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衡水冀州名吃“冀州焖饼”

2017-05-05 09:19    人气:

焖饼,是司空见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大众饭食,而河北省冀州市的“冀州焖饼”,却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深厚的饮食文化积淀。

“冀州焖饼”不但有独特的风味,而且在数百年的传承过程中,还演绎出许多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民国初年,“冀州焖饼”的创始人刘立平(1889—1963),冀州傅官村人,在商业重镇码头李的万兴楼掌灶。每年庙会时,京剧名角“四大须生”之一的奚啸伯都要到码头李来唱戏。吃饭时,他就喜欢吃刘立平做的焖饼和炒菜。几乎是每天要吃一次“冀州焖饼”,或者是荤的猪肉焖饼,有用肥肉和瘦肉的两种,或者是素的豆芽焖饼,或者是黄焖,即鸡蛋焖饼。

一次,因为天下大雨,伙计没到万兴楼去订饭,而是就近从一个饭馆订了些端上来。奚啸伯一尝,放下筷子,脸色一变道:“怎么不是那味儿了?这一定不是万兴楼刘立平做的!”说着就让人把饭菜撤下。他等着从万兴楼端来刘立平做的“冀州焖饼”后,才吃了饭。由此可见,奚啸伯对刘立平所做饭菜的欣赏。

奚啸伯(1910--1977),字承桓,满族,祖籍北京大兴。京剧

老生,我国著名的“四大须生”之一。

奚啸伯11岁时,正式拜言菊朋为师,刻苦学戏。19岁正式搭班唱二牌老生。他先后搭过尚和玉、杨小楼、尚小云等的班,25岁起与梅兰芳等“四大名旦”同台演出。

奚啸伯不止一次地对人说:“论嗓子我不如谭富英,论扮相我不如马连良”。但他不甘拜下风,勇于探索,终于积累了以字定腔、以情行腔、错骨不离骨等科学发声方法,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奚啸伯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在历史、文学、书法诸方面都有很高的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舞台表演气质脱俗、清新典雅、文静深沉、委婉细腻,世称“奚派”。奚派风格着重体现在“唱”上,他用毕生心血积累了一整套“唱”的法则。他唱的《哭灵牌》《白帝城》《李陵碑》《范进中举》等戏,如泣如诉,悲怆凄恻,直如鹤唳九霄,感人肺腑,可谓是“奚派”绝唱。

据考证,焖饼在明朝时源于冀州,正宗传统的“冀州焖饼”,用料、配料、火候等工艺,是极其讲究的,做起来较复杂、累人,技术要求也较高。

正宗“冀州焖饼”,饼是自己烙的,要薄且薄厚均匀一致;饼条也是自己手工切的,要细且粗细均匀一致;焖时,用“老汤”,汤用排骨和鸡骨混合熬制而成。汤和饼条的比例也有严格要求,一般是一斤饼三两汤;用香油和驴油,不用味精、鸡精等;还要配姜丝、葱花、香菜、蒜末、醋等。

正宗“冀州焖饼”,用特制的炒勺,厚5—8毫米,头盔状,重20余斤。这种炒勺传热稳定而均匀,汤易吃进而不粘锅,而一般的炒勺、锅则达不到这种功效。

正宗“冀州焖饼”的制作工艺,讲究“老汤香油,先炒后焖,盖锅回味,翻勺出锅”。要大火炒,文火焖。时间过长,则饼条发干;时间过短,则饼条粘软,均影响口味。

正宗“冀州焖饼”,色泽黄亮,筋道松软,不粘不连,滋味香醇。焖饼的种类很多,有素焖、肉焖(肥肉为大炒焖、瘦肉为小炒焖)、黄焖(即鸡蛋焖饼)、鸳鸯焖(一盘中有两个花样)等。

正宗“冀州焖饼”焖饼,做好后,往案子上一倒,只见金黄亮润的焖饼冒着香气,没有一根粘连和不熟的。

随着冀州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来自俄罗斯、美国、日本、以色列等20多个国家的客商都吃过“冀州焖饼”,人们对这一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饭食均赞不绝口。供稿   辛向党  

上一篇:"中央广场杯"枣庄旅游名吃传统选拔活动启动

下一篇:永康水印城名吃一条街昨开业

新时代新闻的横空出世,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站位高、格局高,立意全球眼光,报道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