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一个海洋,就会有鲸鱼生长”——广州海格通信“凤凰涅槃”启示录
新华社广州5月28日电 题:“创造一个海洋,就会有鲸鱼生长”——广州海格通信(002465,股吧)“凤凰涅槃”启示录
新华社记者刘宏宇
27年前,她是一家穷困潦倒、人均负债近10万元的国企;如今,她成了一家年销售额超过40亿元、利润总额达6亿元的高科技制造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技术创新与军民融合,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凤凰涅槃”,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优质上市企业。
(小标题)混合所有制改革:“营造一片天空,就会有雄鹰盘旋”
“创造一个海洋,就会有鲸鱼生长;营造一片天空,就会有雄鹰盘旋。”1996年,21岁的余青松从华中科技大学无线电专业毕业,来到广州无线电集团,从此又度过了人生的另一个21年。
“我见证了企业走出困境、起死回生的历程,也伴随着企业共同发展壮大。”如今已是海格通信总经理的余青松感叹道,他既是这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
海格通信起源于1956年始创的国营第七五〇厂,这家国企有着60年军工产业历史。但由于体制机制以及市场等原因,七五〇厂逐渐衰落,至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最困难时期,人均负债近10万元,当时被戏称为“10万负翁”。
痛定思痛,企业管理者决心改革。一方面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土地置换资源、减员增效等方式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以混合所有制为突破口,激发全体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与创业创新热情。
2000年左右,海格通信的母公司广州无线电集团进行混合所有制改制,要求经营班子带头入股,号召骨干员工积极入股,鼓励其他员工自主选择入股。通过持股,将职工利益尤其是骨干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紧紧绑在一起,使企业与员工形成“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从而奠定了企业可持续性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平台。
改革成效立竿见影,骨干人才流失严重的老毛病治好了,整个集团进入快速增长周期。数据显示,17年来,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在25%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2016年,海格通信的销售额超过41亿元,利润总额达到6亿元。
(小标题)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挑战“不可能”
如今,与海格通信形成“命运共同体”的专业技术人员已达到2000多人,其中近一半人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强烈的人才意识成为海格通信区别于一般企业的鲜明特征。
“人才流失是企业衰亡的开始,人才集结是企业兴旺的象征。”海格通信董事长杨海洲说,技术创新是企业成功的基因和快速发展的源动力,但企业的竞争最终表现为人才的竞争。“2015年,公司再次实施定向增发和员工持股计划,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与此同时,海格通信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十二五”期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年均保持在12%左右,最高达到16%。
正是这样一群有着共同理念的科技人才队伍,在国际竞争舞台上如一群嗷嗷叫的狼群,让对手望而生畏。如今,在亚丁湾护航、神舟飞船发射、重大阅兵、大型军事演习等重大活动中,总能看到海格通信的身影。
“十二五”期间,海格通信开展军事科研100余项,核心技术专题研究50多项,自主突破多项核心关键技术。以旗下的北斗板块为例,目前,海格通信已形成从芯片到模块、天线、整机、系统、运营服务的北斗全产业链布局。至2015年,北斗板块的经营规模从“十二五”初期的不足5000万元发展到6亿元。
“海格从创立之初的一无所有,发展到今天超40亿元的规模,是不断挑战"不可能"的结果。”杨海洲说。
(小标题)军民融合:打造一条“银河天路”
最近,海格的“EXP5300甚高频地空通信共用系统”成为第一家获得民航局颁发使用许可证的国产设备。
经过10多年建设,海格通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国计民生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是中国国新集团与海格通信合作开展的军民融合重点项目,将共同打造中国北斗“名片”,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海格通信是全国最早开展军民融合的企业之一。”余青松说,通过“产业+资本”双轮驱动和军民融合发展,海格通信目前的总资产已超过100亿元。“在无线通信、北斗导航、泛航空、软件与信息服务四大优势领域,海格通信正不断打破国外垄断格局,由原来单一为海军提供舰用短波通信与导航的传统型整机设备厂,快速发展成为具备全球视野的世界军工通信、导航及信息化领域的知名企业。”
“成为伟大的唯一准则,就是绝不停下前进的脚步。”杨海洲告诉记者,“我们未来的梦想,就是要打造一条"银河天路",为人类走向太空、开发太空乃至星际移民提供通信与定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