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季羡林遗产纠纷案二审开庭 季承要求北大返还文物

2017-06-03 07:13    人气:

国学大师季羡林离世已经7年多,而他的遗产所引发的纠纷一直未曾中断。3月6日上午,涉及649件文物、书画最终归属的“季羡林亿元遗产案”二审,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

因对季羡林先生生前保存的古今字画等物是否应由北京大学占有存在争议,季羡林之子季承将北京大学诉至法院,要求北大返还其父的书画和文物649件。去年8月16日上午,一中院一审驳回了季承的全部诉讼请求。季承当庭表示上诉。

重案组37号了解到,在二审中,季承认为父亲所遗留物品只是在北大“暂存”。

1

“季羡林亿元遗产案”一审时,季承在法院认取判决

2

季承与父亲季羡林

季承称原审判决三事实认定错误

3月6日上午,82岁的季承亲自到庭参加庭审,在法庭上,其表示,当初父亲季羡林与北大之间仅为“字画藏品暂存关系”,一审法院却将字画认为“有扶贫、救灾等公益性质”而不可原物返还所有权人的赠品,属于误判。

同时,季承表示,父亲季羡林在捐赠这些东西时并没有考虑其他遗产继承人的权利,一审判决也遗漏了他作为遗产继承人即所有权人的身份,而仅将他视为“书嘱受托人”。

在季承代理人的上诉意见里,认为原审判决存在三处事实认定错误:首先是误判未成立的赠画要约为生效本约;第二是遗漏季承遗产继承人的身份;第三即是将双方认可的“暂存”藏品认定为不可返还的赠品。

3

“季羡林亿元遗产案”一审时,季承在法庭发表意见

北大需提供关键证据延期审理

“只要法律是公平正义的,什么样的结果都可以接受!”开庭后,季承对自己的上诉观点进行了说明,庭审进行到11点20左右时法官宣布休庭。由于涉及北大一方需提供的关键证据,案件被申请延期审理,同时北大未对季承的上诉作出答辩回应。

4

季承站在父亲季羡林先生的铜像前

案情回顾

季羡林身后7年遗产纠纷仍未平

一代国学大家季羡林生前曾于2001年7月与北京大学签订了一份捐赠协议书,协议书中约定:将属于季羡林个人所藏的书籍、著作、手稿、照片、古今字画以及其他物品捐赠给北京大学。赠品将分批分期由赠与人移交受赠与人指定的北京大学图书馆,直到本协议所列各项全部赠品移交完毕。

2009年,季羡林先生辞世。季羡林之子季承将北京大学诉至法院,要求北大返还其父的书画和文物649件。由于标的高达1亿元,此案被媒体称为“季羡林亿元遗产案”。

5

“季羡林亿元遗产案”一审庭审现场

北大称季承无权要求返还物品

季承起诉称,2008年12月季羡林书嘱“全权委托我的儿子季承处理有关我的一切事物”,季承认为,季羡林已于2008年的书嘱中表明全权委托季承处理撤销捐赠协议的事宜,据此,主张北京大学返还以上珍贵文物共649件。由于标的高达1亿元,此案被媒体称为“季羡林亿元遗产案”。

上一篇:书房一般挂什么字画 易从网分析:学生书房书法该写什么内容

下一篇:WPS表格中装裱字画的方法

新时代新闻的横空出世,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站位高、格局高,立意全球眼光,报道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