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六一节:云南省举办珍稀濒危明星动物见面会
央广网昆明6月1日消息(记者李健飞)中科院昆明动物所、云南省林业厅于2017年6月1日在昆明动物博物馆共同开展以“留住最美的它”为主题的保护云南珍稀濒危动物宣传活动。旨在向公众宣传野生动物的保护和普及云南濒危明星野生动物的基础知识,唤起保护意识,一人带动一家,一家带动大家,让全社会共同关注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用实际行动切实维护人与野生动物共同家园的和谐安宁。
通过明星物种见面会,向公众展示及科普珍稀濒危动物知识,通过现场演示亚洲象骨骼拼接、儿童手工、绘画展览、生物多样性科普知识讲解及科普影片欣赏等环节进行宣传,普及保护保护野生动物的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提高公众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规范行为和道德。昆明动物博物馆馆藏的亚洲象、滇金丝猴、长臂猿、黑颈鹤、绿孔雀、犀鸟、金斑喙凤蝶濒危珍惜动物标本,以“走秀”的独特方式与公众见面,加深公众对野生动物的了解,向公众传达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的必要性,树立全民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让野生动物得到更好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昆明动物博物馆的中科院首届技术能手罗文寿和标本制作师何桂武在现场为大家演示亚洲象骨骼拼接,揭秘骨骼构造,将凌散的大象骨骼恢复其生活状态,遗传与资源进化国家实验室黄程博士为大家现场带来亚洲象的科普讲解及游戏互动。昆明市第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色彩鲜艳的彩泥捏出各式各样、形态各异的野生动物作品,并与绘画结合,两种展览交融的展现形式表达了他们对珍稀动物的理解。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而云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集聚区和物种基因库。一直以来,云南省林业厅肩负着保护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职责。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演化、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机构,长期致力于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取得的大量科研成果,处于全国领先位置。
长期以来,云南省林业厅采取多种形式,坚持不懈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全国率先启动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及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等工作,深入实施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强化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和恢复。经过多年努力,云南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物种、遗传基因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工作得到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基本形成,亚洲象、滇金丝猴、长臂猿、绿孔雀、黑颈鹤、犀鸟、金斑喙凤蝶等珍稀动物成为云南保护旗舰物种,成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名片,具有极高的科研学术价值。
昆明动物博物馆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是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收藏量最为丰富的动物专题博物馆,是了解云南动物资源及西南生物多样性的科普窗口,2016年获得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教育厅、共青团云南团委授予的“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为更充分利用“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载体,让更多的昆明市民和学生了解亚洲象、滇金丝猴、长臂猿、黑颈鹤、绿孔雀、犀鸟、金斑喙凤蝶等云南保护旗舰物种的研究保护现状,充分展示云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