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看展览:“南张北溥” 看画坛两才子民国风流手笔
画坛才子张大千和溥心畬
导言:这个春天,西安的小伙伴们(尤其是国画家们)有眼福啦!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吉林博物院联合主办的《风流清逸萧疏奔放——吉林省博物院藏“南张北溥”书画特展》于3月14日---4月24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七号展厅开展,此次共展出张大千、溥心畬两位画坛大咖民国时期作品80幅。
据悉,“南张北溥”系吉林省博物院重点推广项目,会陆续全国巡展。首展选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厉害了,我的历博!
展览现场
“南张北溥”:鬼才和末世王孙的画坛传奇
张大千和溥心畬两位先生是民国画坛惺惺相惜的两大才子,是近现代以来大众耳熟能详的著名画家,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两人在山水画方面的造诣是异曲同工。他们一个主南宗,兼写北宗;一个主北宗,偶写南宗;一个写山水乱头粗服,一个则雍容富贵;一个是南方人,一个是北方入。基于此,1935年8月,北京琉璃厂集萃山房的经理周殿侯首先提出“南张北溥”之说。
1927年,画坛新秀张大千和旧王孙溥心畬在北平结识,从此结下深厚的情谊,并以丹青妙笔驰誉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画坛。之后,一直不曾间断联系。溥心畬因病在台北去世后,张大千专程到其墓前哀悼。两位大师的友谊,有如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终身不弃。张大千在自己40年回顾展的自序中有赞:“柔而能健,峭而能厚,吾仰溥心畬。”而溥心畬在张大千拿自己的照片求题诗时说:“滔滔四海风尘日,宇宙难容一大千。”
晚年的张伯驹和潘素(此图来源网络)
展品来源:张伯驹先生的独具慧眼
吉林省博物院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古代和近现代书画的收藏,有幸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张伯驹先生担任第一常务副馆长期间,为吉林省博物院大量购藏历代名家书画,尤以张大千和溥心畬两位先生的作品数量最为丰富,并且经张伯驹先生过目审定,目前成为国内收藏张大千和溥心畬两位先生书画作品的重镇,尤其以他们的早中期作品为主,为研究两位先生晚年绘画风格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轨迹。
“此次展品是从我院院藏两位先生作品中精选出的,各40幅,含每人三柄成扇,均为民国时期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品涵盖花鸟、山水、人物,艺术门类齐全。”吉林博物院陈列部张磊老师作为展览导览人,这样告诉雅昌艺术网,“‘风流清逸,萧疏奔放’这个主题既是两位先生的共性,又代表两位先生的个性。两位先生最大的相同点是清逸,都是风流之士,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有一种清气。萧疏指的是溥心畲先生,中国文人画的最高境界是荒寒之境,溥先生作品深具此气质;奔放指的是大千先生,其作品风格洒脱率性。”
导览人:吉林省博物院陈列部张磊老师
同时张磊介绍:吉林省博物院的这批藏品都是专款专项、入库登记、国家拨款收藏的,来源一些私人藏品家包括荣宝斋等。这里必须要提到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先生,他与两位先生交往甚深。而张先生与这批藏品以及吉林省博物院的缘分要从1961年说起。
1957年,张伯驹先生被打成右派,挚友陈毅元帅在1961年安排先生到长春出任吉林省博物馆第一副馆长,潘素同行,因此远离了“反右”斗争的漩涡之地,与此同时,潘素担任吉林省艺术专科学校教授,陪伴左右,无论是后来下放舒兰还是回京,始终未曾分离,一直到1982年2月26日10时43分,张伯驹逝世。关于张伯驹之死,潘素曾一度非常自责。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中有这样的叙述:潘素哭道:“伯驹是好好的,只不过得了感冒。几天不见好,才把他送进医院,他不愿意去,是边劝边哄的。我原以为送他进去就能把病治好,那晓得我把他一送就送进了鬼门关。”说到这里,潘素不住地用拳头捶打胸口,痛悔万分。
