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不起国货 中国这些产品已迈出国门风靡全球
海外网5月31日电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突飞猛进,许多产品正在逐渐走出国门,风靡全球。
一、无人机制造哪家强?中国深圳找大疆
今年在国外风头最足的中国产品非大疆无人机莫属。大疆在美国有多火,可能国内的童鞋还没感觉。
它的产品,可以说当之无愧的是世界第一,不管是科技含量、产品质量,还是销量,全部是世界第一。
图片上这个酷炫的无人机就是大疆造的。
这家成立于2006年的公司,在这短短的这些年间,大疆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
1.已经占取全球小型无人机市场份额的50%。
2.大疆创新的领先技术和产品已被广泛应用到航拍、遥感测绘、森林防火、电力巡线、搜索及救援、影视广告等工业及商业用途,同时亦成为全球众多航模航拍爱好者的最佳选择。
3.美国好莱坞最爱用的无人机就是大疆,在《神盾特工局》《智能缉凶》中多次露脸,而《国土安全局》的众多航拍镜头皆出自它之手,相信以后大疆会升级整个好莱坞,以至于整个影视界的拍摄方式。
怎么样?心动没,可以来一架哦,不过貌似挺贵的,和iPhone差不多一个价,有些型号比iPhone贵几千。
二、不得不提的中国高铁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国家各类基本设施的投资非常重视,尤其是在铁路方面。
高铁的建设不仅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出行,也将中国最重要的几个经济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在技术层面上,中国高铁也走在了世界最尖端的行列。
一位国外的小伙,在乘坐中国高铁的过程中,立起放置了一枚硬币,而硬币全程不倒。至此,这位外国朋友不由感叹:中国高铁技术,世界第一。
这两年来,国家不断在海外投标承建各国的高铁:土耳其高铁、墨西哥高铁、新马高铁、泰国高铁、印尼高铁,印度高铁以及——美国加州高铁。
三、比亚迪电动巴士
说起比亚迪,大家的印象里肯定是那个有点小、有点丑的f0。但是对年轻人来说,它廉价、实惠,而且耐用。
不过,光凭这些,比亚迪是远远不足以上榜的,之所以在这里要谈到比亚迪,是因为比亚迪有一样产品不得不提。比亚迪电动巴士:K9。
K9在日本:
K9在丹麦:
K9在美国:
至今为止,比亚迪K9已经远销一百多个国家,其中大部分是欧美洲发达国家。售往美国时,售价高达80万美元(1美元约合6.84元人民币),要知道,美国一辆宝马也才七八万美金,这么昂贵的价格,还供不应求。由此可见,K9的质量与技术是完全过硬的。
除了K9电动巴士,比亚迪还有“秦”“唐”以及与戴姆勒合作的新电动品牌——腾势。有人问了,戴姆勒是谁?戴姆勒就是奔驰的东家。而且这次可是奔驰首先找比亚迪合作的哦,看上的就是比亚迪的电动技术。
四、技术实力“杠杠的”华为
说起华为,我想在大多数人眼里,第一印象是手机。
不过事实上华为的主营业务并不是手机,而是通讯设备。华为是一家1978在深圳成立的公司,在通讯行业里,对摩托罗拉、西门子、阿尔卡特这些巨头来说,只能算是“孙子”辈。
不过到2008年,全球有一百多个国家采用了华为的通讯设备。全球排名前五十的电信运营商中,有四十五家使用的是华为的产品和服务。
而剩下那五个是谁?告诉你,是美国。
五、太阳能
在这些年的发展中,我国的太阳能事业无论是从技术水平,实际应用,还是尖端实验,都走在了整个世界的最前列。
其中不得不说的是甘肃的太阳能厂。在甘肃,连路灯都是太阳能的。甘肃的太阳能国际大酒店,顾名思义,整个酒店的电力系统使用的都是太阳能,可谓真正的绿色酒店。
吉利太阳能电动车,虽然颜值偏低,不过技术是杠杠的。自家用太阳能住宅,基本上来一套这个,就不用交电费了。
六、传统强企——海尔
如今的海尔已经林立世界家电大品牌之列,在国际市场上与西门子、索尼、三星等等巨型企业竞争。
截至目前,已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24个制造工厂,10个综合研发中心。从数据上来说,海尔在世界白色家电品牌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7.8%,三次蝉联全球第一,称得上中国家电史上的神话。
七、汇顶科技的指纹识别技术
现在要谈的汇顶科技肯定很多人要问了,这是个什么公司?怎么从来没听过。
大家都知道,自从5s搭载TouchID发布以来,安卓厂商就火急火燎地也想要赶着上指纹识别技术,但是全世界只有一家指纹识别公司,就是被苹果收购的那家啊!当然,苹果是绝对不会让别人用的,给钱也不行!
于是三星HTC就只好使用第二方案,滑动指纹识别。但是,用过的人都知道这玩意有多难用,还不如不上呢。在各大安卓手机厂商都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的时候,汇顶科技大喊一句,我能行!
于是乎大家一考察,发现汇顶科技果然没有吹牛,不管是识别率还是技术含量都和苹果那玩意差不多,一拍两合,先是国内手机厂商纷纷合作,现在紧接着国外厂商也开始寻求汇顶科技的指纹解决方案,终于摆脱了指纹识别方面苹果一家独大的情况。
八、老干妈
老干妈,每天销售130万瓶,华侨华人永远不忘的口味。
据说在美国,这是只有有钱人才吃得起的奢侈品,每瓶售价8.99美元,换成人民币超过50元。(英中时报)
责编:樊小菲、朱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