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艺术机构的教育本质是什么?

2019-06-14 16:00    人气:

  前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曾说过,教育是“我们能用以改变世界的最强大的武器”,中国著名学者王国维亦云“然其教人也,则始于美育,终于美育”。2018年11月2日至3日,以“艺术机构的教育本质”为题的国际美术教育大会艺术管理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校史馆西厅如期而至,本次论坛力邀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34个机构的重要学者、专家、机构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共45位正式参会嘉宾,不仅是百年校庆之际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高等美术教育国际顶级学术盛会——国际美术教育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创办以来成功举办的又一项重量级国际学术研讨活动。

艺术机构的教育本质是什么?

中外与会嘉宾合影

  论坛开幕伊始,本次国际美术教育大会秘书长、艺术管理论坛中方主席、学术召集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余丁教授首先发表致辞欢迎国内外嘉宾的到来,并向大家介绍论坛基本情况。“今天,教育是所有艺术机构的终极目标,这就意味着包括博物馆在内的艺术机构都具有教育的本质。艺术机构的管理者不可避免地要为教育做出努力,艺术机构正在、也必将在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将围绕‘艺术机构的教育本质’这一主题,通过两个板块的15位嘉宾发言、三场圆桌讨论,以及一场实时连线的全球艺术管理教育大会筹备会的举办,从多个维度展开深入研讨和对话交流。”   

  新时代下 艺术教育及艺术管理者的新思考

  教育是文化机构内部秉承的核心信条。然而数字化一代的年轻人更习惯于从互联网、虚拟社交平台等途径获取信息,面对新时代的变革,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教育机构该如何提升其社会职能,如何与时俱进的配合更广大受众的终身学习成为艺术教育机构及艺术管理者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荣休教授、前艺术管理系主任、美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AAAE)前任主席简·杰弗里(Joan Jeffri)女士在以《教育在艺术和文化机构中的多维角色》为题的发言中强调,教育是文化机构的本质,它可以促进批判的思维、创新、合作。“认识其自身在教育方面的使命,并在社会和世界发展中扮演多维角色,是机构应当秉承的最重要的信条。”同时,杰弗里指出,尽管艺术机构强调社会的公平正义,但在传统机构和体系当中,艺术机构仍是被边缘化和处于劣势的。“所以,艺术机构必须为自己发声,持续运用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形成跨界对话,激励创造和创新,并且特别关注教育项目的管理和营销,这对于艺术机构扮演好在社会教育领域的角色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在艺术与人文学科的建设上,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胡安·克鲁斯(Juan Cruz)着重强调建立更具现代性的跨学科联盟。他以《探索艺术与人文学科的关系网》为主题,通过对艺术与人文学科发展方向、艺术与人文学科背后的价值观与责任,以及其现阶段发展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阐释。“在电视、电影、出版、游戏以及一些创新产业飞速发展的当下,艺术与人文学科必须与之相应发展,从而履行其对社会和整个人类发展的责任。”但克鲁斯教授同时指出,人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应该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在研究现代性的同时,应有能力将自己从所处的时代中抽离出来,用更具历史观的视角去看待当下,才能更好地理解艺术与人文学科的现代性,从而对艺术与人文学科的关系网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探索。”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文化艺术的创新和组织”研究生项目主任的卢卡·赞(Luca Zan)教授同样引导学生从全球化视角看待历史。他通过《艺术教育中的文化遗产与文化管理》为题介绍了博洛尼亚大学艺术管理课程,探讨如何正确开展历史和文化教育。“现在的学生对自己的传统不够了解,对外界就更知之甚少。我们的教学希望呈现一种全球语境,以及教会他们对于历史的思维方式,建立起文化遗产、历史、组织之间的关系。”此外,卢卡·赞还在发言中强调了其对“艺术管理”的理解,“我更习惯用Art Management,而非Art Administration。前者更多强调‘组织、管理’本身,即如何在工作中设计、策划及分配。而后者更倾向于行政构架,也往往让人直接产生关于‘赚钱’的联想。艺术机构及其管理需要丰富其人文内涵,从而实现其社会教育职能。”

  谈及艺术管理,就离不开“领导力”的话题,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荣誉教授克劳斯·西本哈尔(Klaus Siebenhaar)先生以《艺术教育与领导力》阐释了艺术机构如何通过形成有效的领导力,发挥其在社会中更多元和重要的作用。西本哈尔教授认为,领导力主要是为了促进创造力,而不仅是关于管理。对于艺术机构管理者而言,领导力更是使命、视野和价值观的反映。这些要素直接作用于机构的定位、运营和艺术教育的成果。“在全球化视野下与跨文化思维的今天,我们不再需要附属的艺术机构形式,我们真正需要有领导力的管理者来创造人类亟需的精神栖所。”

