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虽好须会讲 政协专题协商咋让“文化自信”更坚定
中国网5月24日讯 (记者 张宁锐 秦金月) “我举了很多次手,终于有机会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23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专题协商会,全国政协委员陈凯歌争取到了发言机会。
30位委员和地方代表、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言。中国网政协频道(微信号:cppcc_china)记者环顾会场,名流云集,白岩松、冯双白、刘兰芳、张国立、陈凯歌、单霁翔、姚明、海霞、樊锦诗……是什么事让他们汇聚一堂,如此卖力地争取发言机会呢?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提出三个自信之后,习近平再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5月23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专题协商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会议并讲话。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在这次专题协商会上,委员们认为,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故事是最好的载体。故事是直接经验的文化描述,承载着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要通过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讲好当代中国故事,帮助公众深刻理解并坚定“四个自信”。
但是,横向对比,我们却鲜少有诸如《速度与激情》系列、《摔跤吧,爸爸》等脍炙人口、传播力极强的作品令全世界的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关注。难道中国没有好故事,没有好的传播平台吗?
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认为,当下中国不缺好故事,也不缺好的传播平台。制约中国好故事、好声音传播的一个重要瓶颈,就是缺少好翻译。
朱永新说,翻译有四“难”,一是中国重要典籍的误读和误译“难防”;二是核心思想文化术语的翻译“难规范”;三是翻译人才“难整合”;四是对外传播效果“难评估”。翻译不仅是语言的交流,也是异质文化的交流和角力。
朱永新建议,要研究我们在哪个层面建立中国的话语体系,弄清楚哪些“经典”适合、需要对外传播,决不能不计成本地求大求全。
“经典”来自各行各业
什么样的中国故事称得上“经典”?来自各个行业的委员们都奉献了自己行业的精彩故事。
全国政协委员樊锦诗说,莫高窟及藏经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以超越时空的非凡魅力,成为丝绸之路上最璀璨耀眼的一颗明珠。今天依然是当代中国精神文明传承创新的重要资源。
全国政协委员王兴东说,要用电影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他建议,在即将迎来人民政协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有必要全面再现各民主党派响应中共“五一口号”参加政协会议,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讲清人民政协故事就是讲明白新中国诞生的故事。
全国政协委员单霁翔介绍,2016年故宫博物院的观众数量超过了1600万人,再次刷新世界最高观众量记录。为了实现“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故宫博物院要在2020年,即紫禁城建成600年时完成两项重点保护工程。一是为时18年的“故宫整体维修保护”工程,二是为时8年的“平安故宫”工程。
全国政协委员于海则关注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在今年6月初初审国歌法的法律案。他说,国歌的创作有故事,传唱有故事,确立为代国歌有故事,正式确立为国歌有故事,写入宪法有故事,国歌立法也有故事。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国歌记忆,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国歌故事。
全国政协委员陈凯歌深刻分析,“对改革开放这样一个千年一遇的伟大壮举,无感无言无所谓,那才是真正愧对时代的大问题”。陈凯歌建议,电影产业也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一年七百多部电影,很多质量不高,需要去产能,挤掉泡沫,提高门槛,尊重艺术创作规律,最终落实在提高影片的艺术质量上,做精做强,使中国电影真正具有竞争力。
正如全国政协常委杨胜群所说,讲好中国故事,一定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故事。而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故事,关键在于讲出和讲清这个理论的“中国特色”,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所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二是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所具有的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主流文化也有强大的市场空间
故事虽好,却又让人不免担心,这些“又红又专”的素材在商业化的市场中有人关注吗?
全国政协委员张国立用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己是怎么从文化不自信到找到文化自信的体会。张国立最近参加了两档节目——《非凡匠心》和《见字如面》。最初,大家都没有底气,担心这类的节目是否有人观看,甚至已经做好了点击率不高、收视率不佳的准备。没想到《见字如面》在网上推出之后,单期点击量超过了7000万,参加讨论超过18亿人次,75%的观众是29岁以下的青年。《非凡匠心》的收视率0.94,这一成绩也可喜可贺。
据此,张国立认为,主流文化同样有强大的市场空间,有观众的强烈需求。讲好中国故事,讲好红色题材的故事,同样是有市场的。我们常说,网民就是人民,要相信人民,相信人类文化主流价值的力量,相信主流就是主流,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所以他建议,我们应该挖掘更多的红色题材在互联网上推出,要相信市场在配置文化资源时起到的正面作用,这样才能让主流文化在竞争中重新占领空间,才能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壮大中国故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张国立说:“中国不缺好故事,关键是怎么坚定自信地讲好它,我们自信了就一定能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故事讲好了,就一定有文化自信的底气。”
传播中国故事底气何来?
好故事有了,底气也足了,如何更有效地传播出去?
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海霞,也是一位来自一线的新闻工作者。她建议,要把握传播规律,创新传播模式,善用微视频和新媒体。传统媒体只要加强创新,主动出击,积极把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贴近对象的需求,很多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展现,甚至还可以成倍地放大,为讲好中国故事开辟一片新的空间。
同时,还要把握时代精神,表达时代需求,拥有善于发现的眼睛。专题片《大国工匠》的创意里面就蕴含着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而且找到了传统的中国精神和我们当代时代精神的结合点,契合了时代的需求。这个创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当下和时代深刻理解和挖掘的过程。有了这种挖掘,我们就会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才能更好地讲述讲好中国故事。
听取了委员发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说,全国政协围绕“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这一主题开展专题协商,体现了真挚的文化情怀和自觉的文化担当。
从2014年起,全国政协对文化领域议题的关注,年年不漏,而且还都是高层次的协商议政平台。推动文化繁荣、文化自信,全国政协和各级政协组织的努力从未停止过。
上一篇:广西:举办涉企法律法规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