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教育维权专题
目前,许多职业证书都对大学生打开了门户,不仅放宽了报考条件,许多还主动上门,走进校园进行主动宣传和推广。但是,并非“放上桌的都是好菜”,有些价格昂贵却社会认可度低,有些看似好考好过,却只是圈钱的工具,并没有实际的竞争力。这些证书中的“垃圾食品”是需要特别警惕的。
因此,学生在选择认证时,一定要首先从证书的社会认知度和含金量两个方面来考虑。
社会认知度是指证书是否被用人单位接纳,接纳程度如何,以及企业能否通过证书直接确定量裁应聘者的量化机制(所谓量裁是针对应聘者的证书直接可以确定应聘者学到什么技能,该拿多少薪水等)。含金量则是证书的定位是否准确,是否能够针对特定的技能。......【详细】
要问,是指咨询时,考生不能全盘接受培训机构的介绍,要有自己的想法,要结合自己的需求多提问,比如培训机构的资质,教师的学历和学术水平,收费情况等。有的培训班广告里打出的价格低廉,但考生一旦入班学习,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立刻出现,让人不堪忍受。
要听,是指多向周围的考生、同学打听培训机构的口碑。很多培训机构已经存在数年,有何优、缺点,其师资是否具有相应水平,其教学管理是否严格,都在考生中留有印象。无论是公务员考试,还是司法考试,亦或是注册会计师考试,由于考生众多,有很多考生参加过培训班,所以,多向他们打听情况,听听不同考生的评说,非常有必要。
要看,是指考生要亲自到培训机构去看一看。有的培训机构会举行校园公开课,也会组织教师编写辅导材料,考生可通过听公开课,翻阅辅导材料...
【详细】
不要轻信,是不轻易相信培训机构的宣传。有的培训机构以高通过率、保通过吸引考生,考生不可轻信。高通过率有可能是一种数字游戏,是可以通过数字的组合计算出来的。“保通过”的承诺,不问考生基础,更不可信。
不要盲从,是指有的考生见周围的人都去上培训班,自己也急急忙忙交钱上课。其实,每个考生情况不同,有的考生家里经济状况优越不怕花钱,当全职考生,可以泡在培训班里;有的考生是在职人员,复习时间有限,希望参加培训班多掌握一些学习技巧;还有的考生可能只是某方面知识有欠缺,需要弥补等。总之,不同的考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考生不要盲从。要结合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要上培训班......
【详细】
按照要求,国家计划从2009年至2011年,利用3年时间推动各地完成证书查询系统建设工作,建成覆盖所有地方和大部分行业的证书网上查询服务系统。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经搭建好全国联网的职业资格证书查询系统,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也将和高校学历证书一样,可以在网上一查真伪。目前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证书查询系统已经建设完成,正处于试运行阶段。两个网站(和)将向社会提供统一查询。
职业资格证书网上查询服务的开通,实现了职业资格证书网上查询功能能够有效防止和打击假冒职业资格证书行为,维护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公信力起到积极作用。各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还将不断完善职业资格证书查询系统的运行,通过职业证书的网上查询来打击假冒伪劣证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