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专题协商为河套地区发展支招
人工智能朗读:
在今年市政协“助力河套地区深港科技合作”专题调研中,市政协提出了推动河套地区发展的21条建议,涉及总体规划、便利要素流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动大湾区科创产业协同合作、打造园区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以及推动知识产权贸易和保护等方面。
昨日,市政协“助力河套地区深港科技合作”专题协商会举行。
原标题:
市政协专题协商为河套地区发展支招
建设全球规模最大体系最全“超级产业链”
深圳新闻网讯 在今年市政协“助力河套地区深港科技合作”专题调研中,市政协提出了推动河套地区发展的21条建议,涉及总体规划、便利要素流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动大湾区科创产业协同合作、打造园区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以及推动知识产权贸易和保护等方面。在26日的“助力河套地区深港科技合作”专题协商会上,14名全国、深圳市政协委员和专家们就河套地区发展建言献策。
拟重点发展微电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
调研总报告提出,深港科创产业发展路径尚不明确,是河套地区发展的一个核心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王明凡对此表示赞同。他建议,要在河套地区推动建立科技创新产业协同机制。“从产业链的角度看,香港基础科研力量雄厚,而深圳产业化效率更高,双方应建立协作机制,提供全产业链的支持性综合服务,使创新科技服务体系更为完善,实现科研成果直接在河套地区及大湾区城市范围内进一步产品化、商业化、产业化,实现优势互补,避免同质竞争。”王明凡建议,河套地区在结合深港自身力量之外,还应做好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服务配套对接,借力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创新力与制造力,再加上大湾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物流配套,形成全球规模最大、体系最全的“超级产业链”。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科创委牵头编制了合作区的科技产业规划,明确以微电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布局相关的科研项目。
个税补贴按15%标准税率征收
随着深港交流越来越密切,深港的科研人员往来两地工作的情况越来越普遍。香港汇聚了各个前沿领域的科研人才,国际化的环境也吸引了海内外研究学者。大湾区各大科研机构以及科技企业,都希望吸引香港优秀科研人员前往短期交流、甚至长期工作。但港澳与内地税制差异,给前往内地工作的境外科研人员带来了一定阻碍。在这方面,市政协委员陈十一深有体会。因此,他提出应当在河套地区实施个人所得税补贴。
对此,调研总报告提出,在河套地区,深方科创园区个人所得税制对标香港,符合条件的科研人员,在此工作的科技人才,包括聘用的香港员工、其他外籍员工、拥有境外永久居民身份的员工、归国留学人员等,由所工作地为其提供税后的财政补贴,从而平衡现时两地的税负差额,相当于统一按香港15%的标准税率征收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参考横琴模式,进一步向香港个人所得税税制靠拢。
上一篇:周农率队在长沙进行专题调研:强化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力度
下一篇:排查环境问题整改推进专题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