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青年读书演讲成果展示之八
1956年,为抢救和搜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资料,加强民族研究,在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下,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正式启动,到1964年结束,参与调研与搜集资料的人员达1700人之多,足迹遍布19个省和自治区。《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一书通过对17位亲历者的访谈,回顾了这次大调查的过程。
半个多世纪前的中国,经济还不发达,交通也不便利,深入崇山峻岭、激流险滩的民族地区开展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党中央一声令下,来自民族学、历史学等领域的教师、学生、干部背起行囊,上高原、下河川,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草原上奔走,在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中穿梭。
他们不畏艰苦,不怕饥寒。行进中,或睡山洞,或卧野外。进村后,他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帮老乡插秧挖笋、调查采访,晚上在煤油灯下汇总资料、整理报告。他们克服生活关、语言关、政策关,战胜蚊子、蚂蟥与毒蛇,甚至有的地方还要应对国民党残余势力的骚扰。粮食短缺,他们就吃玉米糊,吃红薯叶、南瓜叶;三餐难备,就举行精神会餐,喝一肚子水,许多人因为饥饿患上了浮肿病……就是这样一批不畏艰辛、勇于奉献的民族工作者,将党的民族政策带上瑶山、带到草原,将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送进村舍、送入田间。他们与少数民族同胞打成一片,结下深厚的友谊与情感;离开时,老乡们将他们送出村口,送过村寨,送了一程又一程。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民族大调查中,许多人奉献了青春,有的人甚至献出了生命。在访谈中,许多亲历者都提到同一个名字:陈延长。1958年秋,云南调查组在穿越怒江大峡谷时,组员陈延长不慎踩空,坠入激流滚滚的江水中。陈延长是中央民族学院四年级的学生,牺牲时年仅24岁。他的同学洪俊回忆道:“我记得那是9月30日国庆节前夕的下午4点钟,这是我永远无法忘却的日子。陈延长同志的离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民族工作的艰辛,不仅要付出汗水、忘我地劳动和工作,有时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通过阅读了解了当年先辈们的艰辛。作为民族文化的一名守护者,对于前辈们的所爱,我深有所会;对于他们的所望,我感同身受。
民族文化宫,诞生于60年前。甲子耕耘,现有文物近5万件。这些文物有的是少数民族同胞敬献中央的礼品,有的是博物馆前辈身背肩扛、翻山越岭带回来的民族宝藏。我珍视每一件文物和它背后的故事,所爱的是这些文物承载的民族文化,所珍视的是这些文物传承的历史记忆。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社会历史调查的初心,就是抢救历史文化。那么,初心不忘,我们该做的就是将历史传承下去。作为一名民族文化的守护者,我们的征程刚刚开始。传播民族文化,守护民族文物,民族团结进步的伟大事业永远不会止步。
下一篇:张朝阳:无延时的5G时代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