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说自媒|除了吃饭睡觉打豆豆,直播还能怎么玩?
★一名游戏直播网站女主播凭借超强的“睡功”不仅获得万余名观众,还引发了王思聪的关注, 并被打赏了价值7万元的红包,她所做的仅仅是睡了3天觉;山东威海某男子直播去市场购买海鲜并下厨烹制到最后吃掉的日常,竟然也能成为网红?而且观看他直播的观众高峰时段甚至超过26万人!北京一个男子在地铁里直播撩妹,发现目标后走上前去,却发现人家身旁站着男朋友,于是转而在地铁上做起了俯卧撑……
2016年,直播大火,于是诸如此类吸引眼球又让人啼笑皆非的消息便开始层出不穷。难以想到靠直播睡觉、吃海鲜、撩妹这样的内容竟然就能走红,并且赚得盆满钵满?但是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的光鲜,大多数直播除了“颜值”比较高的主播之外,并拿不出太多内涵,这也让越来越多人开始担心直播行业未来的发展——主打“无聊”的直播平台在消耗完观众的猎奇心理之后,还有继续生存下去的能力吗?答案是不确定的!
许多直播平台都被批内容无聊、低俗、没有内涵。那么,有内涵的内容是什么呢?
8月2日,由一道CEO连清川在内的一群传统媒体人打理的自媒体品牌“冰川思想库”在腾讯直播和浪客直播进行了第一次双平台直播试水。冰川思想库研究员、东方早报评论部原主任、澎湃新闻社论委员会原主编任大刚担当直播主讲人,与大家进行一场“与孔孟的对话”。在不到一个小时的直播中,任大刚先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多年积淀,跟大家分享了孔孟思想的精髓以及从思想中的获益,干货满满。
但是,即使是这么有“内涵”的直播,所收获的数据参考也并不让人满意。双平台同时段在线人数不到一千人,观看过视频的人数仅有1100多,相比较其他“网红直播”动辄数万、数十万(虽然有一定水分)的人气相比,这是一份并不理想的成绩单。但抛却成绩不谈,冰川直播的第一次尝试也引起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干货”是不是直播平台做内容创新的最好选择?哪类平台亟需内容的创新?哪类平台需要新模式的探索?我们还需要站在一定高度上俯下身来看这个问题。
▌内容创新是大部分泛娱乐平台的痛点所在!
直播类平台两三百,主打“泛娱乐”化内容的平台占据了一大半。比较广为观众收悉的就有花椒、映客、一直播、17直播、易直播等等,由于其用户生产内容的特性,在准入上几乎没有什么门槛,就连聊天、唱歌、吃饭、化妆、睡觉、发呆等等最“乏味”的内容都可以通过直播的形式展现招揽大批粉丝人群,从而获得巨大的流量关注和打赏收入,这大概就是“泛娱乐”直播最蛊惑人心的地方了,对于平台来说,“不设限”的调性可以广泛吸引用户流量,比垂直化的平台更加占据优势。于主播而言,即使只是一个“素人”,也可以通过任何方式的“秀”出自己以搏出位,既满足“表现欲”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打赏获得丰厚报酬,何乐不为。
正是基于这个普遍认知,直播行业大火,不仅衍生出了越来越多的直播平台,“网红主播”的数量也在像见风的火苗一样噌噌噌往上涨。甚至基于网红主播的各个产业链和合作项目也趁势而发,可见这条战线会越拉越长,行业资深人士对未来直播市场空间的预期可见一斑。但局势是否乐观,决不能管中窥豹,回到目前泛娱乐直播平台发展中最令人脑任儿犯疼的问题,仍旧是被广泛贴上无“内容”、“内容同质化”、“低俗”等劣质标签的质疑。
吃饭、睡觉、“打豆豆”的确符合吸引现代人眼球的规律,但却不具有长久发展的生命力,大部分网红主播“颜值”虽高,却不能保证大众长时间面对同样一件事物的审美疲劳。未来如果“泛娱乐”平台的主播们不能向粉丝展示更多的“内涵”,那么必将面临成为“昨日黄花”的风险。
▌内容创新的方向:泛娱乐模式+内容全行业细分
泛娱乐直播平台的特点就是“去中心化”,用户广泛,容易吸引流量。不管进行哪种内容的创新,这种独特的优势它是不会丢掉的,所以从内容的角度来说,首先不要想到“垂直化”,这不仅改变了平台调性,还跟原来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目前垂直类的平台也有很多,泛娱乐平台的“转型”不可能从一个战壕转到另一个战壕,那里不见得有出路。
