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风范:书画名家雷鸣东艺术鉴赏
雷鸣东(Lei Ming Dong)
雷鸣东,满族,号三乐庐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书法家,国画家,古玩鉴赏家,收藏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文化部中国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学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中国画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隶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画艺术报社社长、司法部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名誉理事兼艺术委员会主任、道教协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等七所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民间文物藏品鉴定委员会顾问、美国中华艺术学会终身顾问。
曾以中国文化、美术书法及体育代表团团长,秘书长或成员,出访一百多个国家。2012年应邀请,在联合国举办书画展,书法《兰竹清风》被联合国收藏。2016年中华佛教书法展,小楷书法长卷《金刚经》荣获唯一金奖。
高雅的艺术品味凝练的笔墨语言
——著名书画家雷鸣东先生的艺术追求
十月的北京,风景秀美,气候宜人,是京城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十月中旬的一天,我应约前往著名书画家雷鸣东先生的工作室进行采访。这是一处位于京西一个大院内的建筑,属于院中院的结构。在主人宽大的工作室内,尽管因书画、书籍及各类艺术品较多占据了半壁江山,但主人仍闹中取静的开辟出一块喝茶聊天的“圣地”,令我们在享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仍可惬意的品茗聊天。
虽然是慕名前往,但毕竟是第一次见面,雷鸣东先生的豪爽和平易仍大出我之所料。坦率、真诚、没有架子,不盛气凌人,两个多小时的接触,让我对这位在书画艺术方面成就卓著的中原汉子有了全新的了解。雷鸣东,满族,河南开封人,号三乐庐主。这位集书法家、国画家、古玩鉴赏家、收藏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一身的艺术奇才出身于书画世家,受家学熏陶,自幼便打下了坚实的书法与绘画基础。雷鸣东先生的书法自唐楷入手,上溯汉魏,其书法善行草,精篆隶,用笔老辣,潇洒飘逸,章法布局十分严谨讲究;其隶书特色尤其鲜明。我们知道,隶有二分,一乃端庄整饬、工仗匀实之类,如乙瑛如礼器;一乃龙蛇飞走、挥斥疏放之类,如石门如西狭。雷先生的隶书当属前一类。其起笔含蓄蕴藉,中行遒缓,穆肃敦厚,收笔复以回锋,园劲流畅。运气雄健有力,笔锋深藏不露;意蕴内敛,笔力含蓄苍劲。通览全篇,书风细劲雄健,端严、峻逸,方整而秀丽。颇谨严、富素朴之趣。于清新端庄中见功夫,于变化中显气象,可谓笔笔有来历,字字出新意。颇得乙瑛、礼器之精髓。
《紫气东来富贵平安》
众所周知:书画作品的鉴赏主要是从立意是否高雅;气韵是否生动;用笔是否老练;形象是否传神;设色是否和谐;布局是否合理等方面去着眼。一件艺术作品总会留下画家本人和所处时代的烙印,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个人风格和时代风格。所谓时代风格是指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等在书画创作中所留下的特征及痕迹;而个人风格。则是指书画家由于各人思想观点的不同、性格修养的不同、师承关系和审美观的不同以及使用工具与运用笔墨习惯的不同,反映在作品上形成了的特点。当然,不管是时代风格,还是个人风格,都是通过作者的笔墨运转而反映出来的。绘画大师黄宾虹曾经说过,“画中三昧,舍笔墨无由参悟”。因此,笔墨才是鉴定中国书画的核心与关键。雷鸣东先生的绘画亮丽清新,真情自然,于平凡处抒写动人的美。他做画题材广泛,无论古今人物,动物,瓜果蔬菜,还是现代花鸟,都以取传统兼中西,大胆创新,以敏锐捕捉生活一瞬,着力内有情感,外有情趣的表达方式,引起观者的共鸣。 特别是他创作的紫藤花与鹌鹑,笔墨自然,构图精美,充满灵气,更寓含着“紫气东来”与“ 和谐平安”的美好意愿。
《紫气东来安居乐业》
透过中国绘画史可以发现,自古至今,“禅意”便是多数有成就的画家所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对中国绘画有着颇多参悟的雷鸣东先生便是这样一位有成就的书画家。在他的墨迹中渗透着一种淡泊、清逸的情操。他的画充满韵律,恰到好处地把“禅意”的宁静心境融入其中。他将清新、恬淡、超尘脱俗的理念流露于笔端,率意中透出秀美,给人以自然适意、平淡幽远的艺术气息。颇有一种飘逸潇洒的大家之风。他对写意花鸟画传统的继承,抓住了本质,从而形成了作品品格高、气质佳的特点。其作品以满腔的热情讴歌自然和生命,以淋漓酣畅、清秀飘逸的笔墨语言,描写花鸟画的形神意趣。在他的画面中,不以形似为目的,旨在表达画家的情感与精神。借物抒情,状物言志,是其花鸟画最显著的特色。雷鸣东的写意花鸟画如同一泓明澈的清泉,画家的品格和心性透过笔墨在纸上一览无余,赤裸裸展现于观者面前,没有半点掩饰;所有的法度都依靠日常的修炼,兔起鹘落之间,文化积淀尽在其中。有“禅意”、有“道法”、还富含哲理,华夏文化的精髓尽揽其中。
