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网络媒体走转改】贵州民间艺人用根雕秀书画 心平自乐

2017-05-28 13:25    人气: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羲和)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春天来了,古稀老人李长学的创作活力也回来了:一杯茶,一幅根书或一幅根画,老人坐在家中的竹藤摇椅上品着茶,专注地琢磨着书与画,书上龙走笔端,蛇潜墨底,画中山脉延绵,河流蜿蜒,活凸凸、活生生,简练传神……

  李长学是奢香故里——贵州省大方县的一位民间根书根画艺人,有一手将书法与根雕完美结合的绝活。李长学说,根书、根画是一门艺术,需要沉下心来,走进书画大家们的艺术意境中,慢慢品味每一笔的回锋,体会每一划的曲折,这样作品才会有生气,有韵味。

【网络媒体走转改】贵州民间艺人用根雕秀书画 心平自乐

李长学创作的根书画

  爱上书画的童年

  儿时,李长学父亲是大方县的一位米行老板,所以家境在当地还算不错。“算上我,家里一共有四个兄弟姐妹,但好像就我从小对书画感兴趣。”他回忆。那个年代,大方像李长学这样喜欢看书、学画的小孩,很少。

  10多岁时,李长学迷上了连环画小人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这类小人书简直就是他的宝贝。李长学当时可以一头扎进书里大半天的时间,母亲不叫吃饭,他根本不会觉得饿。一本小人书,李长学看了3、4遍都不会觉得腻。到了晚上,他还会点上煤油灯继续看,直到家里为了节油强制熄灯。洗脸时,才发觉,鼻子和额头都被油烟熏黑了。后来,李长学觉得光看不过瘾,便试着自己临摹连环画。“别家小男娃娃都喜欢耍弹弓,我只要家里给我几卷宣纸,就高兴得像是过年。”李长学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长学对书法、国画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一有时间就自己练习。就这样,李长学与书画结下了一辈子的情缘。

【网络媒体走转改】贵州民间艺人用根雕秀书画 心平自乐

李长学向记者展示他收藏的诗词书法集

  临摹毛主席诗词激发灵感 用根艺展现书法之美

  “像我这样想到用根雕来做书法的,还真不多。”李长学说,是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毛主席诗词热,给了他用根雕作书作画的灵感。

  其实,李长学参加工作后就对根艺兴趣浓厚,但由于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钻研、把玩。70年代,家家户户时兴在家里贴上几幅毛主席诗词。当时,李长学常常将毛主席诗词临摹刻在钢板上,再印在宣纸上,最后把印好的诗词分发给亲友。久了,李长学突发奇想:“为什么不用根雕做书法呢?”

  此后,他开始在业余时间研究如何将书画和根艺相结合,尝试着用小段的树根、树枝再现中国字画的艺术魅力。李长学把各个书法大家著名的字词,根据字体形态勾勒在纸上做成图板,然后按照不同字体的笔锋走位,做出相应形状的根雕,最后将字体各个部分的根雕在图板上粘合在一起,形成一幅书法根艺作品。

  多年的潜心钻研,李长学根书根画技艺逐渐提高完善,作品日趋成熟。80年代,李长学带着自己的根书参加了两次广交会,会上作品卖得一幅不剩。许多买家因为从没见过如此独特且传神的书法展现形式,纷纷出高价购买,平均每幅都能卖到3000 – 5000元。

  渐渐,李长学根书作品在国内书画圈内有了名气,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法国等地的许多华侨也慕名来人来函求购他的作品。

  长学,长乐,心平自乐

  在山林中散步,一边感受大自然,一边寻找适合根书根画的废树枝废树根,是李长学创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别人眼里的一堆枯枝乱木,在李长学眼里变成了“可遇不可求”的艺术元素。

  一次去乡下的路上,李长学注意到一个孩子拿着的一根树枝形状独特,顿时联想到“寿”字的书法,立刻掏钱买下,而周围的人都用不解的眼光看他。每次下乡,李长学都会捡回不少大大小小的树枝树根,回来根据形状分类放置,不时观察琢磨,用时“信手拈出”。

  李长学觉得,根书就像是一直陪伴他多年、相濡以沫的“老伴”。他说,创作根书根画,就像与“爱人”相处,你对“她”真诚,“她”就能给你带来快乐。如今,李长学的根书根画创作只随心而作,随性而为,极少再为他人专门制作。“我只想单纯享受根书根画艺术的快乐”。

【网络媒体走转改】贵州民间艺人用根雕秀书画 心平自乐

李长学最近正在绘制大方的古城图

  李长学作画不仅限于根画,他最近正在利用之前多年积累的素材,绘制大方的古城图。“我想画一幅大方的《清明上河图》。”李长学说。

  今后,李长学的生活目标是,随心随性,学习、创作,享受艺术。“正如同我的名字:长学,长乐。”李长学指着墙上一幅自己创作的“长乐”根书,微笑着对记者说。

【网络媒体走转改】贵州民间艺人用根雕秀书画 心平自乐

手指着他的“长乐”根书,李长学追求着“长乐”的境界

上一篇:国一金典:书画收藏市场正当时

下一篇:慈禧为何醉情于书画之中?

新时代新闻的横空出世,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站位高、格局高,立意全球眼光,报道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