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艺术·大家 丨一个展览,“一件作品”,且看史金淞用“山寨
东方艺术·大家 丨一个展览,“一件作品”,且看史金淞用“山寨版”松树打造的新作品
2018-11-12 20:09 来源:《东方艺术·大家》 文化 /艺术 /艺术家
原标题:东方艺术·大家 丨一个展览,“一件作品”,且看史金淞用“山寨版”松树打造的新作品
一个展览,“一件作品”,且看史金淞用“山寨版”松树打造的新作品
关于复制
展览现场玻璃上的文字
如果你觉得围绕着你的都是苍蝇,那可能你自己是坨屎,所以,赞美你的模仿者吧。
——颜如晶《奇葩说》
四海八荒,总是会有一个人,一定会有这么一个人,他会把你的原作复制得婉转温柔,荡气回肠。
——唐七公子《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韦小宝:”山寨价廉物美,百姓喜爱又买得起,生产者因此吃饱穿暖,为什么要反对山寨呢?“陈近南:”这是为师多年的心愿。“韦小宝:”哦,原来这是师傅一个人的愿望,明白!了解!“
——周星驰电影版《鹿鼎记》
灾难并不是市面上有一百万件盗版,而是盗版这件事发生了一百万次。
——北野武
画龙画虎难画骨,技术易仿,体制难改。此之谓:“Curse To The Late Comer”(后发劣势)。
——《增广贤文》
然而,有缺点的原创终竟是原创,完美的复制也终竟不过是复制。
——鲁迅《战士和苍蝇》
那些作品在三十年前应该是辉煌而灿烂的,然而艺术家无数次地复制自己,隔着三十年的覆辙往回看,再好的原作也不免带点苍白乏味。
——张爱玲《金锁记》
是的,世界是离不开原创的。谁如果要离开自己的原创,就等于离开地球。一个文化生产者可以有模仿,甚至有挪用,但他千万不能抛开原创,去盲目追求复制与山寨。尤其对于刚踏入文化生产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最重要的认识。
——路遥《人生》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中国现当代艺术”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复制"!
——鲁迅《狂人日记》
艺术家史金淞
编者按
“复制”好像不能用简单方法直接切分成好或者坏。面对盗版商对自己作品的“复制”,艺术家史金淞并没有采用维权的方式来制止盗版的产生,而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探讨知识产权的多元化。以展览探讨“第三种复制”的可能性。
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艺术论坛发言
艺术论坛现场 策展人廖廖发言(右)
2018年9月14日,艺术家史金淞、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林州市宣传部部长王献青联合发起的“万壑松风小镇”的新闻发布会在林州启动,试图从内在的生产机制到外观的当代审美,由内而外的逐步实现乡村传统空间的重建与公共意识的改造,从而实现艺术乡建从输血到造血的改变。2018年11月10日,由廖廖策划的“史金淞个展——第三种复制”在白盒子艺术馆拉开序幕。本次展览是万壑松风项目的延续,也是艺术家史金淞最新创作的“一件作品”。
艺术论坛现场 厂商代表
艺术论坛现场 厂商代表
艺术论坛现场 厂商代表
“第三种复制”,艺术家史金淞并没有按照传统展览将自己创作的不同形式的作品根据空间关系进行精心的布置,而是借用大体量的山寨松树,物流箱等堆砌成一个拥满,但又有点文人论道的新的公共空间。除此之外,艺术家同时还邀请了这些制造山寨松树的生产厂商莅临现场,与艺术家,艺术史学者,设计师、收藏家、律师等不同身份的人聚在一起进行一次知识产权问题的探讨。但本次展览并没有呈现一种对立的,批判的立场,而是揭示了一种复杂的“共生的状态”。从这一点来说,艺术家不是一个评判者,而是一个观察者,同时也是一个介入者,展览营造了一个新的公共空间,而这个公共空间,就像是一件集行为、雕塑、影像、装置为一体的一件综合性作品,共同探讨“知识产权”在当代环境下的复杂境域。
据悉,受邀参加本次展览的厂商还可以参加现场的招标会,优胜者可以一起参与“林州艺术乡建”项目——艺术家尝试让此种新的公共关系产生新的创造力。
艺术论坛现场 著名设计师梁建国发言
艺术论坛现场 文学博士汪民安发言
艺术论坛现场 策展人朱彤发言
在“第三种复制”的时代来临之前,曾经有两个著名的“复制”理论,第一种复制是本雅明提出的“机械复制”,技术进步与工业化生产使大规模的艺术品复制成为可能,“机械复制”是大众文化兴起而精英文化陨落的标志。第二种复制是安迪·沃霍尔在作品中不断重复的商业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图像,丝网印刷的复制符号反映了商业化与消费主义对现代价值观的巨大影响。
邬建安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教授
北京盛云创意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侯正华 现场发言
东方艺术大家执行出版人严虹现场发言
今天我们依然面临着机械复制与符号复制的问题,但是当代的“复制文化”的内核与外延都已经发生了巨变,席卷中国乃至全球的第三种复制的浪潮不仅覆盖文化艺术,同时也指向政经体制。
通过工厂化的山寨松树与原创作品的并置,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山寨复制是落后经济体参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捷径,但是也让人思考山寨之路是否也会遭遇瓶颈与困局。技术性的复制在繁荣过后,是否也会带来“后发劣势”?
知名建筑设计师李道德现场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系主任李悦现场发言
著名设计师关天颀
著名设计师刘道华
当原创松树与山寨版同场,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传统文化符号的松树,在传统文人精英的文化语境中,在当代艺术家的视角下,以及在大众文化的消费角度下,所具有的不同的审美意义。
艺术论坛现场
艺术论坛现场 艺术家吕山川
艺术论坛现场 艺术家何汶玦
艺术论坛现场 艺术家邓玉峰
杨君子 国际交流中心主管
当代中国的艺术理论复制、知识产权的复制、经济模式与意识形态的复制曾经带来成功与奇观,今天的我们又要如何面对其深陷的困境?“第三种复制”或许给作为文化生产者的艺术家,如何思考个人处境与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案例。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2018年12月3日。
研讨会现场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左)与艺术家史金淞现场交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艺术论坛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艺术家:史金淞
策展人:廖廖
展期:2018.11.10 - 2018.12.03
下一篇:“私人艺术馆”搬进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