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金城:爱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

2018-12-24 12:18    人气:


金城:爱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

■抱猫的女孩

金城:爱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

■我的人间四月天

金城:爱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

■维吾尔族少女

金城:爱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

金城 教育部本科高校动漫、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协动漫艺委会副主任,广东省美协动漫艺委会主任,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广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

从动漫推手到水墨艺术家,华丽转身:

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国际交流厅,成群观众接踵而至,自从上周正式开幕以来,“动漫新时代——广州动漫艺术40年成果展暨金城艺术作品展”成为了热门话题。作为整个展览的核心人物,金城连日来接待了不同院校的学生观众并为他们导览,其中令他最为感动的是一位递上记录着密密麻麻笔记的小本、请求金城签名的老年观众。“粉丝是动漫艺术家最重要的资源,他们的存在比金钱、比奖项更加重要”。

在与收藏周刊记者交谈中,金城提及最多的是“重构”与“重塑”。谈及目前的创作,他说:“就我的绘画创作而言,目前尚处于重塑自我的转型阶段。”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坚持创作也曾经历无数退稿

在动漫领域的金城,可谓光环无数,著名艺术家詹忠效甚至把他称为“中国动漫之父”。现在问起金城,是什么因素影响到他对绘画情有独钟,也已不确定,但他依稀记得,尚在牙牙学语的他,曾经对满地都是的当时苏联时期的“画报”印象深刻。从此,脑海中植入了对图像的特殊敏感性。在漫漫的成长历程中,他没有老师的直接指导,而是全凭自学。

著名画家方增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版了一本《怎样画水墨人物画》,这本书对他影响很大,让他知道了什么叫“没骨法”,知道了“墨分五色”,他甚至学会了国画的装裱,那时候不只给自己的画托底,也常常帮小伙伴装裱。

40年前的1978年,国家开始恢复高考时,他没有选择这条人人向往的“康庄大道”,而是选择了一条异于常人的路线,三步并作两步地直接走上创作之路。金城回忆说,高中毕业的他,由于勤于速写和坚持不懈地创作和投稿,在经历了无数次的退稿之后,终于获得到出版社编辑的青睐,拿到了连环画创作的“脚本”。“拿到脚本,意味着创作的作品能够出版,这在当时,给予自己的激励是不可想象的。”1983年,二十岁出头的金城在当时赫赫有名的《连环画报》上发表了54幅连环画作品《明姑娘》,刊登在封面和首篇位置,声名大噪。

在那个年代的广东,能在《连环画报》发表作品的,是包括林墉、汤小铭、陈衍宁、詹忠效、卢延光等等为数不多的现在岭南美术界的翘楚。

“如果我当时选择了考美院,个人的视野、格局和观察世界的眼光就会有不同。”金城说。

“求变”是金城艺术轨迹中十分显著的特征。从连环画创作,到以连环画家的优势介入动漫,并成功地推动了中国动漫艺术与产业的发展,金城的每一步都很超前,都具有相当的前瞻性,每一次改变,都是质的飞跃。

“过去太追求人物本身的完美”

2010年,即将迈入知天命之年的金城,开始思考应该以何种姿态重拾画笔,回归自我。搁笔二十多年,自己是否还能找回从前的感觉?尤其是,如何能在有限的生命周期,超越过去连环画时代的自我、超越那个动漫时代的自我?金城迟迟不敢动笔,犹豫与徘徊了三年多。直到2014年,他找到了民国才女“林徽因”这一人物题材,大受感动。他一鼓作气画出《我的人间四月天》系列组画,作品中人物性格十分鲜明,林徽因、梁思成、徐志摩以及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形象跃然纸上,水墨效果亦十分清雅浪漫。该作当年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转型之后初获战果,让他笃定了回归艺术创作的决心与信心。

此后经过一系列人物写生与练习,他的艺术面貌逐渐鲜明。在表现形式上,金城大胆融入西式表现方式,如人脸、衣服暗部的光影等,也通过大量留白来强调东方意韵,呈现出诗人般的独特气质。

“我过去太追求人物本身的完美,受制于人物创作中的的局限而忽略了气氛的营造。《我的人间四月天》和《马克思与燕妮》这两部作品,在气氛的营造方面取得较大突破。”金城还表示,“或许,我还可以再舍弃一些东西。我会努力追求一种新的境界。目前,我的绘画尚处于重塑自我的阶段,重构自己,重塑自己。”对此,记者从这次“写爱——金城艺术作品展”中,一件陶瓷绘画《荷塘仕女》四条屏中,已经感受到端倪,作品的人物略带夸张,画面与画面之间角色相互映衬,即使是背景的荷花,也做到了气势连贯。“我在原来写实的基础上稍稍让它再空灵一些,主观性强一些,从而提升作品内在的意味,追求朴拙一点,稚气一点,追求返朴归真的气韵。”金城补充说。

人物介绍

金城

教育部本科高校动漫、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协动漫艺委会副主任,广东省美协动漫艺委会主任,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广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

对话金城

“作品要有一种情绪的营造”

收藏周刊:在中国画人物画的现代探索中,有强调与西方绘画的明暗、色彩结合的方向,也有直追传统,强调用墨用线的方向,从您的作品中,这两个方面都有所涉及,您能谈谈自己的考虑吗?