所以,如果想要在不大幅转变平台调性,又能延长平台生命力的情况下,明确直播主题,为内容增加可观赏性,那么行业细分是非常有必要的。纵观适合内容输出的细分领域,历史、星座、心理、搞笑段子等,以及适合形式展示的细分领域:汽车科技、音乐才艺表演、美食课程、美妆课程等等,全部都可以通过有规划性的设置打造出精品内容推荐给用户,真正满足用户理性需求,这才是能够获得用户持续关注和延长平台生命的长久之计。并且以上提到的细分仅是行业领域内的冰山一角,直播平台完全可以通过全行业调查和分析,制定周全的细分战略及主播入驻标准,针对行业痛点,对症下药,这才是解决泛娱乐平台为人诟病的“内容”问题的正确方向。
当然,符合平台调性和发展,有主题、有“干货”的内容无疑可以提升平台调性和口碑,破除行业质疑,但直播内容标准的提高也可能会把一大波期望通过直播来达成各项自我发展的“非专业”人士挡在门外。对此,笔者只能说有价值的内容才是被长久需要的,这不正印证了那句“优胜劣汰”的道理吗?所以数量上的损失并不可惜,它会带领你往更加纵深的方向发展,这对亟需在内容上做出革新的泛娱乐平台来说不乏是另一种成功。
▌垂直化直播平台的创新模式:电商+
对直播行业来说,泛娱乐平台只是众多分类中的其中一种,在行业内的布局也最为广泛。但随着直播行业的不断爆发和市场布局的完善,也有更多具有前瞻性和野心的品牌开始转型行业方向,直接布局垂直纵深领域。如游戏类直播平台:斗鱼TV、熊猫TV、战旗TV;体育类直播平台:章鱼TV、乐视体育、企鹅直播等;财经类直播平台:知牛财经、阿牛直播、浪客直播;教育类直播平台:红点直播、对啊课堂、千思兔TV等等,都是典型的垂直类平台。
相比较泛娱乐平台,这类平台的痛点不在于内容问题,而是由于其垂直化的属性,平台注定只能吸引到固定人群的关注。比如,一个喜欢听音乐、玩游戏的用户,绝对不会到教育类和财经类直播平台上去找自己喜欢的直播内容,因为不符合他的个人取向。当然,也有人会说,一个用户不可能只有一个需求,他可以喜欢听音乐的同时也喜欢炒股啊?
没错,笔者并不否认这种情况的存在,但是一项服务满足两个需求的用户,相比多项服务满足一个用户需求,哪个更容易些,这是显而易见的。垂直类平台在流量的吸引上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并且在已有的高质量用户开发的问题上也更加需要慎重思考,如果不能解决上述两个问题,那么这类平台在竞争中必然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最后被淹没在一片蓝海之中。
只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随着淘宝、聚美优品、蘑菇街、波萝蜜等各大电商平台竟然也纷纷开辟直播通道,企图借势发展,这不得不说给即将面临比较大的行业困局的直播领域带来了一股清流……
手机淘宝今年5月推出“淘宝直播”平台,涵盖母婴、美妆、潮搭、美食、运动健身等范畴。除淘宝之外,其他电商也不敢落后,纷纷开始加速布局直播。苏宁云商COO侯恩龙表示,苏宁将在苏宁App中加入直播功能;聚美优品联合芒果TV推出“直播+综艺选角”的项目试图激发用户消费潜力;网易考拉海购将直播运营定位三大年度战略之一;蘑菇街宣布投资3亿元扶持旗下网红直播艺人的孵化和经济业务。于是,电商+直播的概念应用而生。
这类平台的特点在于拥有多重属性,既属于电商领域,又涵盖直播范畴。假如以直播内容划分,电商+直播类平台应该属于垂直营销类,其优势在于,平台本身就有稳定的盈利模式,不必担心流量和变现的问题,这跟其他类的直播平台有根本性的差别。并且“直播”对于电商来说更像是一种工具,不同电商平台利用它的多维标签进行更多尝试化和利益化的探索,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比普通直播平台存在更大生存空间和利益可能。
许多人对电商+直播模式的发展抱有期望,同时也启发更多行业人士联想到直播+的概念,正如互联网+一样,只要借上这个风口,就算是一头猪也能一飞冲天。从“模式”的意义上来说,不管是“电商+”还是“直播+”这都是一种模式的创新,它将为正在走入发展受限的直播行业带来更多探索的可能和意想不到的惊喜。
作为任何一个行业人士,我们都怀抱着冲破囹圄的决心和向未来进击的热忱,正如冰川思想库涉水直播,尝试做“有内容”、“有内涵”、“有价值”的分享,这代表了“真正”内容直播的觉醒。但不管是模式的创新还是内容的创新,我们都相信行业内还有更多的人在做着共同的努力,那就是——朝直播行业真正的崛起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