  “大美育”——艺术教育向社会美育的外延

  如果说艺术教育是对人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那么美育则应该是直接关乎“人”的培养。随着不同文化艺术机构对于艺术教育的不断关注,艺术教育也不断突破其狭义的概念,丰富其多元化内涵,在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社区建设等维度呈现出更多崭新面貌。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余丁教授以《聚焦美育:中美博物馆的对话与合作》分享了关于艺术教育到社会美育范畴的思考。余丁教授指出,不同于西方美育,蔡元培先生首先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其出发点是改变国民素质,强调国民性,因而中国美育的兴起是中国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首个博物馆机构的成立——南通博物苑也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建立在于“开化明智”,使之成为美育渗透的一个载体。

  在谈及中美博物馆机构的美育工作与交流方式时,余丁院长认为,现阶段中美博物馆之间的交流方式已经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藏品交流、展览交流,到现在人员与管理方式的交流;由实物与操作和行政管理体制的交流对话,转化为对于人才培养的对话;由中国博物馆同仁们出国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变成了一种经验的分享。由此,余丁院长指出,当代博物馆教育应该关注两大焦点:对思维方式的训练与塑造,和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这就将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教育活动,上升到了更多‘关怀活动’的层面,更强调对于‘人’的塑造和培养。”余丁教授强调,“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途径,而美育是育人的一种途径。”

  同样关注美育课题的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赵力教授以《机构创新与社会美育》为题,从社会需求和机构创新的角度阐释了二者在促进美育发展中相辅相成的互动作用。” 以北京、上海、湖南等地的博物馆机构及文化艺术活动为例,赵力教授指出,当下中国人民对于文化的需求大幅增长,无形中促进了文博机构在接待能力、内容呈现、经营策略、观展体验等方面工作的创新与提升。同时,一批民营和新形式的文化艺术机构也积极拓展其教育职能,通过更好的美育服务争取将人流转化成消费人群。他特别列举了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毕业生创建的“涂思美育”、“青年艺术100”等机构以公益为宗旨设置的创新教育项目,这些项目对常设机构进行社会美术教育的补充,在将学术资源进行整合、转化成社会美育的公共资源方面,有着长足的优势和突出的贡献。赵力教授最后强调,“针对社会需求的变化事实,归根到底,还是要看我们艺术教育的对象是小众精英的,还是服务公众需求并带动社会审美提升和社会美育发展的。机构的教育本质应该指引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新方向和社会美育的新态度。”

  奥地利新丝路协会的副主席昆特·皮特尔(Guenter Pytel)将艺术、社区、管理放入城市语境中,他强调,一个城市不仅要解决其物质层面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还要解决精神层面的人文环境营造问题,艺术是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以《艺术融入智慧城市:规划与管理》为题,昆特·皮特尔诠释了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概念,它由智慧商业(Smart Business)、智慧生活(Smart Living)、智慧教育(Smart Education)、智慧社区(Smart Citizen/Smart Community)、智慧政府(Smart Government)、智慧基础设施(Smart Infrastructure)、智慧社会流动性(Smart Mobility)、智慧环境(Smart Environment)等部分组成。他指出,丝绸之路秉持的和平、开放、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也可以融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在中国,存在大量土地被浪费的问题,如何更好的规划社区及艺术机构,为土地赋予新的生机,让艺术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艺术是一门通用语言,不仅能够为当地的居民找到与城市沟通的语汇,更能为不同国界和文明间的人们提供新的对话平台和方式。美中文化协会——百人会附属文化机构主席杨雪兰女士以《通过儿童美术教育搭建中美文化交流桥梁》为题,通过介绍在音乐、舞蹈、美术等领域中开展的中美青年教育项目,为听众提供了用艺术与教育活动搭建中西方文化交流平台的成功参照。以与中央美术学院共同在纽约举办的“欢乐春节·艺术中国汇”项目为例,杨雪兰强调,“跨文化的美术教育及交流活动不仅能够提高两国青少年儿童的艺术和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改变了美国各个阶层年轻人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认识。青少年是国家和地区间了解和交往的新希望,当他们通过艺术教育获得了与世界沟通的新渠道,艺术教育就不仅具有当下的意义,还能够作用于未来。”

  在艺术教育不断完善其社会职能的同时,也得到了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培养艺术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的持续关注和助力。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秦文以《支持美育工作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为题,与听众分享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成功案例。秦文女士介绍,艺术基金的资助项目包括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对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的资助,以及对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的资助。“作为推动我国艺术繁荣发展的新平台、新机制,国家艺术基金也将继续支持美育工作,努力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扎根时代生活、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而积极探索、创新实践。”

  非盈利机构的改革与创新 以三大博物馆为例

  一直以来,教育都是博物馆机构重要职能之一。而对于受众的研究与分析,如何组织和设计更好的活动环节以有效实现这一功能,是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持续思考的话题。来自大英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台湾美术馆的专家分别分享了他们对于这一议题的思考。