金城:西方的线跟中国的线确实不一样,中国的线具有主观生发的痕迹,西方艺术家的线,相对会追求客观的表现并强调与结构的关联性。在我的意识和观念当中,对西方绘画的线始终抱有一种强烈的敬畏之心,我不会排斥,我会刻意去学习和借鉴。

收藏周刊:作为一个出版人,几十年来你通过金龙奖、漫友杂志、举办全国动漫美展等等媒介,捧红了包括夏达、本杰明、聂峻、阿梗等不计其数的漫画明星,他们各自的风格,各自的漫画形象,都会经过你的策划、定位和指点。从而,他们的作品或角色成为畅销品,成为青年人中的流行品牌,这期中蕴含着你个人化的艺术主张和审美取向,我想,这些经验接下来会对你个人创作形成什么样的影响?

金城:成功的模式很难复制。实际上,这些经验大多无法应用于我的自身,因为每一个创作者都具有相当独立的特征。我会努力寻找自身所具备的有异于其他人的个性化的特质,找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并赋予自身的作品品格,唯有如此,才能产生自身的艺术价值。

收藏周刊:在具体创作中,如何与以往动漫领域中的优质资源进行结合?

金城:我会尝试在下一步创作中,勾勒出独特的人物形象,塑造成符号化的角。很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进行动漫化的角色介入,从而形成可以衍生的lP品牌。

收藏周刊:在您的几个系列作品中,都带有爱情的元素,这是有意的吗?

金城:我一直认为,作品需要有一种情绪的营造。爱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也是人人都能表达的一种情绪。爱是我这次展览的一条主线。应该说,未来的创作不一定都会围绕爱,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我会通过作品来传达人的情绪,艺术品最终追求的,应该是形而上的,不在乎画面内容用笔用墨如何,造型美不美,而是能给人传递或渲染一种怎样的情绪,传递怎样的信息,从而达到与观众的共鸣。

【温馨提示】

金城带你看展览的下一场时间:2018年12月31日下午2时30分。

地址:麓湖路13号广州艺术博物院国际交流厅

 

金城:爱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

■马克思与燕妮(138X68cm)

金城:爱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

■金城画印度

金城:爱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主编、博导

金城:爱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

现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

金城:爱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

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

作为中国动漫发展中的核心人物,金城始终与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发展紧密相扣,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认为,广州给予了动漫、乃至金城发展成功的土壤。而《美术》主编尚辉则认为金城笔下的作品揭示了对社会性人物的至深解读。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则表示,在金城的作品里,感受到生活的另一种温暖和温情。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尚辉: 写意最能抒发 的是精神的表现性

中国画独立的审美特征,恰恰在于能够通过笔墨超越对画面形象的表达,写意性并不仅仅是笔墨行笔的状态,更是从笔墨之中抒发出来的一种富有直觉性的精神表现性。金城在《我的人间四月天》绘本中的《英伦初遇——林家有女初长成》《在巴黎的一些日子》和《寂静的一段时光——香山庭池》等画作,或都可作为单幅独立的中国画来品赏,因为,其画面通过枯湿浓淡的笔墨而进行的写形与造景已相当完美,而这几幅画面内容与切景的跳跃,也颇似电影蒙太奇的镜头组接,充满了叙事的丰满意象。这表明,金城从漫画、连环画向中国画的华丽转身,早已将中国画表现人物的笔墨精神了然于心、信手拈来。

笔者极其喜爱金城的那些旅外写生。整体看,这些在异国他乡的里弄街角所捕获的生计之中的人物,是一位“他者”域外行旅印象的一鳞半爪,但这些片断却因肆无忌惮的笔线而充满了绘画性的创造意趣,其形象未必写实,却是在观察对象的过程中进行了想象性的发挥,而笔墨虽也未必完全符合传统套路,但一定是最有真实激情的扫掠和提炼。这些画作的精彩,显然在画家对生计之中的人的各种情态的生动捕捉,具有西式造型素养的笔线将形神与率性完美地融为一体,尤其是一些并未完全勾画出的线,颇有“笔所未到气已吞”的气象。这些画作的美感,还来自于对不完整性的追求,正像塞尚的画,以常人看的不完整却成为他对恰到好处的完美的崭新判断,那些不完整其实是激发读者去完成想象的技巧与路径。

当然,这些率性而发的原生态人物形象,让人们也充分体味了金城对于人的深刻理解。其“笔所未到气已吞”早已不单纯是写意用笔的问题,而是对于人物形神本体理解的单纯化淬取。这种对于人物形神的自如驾驭,也恰恰揭示了作为一位连环画家对于人物形神的长久锤炼以及对社会性人物的至深解读。

