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人民日报:南京博物院举行七夕主题文物展览

2019-02-08 19:16    人气:

原标题:博物馆里节味浓(我们的节日·七夕)

人民日报:南京博物院举行七夕主题文物展览

《 人民日报 》2018年08月19日 04 版 版面截图

原题:文物展览、传统手工等深受观众喜爱

博物馆里节味浓(我们的节日·七夕)

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除了歌颂爱情忠贞外,也以其丰富的民俗文化,悠久的历史传统为人称道。今年七夕前后,不少观众选择到博物馆里过节。

“将五色丝线依次排列,拿细针一针一线地绣……”17日七夕当天,湖北省博物馆里游人如织。20余名小朋友在志愿者的指导下,认真地学习女红。6岁的杨娴蕊试了几次都没成功,最终在志愿者帮助下,她顺利地穿针引线,绣了一个编钟图案。此外,湖北省博“车马出行图”漆画,“凤鸟双联杯”等爱情主题文物展也大受欢迎。

同一天,在福建福州市博物馆内,丰富多彩的七夕民俗活动同样人气十足。“针桥赛巧”“莫离引线”“七巧同心”……主办方将传统七夕习俗手串茉莉花等做成各类互动游戏,让市民零距离感受传统节俗。市民陈女士和女儿在“针桥赛巧”游戏中配合默契并取胜,“带着孩子来就是让他们了解传统节日的根源,感受传统文化的美。”陈女士说。

在江苏南京,南京博物院组织的“七夕”主题文物展览、非遗展示等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在一批以爱情为主题的文物中,一只汉代的“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吸引游客驻足观赏。这只银带钩小巧精致,2000多年前它曾系于汉江都王刘非姬妾淳于婴儿的衣带间。“长相思、毋相忘,从中读出美丽的爱情故事,这个七夕节真的挺有意义!”游客吴女士说。博物院展出的元代“满池娇”金霞帔坠、清同治帝婚礼用矾红地金彩双喜字纹瓷盘等文物深受观众喜爱。

除了展出文物,现场的苏南水乡传统婚俗展示、中国结及香包制作等活动也吸引了不少市民。“今天来南博学习中国结的制作,也算是多了一个技艺。”参加公众活动的南京市民陈女士开心地说。

(综合本报记者田豆豆、钟自炜、申琳报道)

(责编:唐璐璐、张鑫)

上一篇:南京浦口深挖项羽文化资源项羽之谜展览馆揭牌

下一篇:【中国(南京)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暨展览会】

新时代新闻的横空出世,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站位高、格局高,立意全球眼光,报道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