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十一长假:木渎古镇迎来“小高峰” “三重转变”升级游客体验

2018-10-12 10:04    人气:

作为吴中区“一轴一核一带”生产力布局中“生态文旅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木渎有着众多代表苏州的历史遗存和优质的生态环境。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木渎镇积极响应苏州全市上下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工作要求,积极协调旅游资源整合、民宿服务供给,优化组合精品旅游线路,在全镇范围内形成环线,资源共享、客源互送,推动全镇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据相关人员透露,2018年国庆长假期间,木渎古镇景区共接待游客18.28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0.44个百分点;门票收入165.4万元,同比去年增长0.53个百分点。其中,10月3、4、5日是游客出游高峰日,三天超过10万人次游客出游,贡献了超过一半的门票收入。

“景点游”向“旅游+”深入

国庆假日里,木渎古镇山塘街上人头攒动,十二位风情款款的旗袍美人行走在老街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姑苏十二娘旗袍巡游所到之处,引来一阵阵欢笑赞叹,行人纷纷掏出手机合影留念,更有游客自发跟着队伍走过山塘街、香溪岸、羡园广场……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园林古镇,木渎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游客心中的梦里水乡、枕河人家,但是由于周边水乡的同质化竞争愈发激烈,加上不少游客并非第一次来木渎,其诉求已不单单是游览景点,而是对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诉求,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以及旅游在人们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

自苏州创新推出“旅游总入口”平台以来,木渎镇积极加入“互联网+”大军,通过平台整合旅游资源、旅游产品销售、公共服务供给等,进一步提升游客的购物体验。同时,木渎镇注重发挥综合效应,做深做足“旅游+”和“+旅游”,推动旅游业和其他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拉长产业链,丰富新业态。在今年的木渎金秋文化旅游季活动中,木渎同时发布了最新旅游线路攻略,宣传了木渎影视文化产业,推介了木渎首届藏书花卉苗木展、藏书羊肉美食、围棋锦标赛、凯马汽车节周年庆活动等,推动木渎各项“旅游+”项目横向蓬勃发展。

1998年木渎开始发展古镇旅游,一直到今天,木渎始终坚持以文化为根本,以《姑苏繁华图》为蓝本,不断推动木渎全域旅游的发展蓝图。十一国庆期间,木渎古镇严家花园内评弹表演丝丝入扣,虹饮山房戏台上江南舞蹈婀娜多姿,古松园内绣娘飞针走绣,榜眼府第中奖品琳琅满目……古镇木渎立足本土深厚的历史文化,将苏韵戏曲文化、舞蹈灵魂、苏式刺绣推向全世界,走片区旅游个性化、品牌化发展之路,推动木渎文化“旅游+”纵向一体化延伸。

“2018年,木渎旅游将全方位抓好景区服务、品牌、业态等内容提升,发展‘文化+旅游’的全域旅游事业,进一步满足游客多元需求,实现全域旅游新格局。”今年新成立的木渎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这样说道。

“住酒店”向“民宿+”转型

2017年6月,苏州木渎古镇园林生活复兴论坛暨民宿客栈项目推介会正式召开,进一步为木渎民宿发展提供了助力。如今的木渎民宿,融合了“园林、生活、美学”,吸引了不少来前来旅行的游客。

据筱驻山塘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国庆,民宿接待游客量达200人次,同比增长100%。与此同时,营业收入也同比增长了100%。如今的民宿,已不单纯是仅仅提供住宿的一个“栖息地”,更多的是作为“景点”本身,隐藏在游客的旅行清单中。

目前,玖树·溪岸、皇家驿站、筱驻山塘、唐宁第·巡检司等精品酒店民宿已落户木渎,下沙塘3号及18号、中市街49号及52号等旅游核心区载体也定位为民宿业态。木渎镇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老宅修缮,就地采用老木材、老青砖、石花窗等材料,在保留古色古香韵味的基础上,“复活”老建筑,让游客在厚重的历史人文中,精致的山水园林中,感受姑苏城西的文化之魂。

在全域旅游的浪潮下,木渎民宿以“旅游+”为重要抓手,积极协调旅游资源、旅游文化载体,通过与旅游公司互动合作,积极探索“民宿+”,进一步扩张民宿载体功能,最大化满足游客视觉、听觉、味觉体验感和游客购物需求。在日常经营中,各个民宿服务人员都会及时同游客分享一些木渎好的活动、好的美食,让每个服务人员化身为“活导游”,集合“信息采集、整合、传递”于一体,全方位扩充民宿的“使用功能”。

“我本身就是一名资深美食品鉴师,所以在不同的时令季节,我们会售卖最纯粹的手工风物。一年下来,枇杷、水蜜桃、大闸蟹、手工青团、江鲜馄饨及手作米酒等风物都会以最好的状态呈现给游客。”筱驻山塘负责人表示,如今的民宿还承担了自主开发本土手工风物的任务,将木渎文化推向更广的舞台。

“安全保障”向“全域保障”进发

国庆期间,来木渎旅游的游客出现井喷,各类节日活动轮番上演。对此,该镇公安机关和相关警种部门不断细化安保方案,聚焦增强“保障旅游安全”能力,建立旅游安全保障、秩序维护、管理服务、应急处置“四位一体”的服务旅游发展工作格局,为全域旅游发展创造良好治安环境,提供贴近景区、面向游客的高效旅游服务,让游客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更可持续、更有保障,助推木渎旅游的美誉度不断增强。

木渎派出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重点围绕夯实治安防范、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四个安全保障”,并对强化旅游安全风险防控、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压实安全管理责任、严防涉旅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提出了具体措施,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方式,构建零距离贴近景区、近距离面向游客的全域旅游服务格局。

得益于节前充分的准备,七天假期里古镇景区井然有序的运行。节日期间,景区五大停车场(木渎镇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穹灵路停车场、木渎古镇旅游停车场、木渎镇翠坊街停车场、灵岩山景区东侧停车场)齐发力,破局“停车难”、“出行堵”问题。古镇景区更开放了严家花园东出口、虹饮山房侧门,将游客进出分流,有效避免了客流拥堵的情况。此外,假期里景区员工都坚守在一线,从导游服务到检票窗口到保洁保安等,用敬业与坚守为游客呈现出一张满意的答卷。

随着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印发,未来旅游综合联动治理的效果将愈发明显,全域旅游保障体系也将从机制创新层面开拓出新的发展空间。从过去的单一管理体制过渡到综合管理体制在各类旅游场景中逐步发挥出重要作用。木渎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未来,他们也将不断转变管理模式,打破过去传统内向型的管理模式,内外兼修,打造全新全域旅游时代的管理机制,主动链接群众吃、喝、住、行、买等旅游体验,联合公安、消防、交警等部门对发生的问题进行综合执法和社会治理。(欧阳文弘)

上一篇:成都成华区5个创新项目亮相全国双创周主会场

下一篇:新潮传媒董事长张继学:独角兽企业需专注成本和效率优化

新时代新闻的横空出世,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站位高、格局高,立意全球眼光,报道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