张伯驹担任吉林省博物馆副馆长期间又得到了当时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长宋振庭的大力支持。先生将自己对文物的收藏、整理、鉴定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贡献了出来,而且购进大批书画珍品,比如元代倪瓒的《敬亭山寺图》、明代孙隆的《花鸟草虫图卷》和董其昌的《昼锦堂记》等一大批精品书画都是由先生组织征集的,几年的时间让吉林省博物馆的书画藏品在数量和质量上跃居全国前列,给后人留下了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更可贵的是,张伯驹夫妇二人落实政策迁回北京后,在1964年至1965年间,他们珍藏的五十余件文物均无偿捐赠给了吉林省博物馆,其中许多作品极为珍贵。
当然,这批藏品也是张伯驹先生在特殊历史时期,冒着极大风险慧眼独具收藏下的。
张大千篇
舟中看山图(125cm×39cm) 张大千1932年纸本设色
款:狂名久说张三影,海内蜚传两石涛。不信麻姑能变幻,却疑狡猾到吾曹。大千戏拈。
又题:蛰庐老友视此略似大涤子否?壬申之正月二十七日,试此佳楮,心手俱快,并记。大千弟张爰。
钤印:大千、张季、张爰、大千居士
古松栖鸦图(126.5cm×47.5cm)张大千1936年纸本设色
款:松雅(鸦)古画中不多见,惟新罗山人有之。于此作参合边景昭、陈老莲笔法写之。丙子春日,蜀人张爰。
铃印:大风堂、张爰、大千大利、太华峰头作重父。
白云绕山图(97cm×40.5cm) 张大千1940年纸本设色
款:庚辰夏寄祝铭三兄六十寿,大千弟张爰青城山中。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春长好、以介眉寿。
白描仕女图(83cm×41cm) 张大千1944年纸本水墨
款:涤芳伯母十年前海上见为丹林写仕女,极赏其淡逸。顷还成都,命写其意。甲申春日,张爰。
钤印:大千居士、张爰之印。
出则为孔明图(117cm×68cm) 张大千近现代纸本设色
款:出则为孔明。蜀郡张爰敬写。何海霞款:门人何海霞画几席。溥儒题写《出师表》全文,署款:诸葛武侯出师表,后学溥儒敬书。
钤印:大千、心畬、张爰之印、何瀛、海霞。
荷花图图(83.5cm×38.2cm) 张大千1946年纸本设色
款:三十六陂人未到,水珮风裳无数。大千居士爰。
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仿石涛山水图(79.5cm×51cm) 张大千近现代纸本设色
款:山南山北近痴憨,买醉春风有甚堪。无计送春春亦远,尚凭消息勿轻谈。江城阁上送春作画之一,清湘老人极。
钤印:蜀客、张大千。
荷花翠鸟图(127cm×41cm) 张大千近现代纸本设色
款:非广吾兄留念,弟爰并乞点蜻蜓以庄此纸。
钤印:大千居士、季爰之印。
秋林读书图张大千1935年纸本设色
正面款:归来憩息青山庐,秋风落叶满庭除;月明起向空林坐,消受黄庭一卷书,似竹泉四兄属正,大千居士爰。秋林读书图,乙亥七月写于旧京,蜀人张爰。
钤印:三千大千,张季,蜀客,张大千
背面款:夫文武之道,各随时而用。生于戎旅之间,是以少好弓马,于今不衰,逐禽辄十里,驰射常百步。日多体健,心每不厌。建安十年, 始定冀州,濊(hui通“秽”)貊(mo古称东北方的民族)贡良弓,燕代献名马。时岁之暮春,句(gou)芒(木神,也称春神)司节,和风扇物,弓燥手柔,草浅兽肥,与族兄子丹(曹真),猎于邺(ye今河北省临漳县西)西终日,手获麞(同獐)兔鹿三十。后军南征,以曲蠡(许昌南面颍川郡的颍阴县),尚书令荀彧奉使犒军,彧言:“闻君善左右射,此寔(同实)难事。”余曰:“将有常径,的有常所,虽每发辄中,非至妙也。若驰平原,赴丰草,要狡兽,截轻禽,使弓不虚弯,所中必洞,斯则妙矣。”军祭酒张京在坐,顾彧拊手曰:“善。”丙子大暑,竹泉四兄正,张伯英
钤印:英。
仿宋人笔意花鸟成扇张大千1937年纸本设色
正面款:仿宋人滕昌祐笔,丁丑六月写似子鹤老兄拂暑,大千居士。
钤印:张爰,大千
背面款:莫问褒中道路难,襄阳直上几重滩。苍烟古柏汉高庙,落日荒茅韩信坛。出水槎日一丝挂,穿虹雨脚两桥残。土风大抵如南国,期会先时俗自安。宛陵诗,子鹤老兄属,丙子秋日王薳。
钤印:秋斋。
在中国近现代绘画艺术领域,张大千先生是一位画艺卓绝、情感丰富、个性鲜明、充满激情和创作力的杰出艺术大师,对中国现代绘画具有极大影响力,曾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一大千”。他的画学基础根植于传统,研习石涛、石溪、八大、徐渭以及宋元诸家,学古人具有超乎寻常的广度和深度,可谓得古人之神髓,是一位传统艺术的集大成者。中年之后长期旅居海外,在充分继承传统和接触西方自动型表现创作的基础上,将中西绘画艺术融会贯通,开创出具有抽象性的泼墨泼彩画风,在近现代绘画史上具有特殊意义。
溥心畬篇