  用心的策划与宝贵藏品的精妙组合是吸引参观者走入博物馆的重要原因,也影响着参观者对于艺术感知力的培养。英国大英博物馆中东部助理部长欧文·芬克尔(Irving Finkel)围绕着《策展人之维:培养儿童对博物馆古代艺术的兴趣》主题,通过对大英博物馆儿童古代艺术教育案例分析,以博物馆管理者的角度阐释了关于儿童以及成人艺术兴趣培养的独到见解。“我觉得这是一个关于如何讲述故事的命题,”芬克尔先生认为,艺术教育的趣味要胜于一般意义的说教。以其馆藏刘易斯象棋与《哈利波特》中下棋镜头的结合为例,芬克尔强调为观者营造“情景代入式”的感受。此外,博物馆艺术熏陶的力量不止于博物馆内,书籍影音也是传递信息的有效方式,从而潜移默化培养人们对于艺术的兴趣。总言之,博物馆管理者要做到多方位的考虑,从观者的角度、兴趣点出发,让观者更好的参与其中,寓教于乐。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从创始之初就是全球现代艺术博物馆发展的风向标,并在当下不断调整方向,适应时代发展。来自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诠释、研究和数字学习部的主任莎娜·伯丁逊(Sara Bodinson)女士以《现代艺术博物馆公共教育80年:我们的历史和未来》为题,探讨了在数字化时代到来时,博物馆美育的职能变化和发展方向。伯丁逊指出,对于观众行为的学习和研究是制定美术教育内容的重要依据。同时,活动的设置要具有“可及性”,即秉承非营利机构实现社会教育价值的宗旨,为不同受众提供平等的教育。例如,对老龄群体、残疾人士、阿兹海默症患者等群体的关注和项目策划。除此之外,伯丁逊教授还格外强调数字化技术和多种传播方式在博物馆美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用线上传播的方式辐射更多人群,消除没有来过的人对我们的一些误解。并提供更多的免费资源,可以让更广泛受众了解我们的机构和藏品。”“博物馆只有不断地将研究与评估工作融入到自己的实践中,才能够更好地挖掘公众的美育需求,达到良好的美育服务体验,最终将博物馆自身的价值观传递给每一个关注博物馆事业的公众。”

  台湾台南艺术大学荣誉教授、台湾美术馆前任馆长薛保瑕女士在其发言《跨越单向的年代——美术馆与艺术教育的交融》中分享了其在任职期间在美术馆转型以及国际化领域的相关案例及经验。薛保瑕强调,“国际化不是指艺术家的来源,而是指美术馆机构以国际视野和国际化的运营方式策划和呈现活动。”针对台湾美术馆欠缺对于亚洲艺术的深层讨论的问题,薛保瑕女士举办了第一届亚洲艺术双年展以讨论亚洲艺术的现代性,通过对外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更好的认知本土文化状态。薛保瑕女士还强调,艺术机构是文化艺术的推动者,通过美术馆这样的文化艺术场域创造一种活动方式,可以让艺术受众在这里留下片刻记忆并在最后转化成为跨越单向的历史素材,从而达到一种延续的目的,这也是美术馆在转型年代中的又一重要角色。

  艺术市场与艺术教育:商业机构的美育职能

  随着社会美育的普及以及公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层面的需求不断提高,包括画廊、拍卖行等在内的相关商业机构也逐渐将注意力转向艺术教育。另一方面,在探讨拓展艺术机构社会教育的多重维度的同时,也必将离不开上述机构的介入。如何均衡艺术市场与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良性互利发展,也是在探讨艺术机构和艺术教育时不可忽视的问题。

  荷兰国际艺术市场研究学院主席、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奥拉夫·维苏斯(Olav Velthuis)发表主旨演讲《艺术教育与艺术市场》

  在题为《艺术教育与艺术市场》的主旨演讲中,荷兰国际艺术市场研究学院主席、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奥拉夫·维苏斯(Olav Velthuis)先生着重探讨了全球艺术市场语境中的艺术教育问题,并特别关注商业画廊承担的对多样化的观众开展当代艺术教育的角色。维苏斯教授认为,“尽管画廊常常被视作商业机构,但应该认识到,它们同样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角色,这一点是由艺术市场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而回答‘为什么艺术市场需要艺术教育’这个问题,则是讨论盈利性机构教育功能的一个关键步骤。”他还特别指出,因为艺术——尤其是现当代艺术——的价值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盈利性机构对于艺术作品的阐释能力和必要性不亚于博物馆,因此,前者对在全球艺术世界中共建一个健康的环境至关重要。

