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昨天,南京老师们“提前过节”(组图)

2019-01-28 12:23    人气:611

中华路幼儿园,孩子们亲手做贺卡给老师。吴俊

中华路幼儿园,孩子们亲手做贺卡给老师。吴俊 摄


洪武北路小学,展板上满是老师的笑脸。宋峤

洪武北路小学,展板上满是老师的笑脸。宋峤 摄


  幼儿园小朋友废物利用做礼物送给老师、小学生制作的是印有自己笑脸的贺卡送老师、而中学生则是上网送礼……今年的教师节和中秋节紧挨在一起,正好赶上放假。记者昨天采访发现,孩子们都赶在放假前一天给自己亲爱的老师过节。

  江苏10名教师获高校教学名师奖

  本报讯 记者昨日获悉,经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同行专家网络评审、会议评审三个程序,今年有来自全国92所所学校的100名教师获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平均年龄54岁。江苏十所高校的10名老师获得教学名师的称号。

  据介绍,教育部对本届教学名师奖评选方案作了改革完善:本科院校候选人原则上须具有20年以上高等教育教学经历,2008-2010年面向本校本科学生实际课堂教学不少于64学时/年;高职高专院校候选人原则上须具有10年以上高职高专教学经历,2008-2010年承担本校教学任务不少于240学时/年;二是明确规定向长期承担教学任务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一线优秀教师倾斜,特别是向为低年级学生讲授基础课的优秀教师倾斜,规定现任校级领导获奖人数不得超过5%;三是增加了学生评价环节,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荐上报候选人之前,须组织省内高校学生代表对候选人现场教学录像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四是坚持“阳光评审”。

  幼儿园孩子:38个小萝卜头亲手做礼物

  “老师,谢谢你!”当班上38个孩子把忙活了一上午做的礼物争先恐后的捧给她们的时候,南京中华路幼儿园中(6)班的盛瑾、陈慧然、秦培3名老师激动得快要哭了。今天是教师节,而昨天,全班的孩子就在家长代表的带领下给老师过节,他们亲手制作了卡片、台灯、贴画等礼物,送给老师表达节日的祝福。

  “我要做一个花瓶,再贴上很多花送给老师,可漂亮了。”丁丁小朋友正在很认真地做着他的布贴画。而一旁的小姑娘一边做一边告诉记者:“明天是教师节,就是老师过生日。老师带我们唱歌、做游戏,我们就要自己做礼物送给老师,谢谢她们。”记者在现场看到,有的孩子在用彩纸做贺卡,有的孩子用纸杯和木棍做台灯、还有孩子在用布料做贴画,忙得不亦乐乎。“我们的老师平时对孩子很好,去年教师节不少家长都给老师买了礼物,结果全给退了回来。今年教师节我们想怎么样向老师表达心意呢?于是我们就准备了材料决定让孩子动手做礼物。”丁女士告诉记者,本来老师怕麻烦家长,但转念想到这既是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又是感恩教育的鲜活素材,这才同意了。“我们的老师对孩子就像妈妈一样,经常很晚了还不休息,发短消息把孩子的表现情况以及天气变化和注意事项发给家长,真是让人感动。”

  小学生:制作“微笑贺卡”送给老师

  “亲手做一张贺卡,贴上我微笑的照片,送给你我最敬爱的老师!”昨天,南京洪武北路小学开展“阳光在我心,微笑送给你”教师节庆祝活动,收到孩子们充满心意的贺卡,好多老师都笑得合不拢嘴。

  一大早,每一位老师进校门时,都收到了来自学生的鲜花和贺卡。记者在学校橱窗看到,全校老师的笑脸竟然被制成精美的展板,不少孩子看到自己的老师都兴奋地欢呼起来。在庆祝典礼上,学生代表和教师代表还共同宣读了学校责任课堂的师生约定,号召所有老师以责任二字认真对待教学,所有学生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做一个会思考的小学生。最后,教师代表发出了微笑倡议,呼吁让校园在微笑中闪光。

  中学生:学生一句话“微博体”送祝福

  没有包装精美的鲜花,没有奢华贵重的礼物,但一张张写满祝福的卡片却早已挂满校园。在南京市24中的校园网站里,置顶了一篇名为“9月10日永恒的节日”的帖子。里面放了很多礼物照:苹果、向日葵、音符、爱心……一张张手绘的卡片写满了学生最想对老师说的“心里话”,而这些纯手工的“低碳贺卡”,也让老师们感到格外窝心。“除了校园里悬挂的贺卡外,我们还安排了‘感念师恩’的班队会,学生将在队会上给老师们送上惊喜。”24中吴虹校长告诉记者,班队会分为诗歌、绘画、微博和故事四种方式,由学生即兴发挥,其中一句话“微博体”最受同学推崇。

  王宛璐 王璟

  获奖名单

  李满春 南京大学

  李霄翔 东南大学

  赵跃民 中国矿业大学

  强 胜 南京农业大学

  吴晓蓓 南京理工大学

  王 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董志翘 南京师范大学

  周兴元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陆锦军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王应海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蔡蕴琦)

  名师解释

  高校教学名师奖

  2003年,教育部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教授要上讲台”的指示要求,决定将“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列为教育部的常设行政性表彰奖励项目,每三年评选出100名名师奖获奖教师,并于当年开展了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2006年进行了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表彰。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决定实施“质量工程”,并将“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纳入“质量工程”,决定从2007年开始,将原来每三年评选一次的“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改为每年开展一次。

