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一块叙永扎染跨洋拍出近4000元

2019-03-22 18:23    人气:

一块叙永扎染跨洋拍出近4000元

2019记录

□本报记者吴梦琳
  近日,泸州叙永县村民收到一笔特别的收入——自己的扎染作品在澳大利亚拍卖所得。来自西溪村的村民张开丽特别开心,她制作的一块长7米、宽2.6米的蓝布,一下就卖了人民币3800多元。
  2015年,当时的省文化厅(现省文化旅游厅)开始在对口帮扶的叙永县开展“扎染扶贫”项目,组织专家和传承人对村民进行扎染培训,使用当地随处可见的一些植物染料,制作成手包、围巾、桌布、装饰画等扎染作品。

就地取材传承传统工艺  扎染是民间传统染色工艺,通过将织布的一部分结扎起来,防止其着色,放入染料后,不能着色部分就会形成各种花纹。由于都是手工制作,在染色中完全靠自然着色,能够形成机械印染难以实现的独特的艺术效果。
  今年45岁的张开丽,一直在家务农,她告诉记者,此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扎染,2017年10月她参加培训班,对这门传统工艺产生兴趣,开始进行扎染制作,也成为现在村里扎染工坊的主要力量,还曾帮助老师一起到另外一个村对别人进行培训。扎染主要分为结扎和染色两部分,结扎是为了呈现花纹和图案,染色则将白色的棉布放入染料成色。
  “老师指导我们采用植物染料,就地取材,比如用黄连染成黄色,用板蓝根染成蓝色,用核桃皮染成咖啡色,还有荷叶、茶叶等,都可以用来染成绿色,这样染出来的颜色比较自然,而且十分健康环保。”张开丽告诉记者,将这些植物放入水中,像熬中药一样熬制出浓汁,就是最天然的染料了。
  张开丽说,扎染是一门完全靠手工的活路,虽然比较费时间费精力,但最后呈现的结果,却让人十分期待。
  “刚开始时还是失败了很多次,染色不均匀、结扎没做牢实也被染上色等,都出现过。”张开丽告诉记者,她想了个办法,将这些失败的染布裁成小块,做成零钱包,拼凑在一起反而另有一番风味。

大蓝花布拍卖出高价  除了教村民传统工艺,帮扶干部们也一直在帮助拓展销售渠道。西溪村帮扶干部邢飞告诉记者,通过多方联系,去年下半年,四川省归国人士企业联合会澳大利亚工作站与澳大利亚多个华人华侨组织在墨尔本发起举办的“澳大利亚四川美食文化节”慈善晚宴上,200多件叙永扎染作品也出现在现场,进行义卖。
  四川省归国人士企业联合会副会长、澳大利亚工作站站长方俊翔告诉记者,第一批义卖作品主要包括围巾、花布、衣服、枕套等。
  其中张开丽制作的一块原生态扎染大蓝花布,卖到800澳元(人民币3800多元),得知自己的作品卖出这么好的价格,张开丽十分激动。“这块布我做了14天,最初就是想尝试一下,因为之前是用小块的布扎染,这次就想试试做大一点的,还专门到泸州商贸市场买了一块大棉布。”张开丽说,制作的时候确实很麻烦,结扎就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完工后熨烫,也是要一点一点慢慢来,稍微不小心,可能就前功尽弃了。
  目前,张开丽已经靠扎染赚了一万多元,有通过省文旅厅组织的义卖活动卖出的,也有游客上门购买的,虽然数量不算特别多,但她觉得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认可。“我觉得在扎染图案上还可以再创新,我也会特别留意有什么好看的图案,看能不能想办法染出来。”

上一篇:东营:悦来社区举办手工花灯DIY活动

下一篇:“快递一家人”赢回想要的人生:独腿十年再创业,父子搭档新法子,兄弟汗水加情谊

新时代新闻的横空出世,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站位高、格局高,立意全球眼光,报道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