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婆婆22年送万双手工棉鞋:别人脚暖我心暖
原标题:小镇达人 | 佘山镇有位“巧手婆婆”,22年送出近万双“黄氏手工棉鞋”
今年71岁的黄根妹,家住佘山家园小区,是松江佘山镇出了名的“巧手婆婆”。
她擅长手工缝制棉鞋。22年来,黄阿婆做了不下1万双棉鞋,其中八成以上都送人了。每年春节前,她总会赶着缝制出一批“黄氏手工棉鞋”,送给需要的人。今年也不例外。
8000双“黄氏手工棉鞋”送乡邻
自从老伴去世后,倒腾棉鞋就成了黄根妹每天的精神寄托。做完鞋,她总是将鞋免费赠送给乡邻,这一坚持就是22年。
总有人问她:“为啥要这样做?”“做棉鞋就好比照顾小孩,日子久了就有感情了。”老人只有质朴的话语,“我岁数大了,干不了别的,不做这个又做啥?”
推开黄根妹家的衣橱,一双双做工精巧的棉鞋安静地躺在里头,大号的、小号的,有后跟的、无后跟的,高筒的、短筒的,应有尽有。她指着床边梳妆台下打包好的棉鞋说:“这些鞋子,都是准备送人的。”
这些年来,黄根妹送出的棉鞋,少说也有8000双。“做多了,放家里也是闲放着。送给别人穿,别人脚暖,我也心暖。”话音刚落,她又补充道,“也不是每双都送的。”原来,她起初做棉鞋是做一双就送一双。去年起,不少人见她手艺不错,“批量”订做的人多了起来,大家不好意思白拿,主动提出给她钱,她只好象征性地收点辛苦钱。
化腐巧为神奇的“巧手婆婆”
提到黄根妹和她做的鞋,邻居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鞋子暖和又漂亮,人好得很!”
左邻右舍知道她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一有废旧物品就会送给她,不出几天,废旧物品便换了新容颜。因此,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巧手婆婆”。
一块不成形的军绿色布料,不到10秒便被黄根妹裁剪成了两倍于鞋底大小的布样,而后,绣花针和顶针通力合作,布样便完美地将泡沫鞋底包裹住,鞋底中部留出一块小了两码的鞋形泡沫。
“这是用小孩爬爬垫做成的鞋底粗样,很舒服的!”黄根妹从蛇皮袋里掏出一双裁剪好的鞋底说,“贴脚的一面,要缝一层带细绒的棉布,这样才暖和;泡沫鞋底本身很软,如果布裹得太厚就有点硬了,这一面我通常会留出来直接缝细绒棉布。”
随后,她从抽屉里拿出一双已经缝制好的鞋面,浅黄色底布上开满点点小红花,近脚踝处镶了一圈棕色毛边,整个鞋面摸起来相当厚实。
这对鞋面的材料来自两个家庭,红花黄布是从邻居小孩不穿的棉袄上裁剪下来的,贴近脚背的一面是白色的绒毛,看着就很暖和;棕色毛边是用隔壁老李送过来的老旧军绿毡帽做的,一顶旧帽能做五六双棉鞋毛边。
“破旧的羽绒服、棉衣,都是做棉鞋鞋面的好材料!”黄根妹边做鞋边说。左手鞋底,右手鞋面,针线过,鞋面鞋底连成一体,10多分钟后,一双精美的棉拖鞋便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