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舌尖上的北三名吃 镂刻着光阴的故事【上篇】

2017-05-29 15:06    人气: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往往就深藏在一条条著名的老街或老巷子里。那些老巷子里的老建筑、老品牌,乃至“老味道”十足的老饭馆,都会蕴藏着一个城市的印记。晨报本期周刊,着力推出“老道外老北三的前世今生”的故事(上篇)。

  在哈尔滨提起特色小吃,道外北三道街上的风味馆,是人们竖起大拇指公认的好去处。有着百年历史的北三道街,呈现着老道外的沧桑,残留着老道外的影子,散发着老道外的“味道”,老北三的名吃,流传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味道,至今仍然让哈尔滨人流连忘返,这不能说不是一种奇迹。本期周刊,首先推出“舌尖上的老北三”和“老省评”里的故事,在老省评剧院里曾经诞生过那么多国内外知名的“角儿”,他们曾是龙江人在过去一段岁月里文化生活的重要支撑和骄傲。而下一期周刊,将推出“老道外老北三的前世今生”的故事下篇,重点推出老北三市场的历史沿革以及形成的故事,以及老道外的几个著名的胡同里的故事,敬请读者期待……

舌尖上的北三名吃 镂刻着光阴的故事【上篇】

  老北三的前世今生(上)

  11月1日清晨,哈尔滨天是混沌的,空气里弥漫着呛人的气息。各色人等穿梭在这条约500米长的街巷里,路两边开满了各色小店,路边摆满了摊床,这就是哈尔滨人经常爱去的老道外老北三市场了。

  北三市场知名,源于这条街巷里有哈尔滨老道外知名的小吃。在哈尔滨提起特色小吃,道外北三道街上的风味馆是人们竖起大拇指公认的。

  有着百年历史的北三道街,不光呈现着老道外的沧桑,这里还镂刻着老道外的影子,这里散发着老道外淳朴的“味道”。在这条老街上的小酒馆里,品着特色小吃,咂上两杯白酒,彼此心无芥蒂地说着些奇闻轶事,怀着解闷又解乏的闲散心情,素不相识的人,也会从晌午扯到天黑,那才叫痛快。

  创始人王孝庭闯“关东”过来的

  “听我家老板讲,‘正阳楼’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创立于1910年,历经正阳楼肉铺、正阳楼合记、立新肉制品厂、正阳楼肉制品厂、正阳楼肉类食品有限公司的百年发展变迁,成为今天的黑龙江正阳楼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我家‘正阳楼’是商务部首批命名的‘中华老字号’之一。”张振华笑着说,正阳楼创始人王孝庭,字秉先,是传统风味肉制品技师,1878年出生于山东省掖县西由镇一个农民家庭,在北京东南牌楼的福星斋“酱肉铺”学徒。

  年满18岁的王孝庭进福星斋后就被派干零活,去四里外的市场挑选猪肉、去冰窖往回拉冰、去豆腐房挑豆浆、摘肘子、刮肉皮、架火、煮肉……每日起早贪黑,干又脏又累的活。

  据说,王孝庭少言寡语,朴实憨厚,活计干得很出色,掌柜和师傅都很满意。第二年就让他到案子上干活,他处处留心观察,刻苦钻研,虚心请教,很快掌握了肉制品的全套加工技术。五年满徒后,王孝庭又到北京天宝楼“肘子铺”吃劳金,一干就是八年,但工资低,攒不下钱,就决心闯“关东”,碰碰运气,出来时他已满30岁。

  百年老字号

  像中国大多数平民市场一样,在主干道两侧是杂货店、餐馆、调料店、水产店、肉食店等,尤其是各色小吃店就沿着这条小街展开了。我们轻易地就可以在市场里上走上几个来回,看着街边卖调料的老徐头哼着小曲、卖着货、数着钱,突然觉得那样的生活是很惬意的……

  由南向北,进入北三道街,遇见的第一家名吃就是百年正阳楼。

  “这是天有点凉了,否则只要早晨一开门,我们这间小店里里外外都是顾客,有好多人买了熏酱食品后,来几大扎生啤后,就坐在这里就吃上了……”张振华是正阳楼的营业员,她是个开朗善谈的人。她刚刚打开店门,记者就走了进来,她边擦拭柜台桌面上的灰尘,边和记者聊起来。

  “周周都来,专门品尝这纯正的‘京都’味儿”

  正和张振华聊着,第一波客人走进了店里。“这是我家的老回头客了,您等我一下,我招待一下客人。”张振华说着,滴溜一转身,进了柜台里准备菜肴去了。“几乎是周周都来这一两次,专门为了品尝这纯正的‘京都’味儿。”一位操着京腔的老者告诉记者,他们几位都是京剧票友,没事的时候就相约到这里小酌。

  靠近窗子的座位,基本上被老哥几个包了。每次过来,基本上都选在周六或周天的时间。尤其是夏天,老哥几个要上几大扎生啤,点上干肠、小肚等特色冷拼,就开喝啦。天南海北的奇闻旧事大家一唠就是大半天。

  “他们这些回头客,都是奔着我家的风干香肠、松仁小肚和红肠来的。哈尔滨的香肠、小肚有好多品牌,可是我们家的老味道,无人能比。”说起风干香肠张振华露出得意的笑容。

  牌匾上“正阳楼”仨字上还有“京都”俩小字

  “在哈尔滨提起风干香肠、松仁小肚等风味肉制品,人们会不约而同谈论起正阳楼,正阳楼确实声名远播,但问起正阳楼的历史发展,知者就不多了。”北三正阳楼年轻的销售经理周佳楠说,听老人们讲,宣统元年(1909年),王孝庭到了哈尔滨,并遇到早二年到哈尔滨摆摊卖猪肉的北京旧友宋文治(字焕臣),当时王孝庭便住在宋家,帮宋文治卖肉。后来他们发现哈尔滨没有搞肉制品的,仅有几家屠户捎带煮点下水卖卖,两人一商量,便想开一个酱肉铺。经过多处奔走,终于在道外傅家甸租得一栋门市楼房。店名是仿北京正阳楼起的,所以匾额“正阳楼”三个大字上面,还有“京都”两个小字。

  “我家正阳楼产品以其独有的传统京味特点,一直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企业现有员工96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5人,加工技师8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5人,其中部分员工已在企业一线工作30多年,延续着正阳楼产品加工的传统工艺。”谈及正阳楼的现状,黑龙江正阳楼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徐斌智说,如今,公司生产加工车间全新购置了90多台套生产加工设备。近年来市场销售不断好转,在哈尔滨设有三十多家连锁销售门店,并在大润发、华联、松雷等超市设有销售专柜,年均销售收入超过1200万元,随着新工厂的投产运营、生产量的提高和产品品种的增加,将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岗位,同时稳步开发本埠、省内和东北市场,进一步扩大连锁销售范围。□记者 毕诗春 文/摄(编辑:石佩霞)

上一篇:舌尖上的北三名吃 镂刻着光阴的故事

下一篇:济宁嘉祥县“红太阳杯”十大名吃评选揭晓

新时代新闻的横空出世,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站位高、格局高,立意全球眼光,报道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