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榜 CEO徐达内:自媒体应当瞄准垂直细分领域
由新浪网,微博主办,新浪天津承办的“2015‘惟进步 不止步’互联创新营销峰会”于10月20日在天津香格里拉酒店盛大启幕。本届峰会将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互联网领袖、互联网创新营销专家联结在一起,汇聚互联网思维下的思考力,重构营销逻辑,开创颠覆式的商业机会。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中国新媒体排行榜(新榜)创始人、微博签约自媒体、看榜科技CEO徐达内发表了题为《当我们谈论新媒体时》的演讲,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分析大家热衷“自媒体”的原因,揭秘当前自媒体的商业“变现”模式。以下为会议实录:
徐达内:非常荣幸接受新浪邀请来到现场,我在这里简短汇报一下新榜做什么,以及新榜过去一段时间对于新媒体移动端自媒体的观察和体会,新榜本身是数据公司,我们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我们主要观察分析中国社会化媒体移动端新媒体发展得出自己的体会,我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新媒体
分享之前我想先问区长和葛总一个问题,你们看琅琊榜吗?你们太忙了,在座的各位知道靖王吗?有胡歌的粉丝吗?我们前天发布一篇谈论琅琊榜的文章,在微博上面超过300万的阅读,而且胡歌自己官方网也转载了。我为什么讲《琅琊榜》?主要目的是因为新榜想做新媒体的琅琊榜。
琅琊榜里,胡歌用飞鸽传书就是新媒体了,到了伪装者里面他要拍一个暗码电报,这也是新媒体;但是今天说我要去看胡歌的微博、微信这是叫新媒体,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新媒体,葛总之前有一位老同事陈彤先生也是中国门户时代的领军人物,前一段时间有人说是不是门户变成了传统媒体呢?后来我们发现,其实不能这样去说,包括新浪在内,都是整个去向移动端进行迁移,所以整个互联网在移动互联网方面新媒体是与时俱进的概念。
当代新媒体——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渠道与容器
当代新媒体是什么?我们自己给它一个定义,叫做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渠道和容器。渠道很好理解,在过去的十几年,上百年之内,媒体做的就是渠道的事情,内容给我,我push给我的受众,我扮演渠道的作用,但是今天你会发现,如果中国的新媒体和当代新媒体有可能成为一个容器的话,你的价值会急剧放大。因为移动互联网的生产,因为大规模的生成UGC.
在我毕业的年代我会觉得要进入一个媒体,我们会去中文系找一个人,但是你会发现那么多做自媒体的人,他们往往都不是新闻、中文系毕业的。我去年10月份这个时候去深圳去参加一个自媒体的小型聚会,其中很年轻的一个小男孩做了一个女性号,当时100多万粉丝了,叫“女人坊”,一个19岁的男生学机械出身的,做了一个女性领域非常知名的自媒体。我觉得我们的家门口来了一群野蛮人,他们对我们进行了降维战争。
UGC带来什么变化?最重要的是改变成本结构。我们今天谈移动互联网、谈新媒体,最核心问题就在于成本结构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在过去一年当中我们会听到说好象这里的门要关了,是因为在移动互联网上成本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你要花钱的地方不用花钱,天底下做生意最重要不就是成本核算吗?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微博和微信塑造了大规模的自媒体。
超级入口的诱惑与裹挟
徐老师(徐妍)是深圳南方都市报的记者,她出来做了这样一个自媒体,谈一些青春期的问题,在座有一些人知道,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数据未来几年仍然是这个状况,下一个平台仍然是平台和自媒体更深互动的状态,会极大的依托于UGC,草根内容生产者,凸显PGC。但是就带来一个问题,超级入口在哪?现在各位都在发微博、微信,在座各位手机里面恐怕主要的用量都是微博、微信,其实大家消磨时间的主要工具就是微博、微信这样的工具,它们就把持了整个流量入口,中国内容聚合市场正在发生变化,可能媒体是被这个平台所架构起来。
我这里举三个例子,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在这个平台上面我们会发现四类玩家,一类是自媒体,过去两年当中大家那么热切谈自媒体;然后是媒体机构人民日报包括天津本地的今晚报也在做一些新媒体尝试;政务性媒体刚刚葛总介绍的政务微博、政务微信这是急速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不甘心通过第三方做工作,他们愿意通过更多方式做尝试。
去组织化? 并不是 !
那么,究竟什么叫自媒体,如果从自媒体的原始定义来说是去中心化、去组织化,但是事实上在中国发展的今天你会发现并不是,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总结它几个特征,围绕意见领袖KOL,突破了传播渠道。举个例子,前年的时候有一次我和现在澎湃的CEO一起吃饭,邱兵说,咱们两个创业吧,我说创什么业,我们俩做一份报纸,正面登的刘德华死了,反面登赵本山被抓起来的报纸,在火车站卖的报纸5块钱一份不许讨价还价,后来我们发现这个路子不能走,为什么?因为火车站的发行渠道是被垄断的,我们进不去,最后我们分道扬镳了,他去做澎湃我去做新榜了,这是我们创业的原因。但是你会发现今天在做移动端自媒体已经突破了原有的传播渠道,原来我们卖一份报纸要付一个场地的定金,成本很高,今天不一样,花三千多买一个红米手机就可以做自媒体,我们某种程度在谈民间媒体,不再定义是个人办的,而是打造民间形态,它应该去组织化,越来越多的自媒体越来越多的走向了机构化、团队化。
商业变现是支撑一切自媒体持续生存的核心动力
商业变现是支撑一切自媒体持续生存的核心动力,你要持续、稳定生存一定要走上商业化道路,我也知道最近葛总带领的新浪营销团队都在为更多的自媒体创造更多的商业化的可能性,自媒体主战场在哪里?就在两微一端,微博、微信,也包括其他的客户端,最重要就是两微。我们统计自媒体是过去两年当中最有活力的,新榜2014年中国微信100强的统计当中发现94个是属于我们定义下的自媒体,而传统媒体机构只有5个,而且主要的集中在广播电台,因为大家知道广播电台这两年传统媒体当中相对生存状态比较好的。
你会发现随着他们的发展,他们正在发生着一些升级和提升,他们正在从个人化升级为团队化,不再是过去经典定义当中去组织化的概念了。抽样数据调查显示,在自媒体当中超过70%的自媒体是有商业变现的意愿,不管用什么方式总希望有商业变现,但是只有接近20%的自媒体实现了商业变现,有哪些变现模式?我做一个帐号卖给一个人,这是一种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很难实现,电商类似于像网点通、微博这种平台流量广告模式,还有刚才葛总介绍的原生广告,在国外也是非常流行的模式是占比最高的达到15%,再有就是打赏、赞赏、众筹的线上活动以及线下收费活动比较多。
上一篇:刘云峰:深度剖析自媒体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