梁江:广州是中国动漫艺术40年的最佳土壤

谈到40年中国动漫艺术之路,有一个前提是我们回避不了的,这就是连环画。金城上世纪80年代初画出《明姑娘》的时候,连环画正是大热。就以《明姑娘》这套连环画为例,同一个脚本,1984年前后同时就有不同出版社的六七个版本。有人美版、长江社版、上海美术社版,辽宁版也有不同作者的。记得作者有李鸿飞、钱定华等,江西的连环画大家丁世弼也画过一个版本。连环画最热的时候,广东的《周末画报》风行全国,“乐叔和虾仔”家喻户晓。但在电视及其它媒体兴起的大变迁中,连环画、宣传画、年画都衰落了。这是时代的变化,谁也没有办法阻止社会的变迁。这里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热潮退却,为什么其他人没能继续走下去或闯出新路?只是金城很成功。

我想,思考一下金城何以成功,金城的成功带来了什么启示?这样或对今后广州和广东的文化发展有启迪。

金城的成功,是他敏锐地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先机,把握到时代的脉络,很快从连环画转成漫画,然后发展为动漫。这一切,都与他南下广州连在一起,广东这方热土给了他最适合的条件。

为什么动漫在广州能发展蓬勃?我们首先要看看近代以来岭南文化的深层特点在哪里?广州是千年商都,最发达的是市民艺术和平民文化。在向工业化迈进,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大变革中,广州这样的开放城市最有变革意识,新鲜的市民文化最具活力,这种土壤才会孕育出新的文化艺术。想想近代以来的岭南画派、广东音乐和粤剧,是不是这样呢?广州美术界90年代出现“卡通一代”。那时候从日本进来的卡通文化,不只影响了一代人,在广州的黄一瀚等人已敏感地把握到新都市化的文化特征,“卡通一代”只能出现在这样的土壤中。

金城必须要从北方到广州才可能成功,这里是动漫艺术发展的最佳土壤。广州都市文化、平民意识的传统,加上改革开放先行地,诸多因素为新艺术形式提供最合适的生长土壤。广东有天时、地利、人和诸种条件。金城从连环画转成动漫,只有在广州才有这种开放氛围,才有这种强盛的社会需求,才有所需的产业条件,也因此才有成功的可能。

还应当说,金城还有他特有的人格魅力,有他独特的个人优势。他是北方人,外表很憨厚,但内心很灵秀、很聪明,这种特质更多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用线很灵活,水墨多变化,造型能力强,素描功底也不错,他的成功还有个人一直很努力的因素,最根本的原因是时势造了英雄。

广东的美术,是这里所有文学艺术品类中最强的一门。进一步说到广州美术,最值得抓的是动漫和速写。如果抓住这两点作好规划,会带动广州的艺术文化在很短时间走到全国前列。希望文化界和动漫艺术界能进一步讨论,把金城这样的案例和经验尽可能梳理归纳,让广州和广东的文化发展得更好。

卢禹舜:从金城的作品中感受到生活的温情

从金城兄的眼中,可以看到孩童般的热情,也可以看到人事物不为人所知的另一种丰富,更可以感受到生活的另一种温暖和温情。《我的人间四月天》是金城兄的最新创作,谁也没想到,在搁笔卅年之后,他竟然一气呵成创作出超越自我的全新力作,令人咂舌。

金城兄过去的作品,比如20 世纪80年代《连环画报》封面上的作品《明姑娘》,以及之后的《一个女兵的来信》等,无不以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见长。这次新作中对民国传奇才女林徽因的角色塑造,作者除继续捕捉那些既能表达情节、又能反映内心世界的外在元素之外,刻意强化人物肢体语言与情绪变化,透过人物心灵之窗—眼睛,让我们去体味主人公丰富却不夸张、内敛却又充满情怀的矛盾性格,仿若可以嗅到那个时代年轻人的呼吸与脉动,做到了画有尽而意无穷。

《我的人间四月天》气韵生动,画面构思巧妙。如一幅在庭院中林徽因为梁思成缝补领带的画面,虽没见一针一线,但仅凭主人公生动的手势和神情,便见细节,一个大家闺秀的优雅形象跃然纸上。让人物很接地气,但又不同于那些把林徽因描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神”的其他同类题材创作。这一切得益于作者对生活的深入洞悉与体悟,没有深厚的思想与扎实功力是无法雕琢出如此生动瞬间的。

虽然金城兄中途有过搁笔,但他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却从未停止,他作为艺术家最宝贵的真诚与敏感始终都在,正是在从事动漫创作研究与做出版人的工作经历中,金城兄重新审视、定位了自己,并在参与大量的国际艺术交流活动之余,找到了自己全新的艺术坐标——并且是在蔚为大观的世界艺术坐标系中。

上一篇:敦煌主题艺术时装汇演亮相香港

下一篇:鲍少游画稿回归故里百幅画稿尽显著名画家艺术追求

新时代新闻的横空出世,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站位高、格局高,立意全球眼光,报道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