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项目 在贵州8年建立20多个少数民族手工合作社
12月21日,由省美协设计艺委会、贵州师范大学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研究中心、凯里学院、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联合主办,跨界·天生万物·共生花旗贵州手工业发展项目2018年展览,在贵州师范大学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态产业扶贫展厅举行。
现场展出数十件以民族文化元素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品,有民族蜡染服饰、陶艺、银饰、创意摆件、丝巾等,展出作品出自参与跨界·天生万物·共生创意设计大赛的职院学生之手。开幕式上,主办方评出参展获奖作品并颁奖。
据了解,手工业发展公益项目在贵州启动至今已有8年。8年来,该项目围绕蜡染、古法造纸、织锦、百鸟衣、锦鸡刺绣、米酒酿造等贵州民族传统工艺,支持并建立了20多个少数民族手工合作社和手工坊,直接培养骨干少数民族妇女手工艺者近600人,提高了民族手工艺品的生产制作水平和产量;与贵州的知名文化产品企业合作,帮助项目的合作社进行手工产品的创新设计和销售。该项目实施至今成功使9000户贫困少数民族家庭获得以少数民族手工业产品生产为主的工作机会。
“项目模式成功把传统文化的发展与青年女性的就业创业结合起来,为广大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少数民族姐妹们提供一条既契合文化内涵,充分展示少数民族特色,又能够自食其力的致富之路。”贵州师范大学任晓冬教授说,项目的成功实施让他认识到,经济发展可以建立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传统文化应该成为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内核和动力,同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需要得到外界的认知和尊重。
该项目还邀请绝对贵州创意设计联盟设计团队和贵州相关的职业学院合作,推动民族手工合作社的能力建设和产品设计水平,建立了一个集产、学、研一体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及经济发展的平台;通过在网上进行手工艺作品的慈善义卖、出版项目支持,出版了《手上的记忆》《蓝花叙事》《他者叙事——手艺人口述历史访谈》等专著;成功举办《搁浅在时光村落里的蓝花慈善义卖活动》等多个大型少数民族文化展览和文化推广活动。
文/贵报传媒全媒体记者 赵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