李香君小像图(78cm ×36.5cm) 溥心畬1931年纸本水墨
款:李香君小像。歌散雕梁玉委尘,夕阳芳草吊江滨。伤心扇上桃花色,犹是秦淮旧日春。桃根桃叶怨飘零,商女琵琶不忍听。寂寞秦淮春去尽,曲终空见数峰青。辛未十月写李香君小影并题,溥儒。
杨寿枢题:癸酉仲冬沈七羹梅发起半月聚餐会。溥二心畬每会出画帧一扇,视同人拈得以为乐。第一会傅三沅叔拈得白描美人。曹君理斋得山水扇。第二会谭君瑑卿得扇,余得此帧即李香君小像也,因付装池,系以小诗,壶公识。(扇字下脱一字)我有秦淮八艳图,春风省识到名姝,坠楼写出桃花(扇)。金谷当年得此无(花字下脱扇字)同根仙李总留名。(余藏有李清照酴醿春去图,摹本一帧,堪称二美)挂辟酴醾四座倾,若论女夫才并美,侯生不让赵明诚。
钤印:西山逸士、一砚梨花雨、有黄金应铸相思、杨寿枢、壶公。
秋荷鹡鸰图(72cm ×27cm) 溥心畬1945年纸本设色
款:残荷谢秋雨,败叶覆园池。萧萧凉意满,只有鹡鸰知。乙酉九月,心畬。
钤印:旧王孙、溥儒、松巢客、江山为助笔纵横。
携杖出游图(129cm ×33cm) 溥心畬1940年纸本设色
款:独往寻秋客,清风谁与俦。白衣岩树畔,应不事王侯。庚辰九月中澣,心畬画并题句。钤印:玉壶、溥儒之印、旧王孙。
昆明秋色图(80cm ×32.5cm) 溥心畬近现代纸本设色
款:太液惊波起,秋风满上林。如何赋禾黍,遗恨遍江浔。昆明秋色图,心畬写。
钤印:旧王孙、溥儒、松巢客。
雪景山水图(44.4cm ×39cm) 溥心畬近现代纸本设色
款:竹树带寒雪,云峰生夕姿。心畬写。钤印:溥儒、心畬、松巢客。
雪峰古刹图(131cm ×64.5cm) 溥心畬近现代纸本设色
款:云迷金刹影,雪暗火珠光。心畬画。钤印:旧王孙、溥儒、玉壶、一生好入名山游。
松岩双马图(86.5cm ×34cm) 溥心畬近现代
纸本设色
款:松涧鸣秋雨,云门带夕阳。西风动岩壑,迥立忆沙场。心畬画。
钤印:旧王孙、溥儒之印、二乐轩、一朵红云。
白描仕女图(82cm ×30cm) 溥心畬近现代纸本水墨
款:罗带五云裳,连翩悄下堂。未应窥宋玉,聊作嫁王昌。柳叶分眉翠,桃花入鬓香。终教随凤侣,莫羡绣鸳鸯。西山逸士溥儒作。
钤印:旧王孙、溥儒、二乐轩、吉林省博物馆藏印。
奚官调马图(68.5cm ×34.2cm) 溥心畬1948年纸本设色
款:塞苑云飞雪满山,骄嘶天马汉兵还。玉门万里无烽火,苜蓿葡萄尽入关。戊子中秋,作《奚官调马图》题奉嘉榞先生清赏,溥儒。
钤印:省心斋、旧王孙、溥儒。
山水人物图成扇(32cm×50cm) 溥心畬1931年纸本设色
款:揽衣对寒景,旷宇秋气深。蟋蟀亦何悲,中夜扬繁音。袅袅入空曲,切切房中吟。流楹瞻流火,微月升幽林。鸣蜩知天寒,振响越高峰。我心匪转石,忧怨孰能任。辛未四月,心畬。钤印:一研梨花雨,旧王孙,乐。
背面:夫求古贤之意,宜以大者远者先之,必迂回而难通,然后已焉可也,今乐氏之趣或者其未尽乎,而多劣之。是使前贤失指于将来不亦惜哉,观乐生遗燕惠王书,其殆庶乎机,合乎道以终始者与,其喻昭王曰:伊尹放太甲而不疑,太甲受放而不怨,是存大业于至公,而以天下为心者也,夫欲极道之量,务以天下为心者,乙亥临,齐阳兄属书,王树常。钤印:王树常印。
松岩白鹤图成扇(33cm×53cm) 溥心畬近现代纸本设色
款:白鹤翔空屿,青松落晚风,伯伦先生教正,溥儒。
钤印:溥儒之印,心畬,垂虹。
背面:西山望不极,秋色满河汾。欲往从湘水,因之送雁群。火云凉易夕,风叶落多闻。林下萧萧晚,登高忆隐君。云散西岩月,清秋万里清。桑干飞白练,不见范阳城。大漠殊风雨,神州尚甲兵。乱山连易水,慷慨吊荆卿。伯伦先生正字。溥儒。钤印:溥儒、心畬。
名儒,字心畬,别号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之孙。北京法政大学毕业后于青岛威廉帝国研修院修西洋文学史。曾任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抗日战争期间,靠读书卖画为生。1949年去台北,曾任教于台北国立师范大学。溥出身清皇族,姓爱新觉罗,名儒,字心畲,曾留学德国。回国后,研究诗文、书画,在各方面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其山水以“北宗”为基,润以南宗笔法;书法以草书见长。除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传世作品有《溪舟弄笛图》、《秋山楼阁图》、《抱琴访友图》等。
结束语:除了两位大师的惊世名作真迹,展览还有诸多文献资料和图片。 观展时,还可以回味那个时代的风雅往事与他们的动人情谊。小伙伴们,春暖花开快去看展吧,看看那些传奇何以成为传奇,在这个没有传奇的时代。
(部分文图来自吉林省博物院,在此鸣谢)
上一篇:沈远个人展览在京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