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展档案 “晒”家风

2017-06-12 13:27    人气:

  本报记者 徐芸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

  在上饶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将家族迁徙发展历程编成《家史》,并用日记仔细记录着家族、社会沿革的点点滴滴;他精心收集过去的照片、证件、票据、奖状、徽章,保存着一份份最原始的记忆;他通过展览等形式,说家谱、讲故事,传承优良的家风家训家教……他,就是现年61岁的上饶市邮政局退休老干部黄世华。6月9日上午,在上饶市中心广场珍贵家庭档案展览活动现场,记者遇到了黄世华,并有幸走进了他鲜为人知的家庭档案“微型博物馆”,揭开一段感人的“家风家教”故事。

  自从1967年上初中递交入团申请资料起,黄世华就有记笔记和收藏老物件的习惯。在我市珍贵家庭档案展览活动上,黄世华将他收集保存的各类照片、证件、票据、奖状、徽章、日记等在展板上分类摆开,整整放了20个展板。这里面最早的一个物件,是1952年黄世华的母亲邹桂珠老人的《农民协会证》和1953年共产党颁发给他家的《土地房产证》。物是人非,每次看到这些老物件,已是花甲老人的黄世华总会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每一个物品都带着时代的烙印,都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黄世华说,“父母在世时,我同他们一起将家族迁徙发展的历史还原成文字,并印制成‘家史’。”如今,这样一本记录着黄世华家族发展点点滴滴的厚重《家史》,已成了家庭成员集体追忆的载体,并维系着家庭成员的血脉亲情:“我们经常翻阅它,聊聊过去,重温父母对我们的教诲。”

  “我父母亲留下许多家训警句,诸如‘勤俭传家’之类,对我家很有影响。他们一直以这个家训来教育我们这一代。我将这些‘精神食粮’精心整理,将它们作为爱国爱家的家教好素材传给下一代。”黄世华说。在父母的影响下,黄世华格外注重家庭文化建设。一有空,他就将个人工作论文、学习体会、讲话稿和述职报告等50多万字的档案资料加以收集、整理、归类,并在多种刊物上发表家庭方面的文章。“生孩责任育为大,育孩基点德为先”。他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实践和研究,写下了近6万字的孩子教育《备课本》、近11万字的教育体会《平常孩子北大生》,完整地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轨迹。在黄世华良好的家庭教育下,2001年,他的儿子黄赟顺利考取了北京大学元培班,后又考取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成功进入美国威斯康星州“EPIC”公司。

  采访中,黄世华告诉记者,他至今仍保存工作笔记、证件、健康、照片、影像等各类档案近3000份,日记或文字资料达80多万字。“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史料,我们才能很方便地了解过去。我们这一代人,更应该懂得史料档案的宝贵性,更应该积极建立各类档案。”他指着50年代的社员证感慨地说,“这些证件,不仅‘记录’了我们家族的发展,也见证了上饶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变迁。”

  对于黄世华一直以来专注做好家庭档案的做法,市档案局长周茂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连着社风,社风连着党风。家庭档案反映了社会记忆,也很好地反映了我们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以及好家教的传承,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培养下一代有着非常深刻的社会意义。”

上一篇:中科院举办2017年国际档案日宣传展

下一篇:书法国画四条屏精品展开展 长春日报2017年6月12日数字报刊平台

新时代新闻的横空出世,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站位高、格局高,立意全球眼光,报道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