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艺术教育”打造为市民普及艺术的重要桥梁

2017-05-31 22:09    人气:

这样的活动,为喜欢小众剧种的观众提供了与大师面对面的机会,是一种福音。然而,起源于宋元时代的这一古老剧种,通过工作坊发现自身受众越来越年轻,向年轻人进一步普及了传统戏剧,何尝不也是戏曲之福?

“校园行”聚焦

中小学戏剧教育

如果说面对观众进行的具体演出讲座和工作坊教育是针对具体演出的“强化普及教育”,面对学生群体的艺术教育“校园行”则眼光更为长远,意指在孩子们心中早早埋下艺术的种子。

今年“艺术教育”聚焦中小学戏剧教育,策划了不少面向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活动。

2016年,恰逢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汤显祖逝世400周年、老舍先生逝世60周年、曹禺先生逝世20周年。为了纪念这四位不同时代、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今年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教育”板块以“向大师致敬”为口号,打造了一系列中小学戏剧教育实践活动。

让小戏迷登上大舞台,是“向大师致敬”上海市中小学戏剧教育实践活动的宗旨。因此,“艺术教育”板块从今年暑期档开始,在申城102所戏剧戏曲特色中小学,发布优秀剧目“招募令”,征集其中培育成熟的舞台剧、小品、短剧等作品,最终,由艺术节“艺术导师”库成员遴选出近20部优秀作品进行辅导和提高,凸显孩子们在戏剧艺术教育中的“体验和感受”、“参与和提升”。

经过近半年筹备,10月16日举办的“中小学戏剧嘉年华”展演上,孩子们表演了京剧《霸王别姬》、越剧《穆桂英挂帅》、沪剧《芦荡火种》、滑稽戏《三毛学生意》等节目,演出虽然稚嫩却也有模有样。

不少偏远学校、特殊学校的孩子也借这次展演,登上了一线艺术节的舞台。上海盲童学校长年坚持艺术教育,还创办了国内唯一一个盲人剧社“感觉剧社”,在嘉年华上,他们表演了朗诵节目《沁园春·雪》,让台下观众感动落泪。

嘉定区真新小学的李珏校长对学校有机会参加“中小学戏剧嘉年华”深感激动,“这可是我们‘边远’学校的孩子第一次登上国际艺术节的大舞台啊,值得珍惜!”

别看戏剧嘉年华办得有声有色,在推广初期也着实是走一步险棋。“相较于音乐、舞蹈,戏剧教育的门槛更高,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文学底蕴、肢体协调能力有着更为全面的考察。”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教育”负责人吕琳表示,历时4年的“艺术教育”校园行以往以沪上高校为教学目标,进入中小学实属头一遭,“不过,随着艺术教育的普及与重视,戏剧教育低龄化一定是未来的趋势,所以今年我们向中小学‘发起攻势’。”

尽管戏剧教育年龄层趋于低龄,“艺术教育”在授课大师的选择上依然维持一贯的高水准。素有“莎剧王子”之称的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焦晃特邀出席此次嘉年华,“在场的每一个节目我都在看,尽管有些节目不那么复杂,但你们的形体表现和语言都让我感动。”

“艺术进校园”是本届艺术节深受学校、师生欢迎的项目。以色列“银”舞蹈团、丹麦米什玛什剧团《罗密欧与朱丽叶》、德国第五轮《非凡之旅2》、斯堪的纳维亚自由狂热舞团《进化男孩》等外国院团给幼儿园、中小学的孩子带去精彩的表演。

米什玛什剧团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还为上海市盲童学校的孩子们带去一场特别的演出。这个剧团擅长于用口技和肢体来表现戏剧。考虑到盲童学校的孩子双目失明,剧团特意在演出后把孩子们请上舞台,去触摸演员肢体、体会动作,现场反应十分热烈。

“把这个剧引入上海市盲童学校,就是因为我们认为艺术教育对盲人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可以让他们自信,让他们更多地去参与。” 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教育”板块负责人吕琳表示,艺术教育的目的不只是普及艺术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爱上艺术,通过欣赏和参与改变自己。

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还首创建立了“艺术教育导师库”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小学艺术教育合作学校”,旨在让这些学校与贯穿全年的“艺术教育”板块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让艺术教育活动走出艺术节的时间限制,成为平时也能与孩子们亲密接触的一部分。

上一篇: 艺术南京团队将承办艺术昆明 进军港澳市场

下一篇:深圳新闻网

新时代新闻的横空出世,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站位高、格局高,立意全球眼光,报道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