艺术不是快餐,绝没有速成品。成功的艺术家是数十年如一日知与行高度统一修为的结果。透过一件好的绘画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艺术上的丰富积累和厚重的艺术功底。雷鸣东先生属于那种全能而又激情四射的画家,他一旦构思成熟,便会纵情挥毫,一气呵成。他可以放笔在巨幅长卷上游刃有余,亦可以收笔在寸缣尺牍上放马千里。他能够挥毫泼墨,气势磅礴;亦能够使墨如彩,千笔万笔不显繁杂,三笔两笔不露疏浅。他师法自然,揉古人法度于今人手法,又用现代手法书古人神韵。在他的墨迹中,我们既可以看到荆浩、范宽的精细谨严,亦能够发现八大、石涛的飘逸豪放。雷鸣东先生对齐白石老人“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名言理解尤深,他认为:画贵神似,忌模仿,画家要对具像中之核心精神进行提炼,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来表达对绘画的理解,寄托对事物的寓意。写意画尤其要注重神似,才能够表达事物的本质,求的画与人思想境界的高度融合。
举凡每一位艺术大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人生轨迹。正是这种独有的特性,磨砺和造就了不同于他人的艺术辉煌。豪爽中不失儒雅之风的雷鸣东先生,以他谦谦君子的处事风格,令人倍感亲切,一见如故。大家知道,知性的思考能够成就人生的辉煌。雷鸣东先生的画和他的为人一样,简约、平静、质朴。其花鸟画在施色上不浓不淡,不艳不俗,求神韵,讲意境,外柔内刚,神似逸韵,造型严谨,画风凝练,典雅清丽,挺秀工致,不媚俗,不附庸,一花一叶,一鸟一石都达到安闲、平和、宁静的生命状态,形成清丽典雅、优美深远的的艺术境界。在传达光、色、意、韵的同时,更自觉地表达出其文化内涵和生活体验,把花鸟画不可言传的内在神韵一览无余的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春雨一夕鸣乘兴写新竹》
雷鸣东深知:中国花鸟画的发展与进步,应该在当代画家的探索历程中,不断彰显一种创新思维、一种转型思维、一种个性张扬的花鸟风尚,而不是一味地重复和模仿、照搬或沿袭古人花鸟画的笔墨技巧;画家创作的题材不应着眼于古人的花鸟图式或绘画语言,而应当选材画家生活中耳濡目染的自然花鸟,体现一种从自然到艺术的提升、再从艺术到自然升华的历练过程,从而臻于一种具有生命活力的花鸟艺术境界。花鸟画大家王雪涛在创作上主张“师法造化而抒己之情,物我一体,学先人为我所用,不断创新”的理念。画家作画,并非是在复制目中所见之物,而是在进行情感的倾诉和心性的抒发,比拼的是画外功夫。如同宋代诗人陆游所说“功夫在诗外”是一个道理。雷鸣东先生深知绘画要求“神似”,求“不似之似”的重要性,他赞同石涛等人的观点:“予更欲以不似之似似之,真在气,不在姿。”他深谙庄子的“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天地的基准,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也认定博修、守真、戒躁是通往大师境界的必由之路。
《和谐和平富贵昌盛》
古人云:诗言志,文载道。绘画又何尝不是呢?画家通过其作品记录和反映当时社会的现状、人们的理念和追求。雷鸣东先生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诠释着自己的绘画艺术,其作品展现出催人发奋、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孙过庭在其《书谱》中提到:笔者,形质也;墨者,气韵也。艺术作品,“一要虚怀若谷,只有高尚的人格才能创作出高尚的作品;二要学无止境,只有不断进取才能有所超越;三要持之以恒,画风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辩证否定的过程。”艺术的精妙之处,便是懂得如何将这天地神韵通过其一招一式精深的笔墨功底,呈现于观赏者的面前。仿若古代的剑客用神奇的剑法肃清世间邪恶,雷鸣东先生正是把一种生命的豪气注入笔墨之中,使物质的笔墨转换成精神的“神韵”,涤清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之回归宁静、安详的自然之中。如同他挥洒于纸上的笔墨,坦率真诚,却直指艺术的真谛。让观者不由自主的去寻觅那画作背后久远、旷达的自然世界以及这神奇世界内在的思想及情感。
雷鸣东先生属于性情中人,他在刻苦钻研绘画技艺的同时,亦在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品行。他性格率真、为人坦诚,北方汉子的豪爽和中原人的细腻在他的身上都一览无余,我喜欢他的艺术,亦欣赏他的为人。他那“淡薄为怀,豁达处世,情义无价,笑对人生”的处事原则和人生宗旨,令他在绘画界和艺术圈内享有较好的口碑。他明净的心境、坦荡的性情表露于其作品中,便是一种强烈、雄健、奔畅、苍厚的艺术风貌。雷鸣东先生的绘画依托着中华文化的深厚背景,在笔墨意趣间向我们传达着他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情感。如同绽放在黎明的美丽花朵,雷鸣东先生在万籁俱寂的深夜里默默地播种着,在晨曦微露中静静地收获着。
精摹《清明上河图》长卷
书法作品
篆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