯粉条的风俗。今年冬天遇到了多年来少有的低温天气,非常适合制作粉条,快过年了,洋县龙亭镇万村村的村民们集中赶制了一批手工粉条,希望能卖个好价钱。
洋县龙亭镇万村村位于汉江北岸,说起红薯粉条,就不能不说洋县红薯,洋县有汉中最大的优质红薯种植基地,制作红薯粉条就有先天的优势。
粉条匠人何大庆:“红薯属于绿色植物,红薯种到地里不打药,我们槐树关的红薯在全国都是很出名的,不加任何添加剂,从纯度来说,它纯属红薯手工粉条。”
制作手工红薯粉条全靠个人经验拿捏,要控制红薯淀粉和水的比例,粉浆太稠,粉条会粗细不一;粉浆太稀,粉条容易断节。在漏粉条这个环节,现在都使用震动电机,这样可以把红薯粉浆扯成均匀长条。煮的时间,煮短了淀粉浆没有充分凝结,粉条很容易断;煮长了粉条外表会发黏,相互粘在一起。一般煮一分钟左右就要挑出,放到井水里冲洗,然后在零下四度到六度的环境中冷冻。
村民们说,过去遇到暖冬,天气不够冷,他们们要把煮好清洗干净的粉条背到山梁上的风口吹风冷冻,直到村里建起了冷库。这些冷冻后的粉条需要晾晒半个月以上,还需要人工揉捏。
洋县龙亭镇万村村村民任凌云:“现在这是给人家揉粉条呢?”
记者:“为什么要揉呢?”
洋县龙亭镇万村村村民任凌云:“揉一下后看起来好看,肯干一点么。”
万村村是洋县的贫困村,在当地的努力下,村民已经搬进移民安置房。春节前,大伙生产了10000来公斤红薯粉条,想卖出去后过个好年,售价每公斤20块钱。
联系电话 183-9161-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