  他们家与老师有缘

  南师大90后女生

  一家三代全是师范生

  王晓棠,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大三学生,她的背后,是家族三代为师的历史。从祖父母,到父亲母亲,再到她本人,三代人同为南师大师范学子,祖辈、父辈在完成学业后都从事了教育事业。毕业后,王晓棠也将踏上祖辈、父辈曾经走过的道路,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教师节前夕,王晓棠向记者讲述了家族三代人的求学史、从教史。

  爷爷奶奶:30后师范生

  读书时,娱乐生活就是拉手风琴唱歌

  教书时,身兼数职很“全能”

  1955年,在丹徒县高资小学,一对年轻的教师夫妇经组织选派,走上了考大学之路。面对物质条件困乏,时间紧张的情况,两人互相支持,分别考取了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和教育系的师范专业。这对年轻的夫妇就是王晓棠的祖父王士鸣和祖母陶萍。祖父出生于1931年,祖母生于1932年,是解放前的师范生。

  祖母陶萍曾和王晓棠聊起那时大学生的生活场景。在上世纪50年代,南师大还叫“南京师范学院”。校园面积也很小,只有随园校区正门到孔子像的距离。“奶奶告诉我,那时校园里的山坡上还没有开发建房,山坡上种满了鲜红的玫瑰花,整个校园美得如同仙境一般。”王晓棠告诉记者,那时女生上大学的很少,她的祖母一心求学,是一名“进步女青年”。校园里学习氛围非常好,因为每个学生都知道上大学的机会来之不易,都在如饥似渴的学习。

  上世纪五十年代,正值中苏关系融洽,很多苏联歌曲经翻译后在大学校园里广为传唱。“在奶奶的班上,不少男生都会拉手风琴,大家课余时女生唱歌跳舞、男生拉琴伴奏。”王晓棠告诉记者,当时学校附近驻扎着一支部队。祖母和班上的同学经常邀请战士们到校园里游玩,有时双方还会共同举办文艺演出。不少还没有对象的姑娘,都在部队里找到了男朋友。

  1959年,祖父母毕业后,都被分配到盐城师范学校。“爷爷、奶奶常跟我说起,当时做老师要比现在辛苦得多。”王晓棠说,由于师资有限,很多大学都面临缺少教师的窘境,这导致一些老师不得不身兼数职。在盐城师范学院,由于没有专职的现在意义上的“辅导员”,一些老师既要负责教学,也要负责学生们生活上的琐事。“不少老师把家都搬进了学校宿舍,因为可能随时都有事情要处理。”

  爸爸妈妈:60后师范生

  读书时,英语课让很多人栽跟头

  教书时,有学生躲厕所里点蜡烛看书

  王镇生,王晓棠的父亲。在文革中度过了小学、中学的时光。经过“十年动乱”,高考重新启动。“每当我称赞自己现在的老师、学校时,爸爸总是感叹当时如果有这样的学习环境该多好。”王晓棠说。经过连续三次高考,王镇生于1980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攻读学校教育专业,目前在盐城高等师范学校任副教授,教授教育学。王晓棠的妈妈唐芽目前在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第二附属幼儿园工作。工作期间,她通过教师自考也获得了南师大学前教育师范、教育管理双重本科学历。

  “文革”刚刚过去,百废待兴。不少“老三届”考生和父亲王镇生一起考上了大学。入学时,王镇生只有20岁,但在上课时,经常会看到不少将近三十岁的“大叔”和年轻的小伙子坐在一个教室里听课。“其中不少人都结过婚了,虽然是同班同学,但年龄相差很大,读书也比我们用功多了。如今这个场面很难看到了。”王镇生说。

  王晓棠告诉记者,重启高考的那几年里,大学生的基础都比较薄弱。同时,憋屈了十多年,老师能够重新走进课堂教书,都很激动。上课时滔滔不绝,恨不能把肚子里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所以老师们常常陷入“忘我的境地”,有时就忽视了学生们是否能接受,教学内容也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时一堂课下来,父亲王镇生听得“一头雾水”。特别是英语课,由于之前基础几乎为零,当时王镇生和班上不少同学都在这门课上“栽过跟头”。


  “那时每个学生读书都格外刻苦,即使这样一个学期‘挂’一两门课也是常事,”王晓棠说,“但和现在不同,我们这代大学生挂科原因主要是不好好学习。”

  1984年,王镇生毕业后被分配到盐城高等师范学校。“当时学校还是中专,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比现在大学生都要高。”王镇生告诉记者,当时在学校里,他经常看见学生们自发去教室上晚自习,等教室熄灯后,就点亮自带的蜡烛看书。被老师“赶走”后,就躲在宿舍的厕所里点个蜡烛继续看书。“那时,大家最大的娱乐就是去图书馆借书看,条件比较好的学生才偶尔去看场电影。”通讯员 徐锐 张可

  本报记者 蔡蕴琦

  作者:蔡蕴琦

上一篇:型男陪跑?现场音乐趴?南京女子半马火爆的原因竟然是……

下一篇:“章福记平价茶业” 平价茶热销南京

新时代新闻的横空出世,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站位高、格局高,立意全球眼光,报道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