  苏富比艺术学院(Sotheby's Institute of Art)自1969年成立以来,现已成为艺术商业教育领域的领头羊。本次论坛邀请到英国伦敦苏富比艺术学院艺术商业研究主管伊恩·罗伯森(Iain Robertson)先生,他发表了题为《新艺术与新市场》的主旨演讲,对全球当下形成的新经济和文化秩序进行概述和考察。在提到中国的艺术机构时,他指出中国有能力也需要为形成新的世界文化中心做出贡献。“300多年来,我们一直将现代艺术与西方的进步联系起来。比如,油画、现代主义……而如何因地制宜将原生态的当地文化自发地向现代艺术演变,就如同从张大千到中国现当代艺术,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也是世界范围内现代艺术面临的问题。”此外,罗伯森先生还特别提出,希望来自中国的收藏家能为今天的全球艺术市场带来新的变化,并在21世纪的新市场中发挥更大力量。

  作为中国艺术品行业领先企业的负责人,嘉德文化集团、嘉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寇勤先生以《嘉德文化与教育发展战略》为题在论坛上发表演讲,提出盈利性机构最大的成功在于将艺术品交易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寇勤先生表示,“目前人们对于拍卖的认识还过分狭窄,仅仅注意到艺术品市场天文数字一般的拍卖价格,却未曾认识到这些市场价值从根本上源于‘教育’。”他介绍道,在嘉德拍卖启动之初,嘉德集团举办了一系列讲座、宣传、出版等教育活动,意在解答“文化遗产是财富还是糟粕”、“艺术品究竟有没有价值”、“艺术品的价格规律”等问题,完成一种知识的普及;嘉德集团还并特别推出了“艺术品投资”的概念,旨在吸引更多人群对于艺术品市场的兴趣和关注。他特别指出,“对艺术的热爱,是支持艺术市场发展的根本。”他重点介绍了新近落成开放的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及其举办的学术展览、儿童教育活动,以及嘉德集团的文库出版项目、线上线下的国际艺术课程等,分析盈利性机构如何整合资源,建立特殊的教育渠道,以形成全方位的?化艺术产业的链条,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

  中外专家圆桌会议 思想碰撞共商未来

  本次艺术管理论坛除了15位嘉宾精彩纷呈的主旨发言之外,还邀请包括美术博物馆、拍卖行、艺术园区创始人、艺术基金会等相关机构的专家以及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的领导和学科带头人共同参与圆桌讨论。

  以“观念转换:艺术机构的多重角色”为主题的圆桌会议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讲师陈旷地博士主持。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管理》主编、董峰教授,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常务副主席张蓓荔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林一教授,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赵旭先生,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教授马菁汝女士,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名誉主席、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特聘专家、星海音乐学院特聘教授谢大京先生,北京西班牙文化中心-塞万提斯学院院长(西班牙)易玛·孔萨雷斯·布依(Inmaculada González Puy)女士等嘉宾纷纷从自身的专业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出发分享了各自建树。

  由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林一教授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讲师冯雪博士共同主持的圆桌讨论围绕“创新实践:从中国经验到全球视野”展开。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党总支书记、博士生导师和云峰教授,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管理系党总支书记、博士生导师孙亮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陈淑霞教授,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朝霞教授,星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周晓音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郑勤砚副教授,以及参与连线的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林宏鸣教授纷纷参与讨论并发言。

  以“重构与再造:艺术管理教育的未来使命”为主题的圆桌讨论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张正霖教授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办公室主任康俐主持。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单增教授,观唐艺术区的创始人李保刚先生,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院长兼党支部副书记王凤苓教授,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院长张旭教授,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助理、艺术管理学系副教授吴杨波,沈阳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党支部书记兼负责人高丽娟教授,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系主任于建刚教授和尚8文化集团董事长余博女士相继发言并参与讨论。

  美、中、欧三地连线 筹备全球艺术管理教育大会

  为推动全球艺术管理教育合作发展,本次论坛现场参会代表同时与美国艺术管理教育协会(AAAE)和欧洲文化管理与政策联盟(ENCATC)领导人进行实时全球连线,共同探讨未来全球艺术管理教育的机遇和挑战,并商议举办“全球艺术管理教育大会”的筹备事宜。

  本次筹备会发起人兼主持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教授在接受专访时表示,高度的国际化,搭建全球平台,拉动中国艺术机构和艺术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是我们计划举办“全球艺术管理教育大会”的初衷。另一方面,正如同习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所启示,我们也希望能够在保留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从更高的视野层面考虑构建全球艺术机构与艺术管理的共同体,从而促进平等对话和交流,有助于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共同保护和相互尊重与理解。

上一篇:嘉利艺术馆揭牌开启艺术市场新模式

下一篇:用艺术延展科学之美

新时代新闻的横空出世,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站位高、格局高,立意全球眼光,报道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