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范老伯和他52年的手工豆腐坊

2017-05-27 19:51    人气:

范老伯在他的手工豆腐坊做豆腐。

范老伯在他的手工豆腐坊做豆腐。

湘潭在线5月9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玉婷)5月7日上午7点,家住湘乡市金石镇龙潭村的范明生像往常一样,挑着一担重30公斤的水豆腐出门了。“老范,我来5块水豆腐。”“好嘞!”同村的肖大嫂成了范明生当天的第一位顾客。上午9点多,这一担水豆腐销售一空,范明生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每天手工做30公斤水豆腐,走3公里路卖豆腐,68岁的范明生已这样重复了52年。靠着一双勤劳的双手,范明生曾养活一家7口人,如今他并不缺钱花了,但还是放不下这门手艺。

从打豆子到做成豆腐要4个小时

5月6日17时许,我们来到范老伯的豆腐坊,正赶上他开始做豆腐,灶上的柴火烧得特别旺。

他把已经浸泡好的黄豆慢慢倒入打豆机里,很快雪白的豆浆从出口涌出,流进水缸里。半小时后,10多斤黄豆就打好了。“之前都是用石磨磨豆子,后来改成了打豆机,这样节省了一些时间。”

打好的豆浆先用开水泡着,过滤掉杂质后,放入大铁锅里烧柴火煮沸。大约半小时后,豆浆沸腾,作坊里豆香四溢。煮好的豆浆,盛入木桶。

往一口大缸里兑入比例适宜的石膏粉,接着把豆浆倒入大缸,慢慢搅动,豆浆成了豆腐脑。然后把豆腐脑舀出,灌到豆腐屉里。豆腐屉底板刻着方格子,上面垫着粗纱布,豆浆灌好后将纱布包上,盖好木板。耐心等上1个小时,揭开纱布,白白嫩嫩的水豆腐出现在眼前,煞是诱人。

“做豆腐是个累人的活,也是个精细活。从打豆子到做成豆腐需要4个小时,火候和石膏粉的调放比例都很重要,不然做出来的豆腐会有杂质而且不嫩。”范老伯说。

乡邻对他做的豆腐赞不绝口

10多平方米的豆腐坊,虽然比较陈旧,但收拾得干干净净。炕上挂着豆腐皮、油豆腐,木质的豆腐屉摆放得整整齐齐。它们就像一个个老伙计,无语地陪伴着主人打磨出岁月的价值。52年来,范老伯早贪黑地做豆腐,养活了一家7口人,供两个儿子和妹妹读书成家。

说起范老伯做的豆腐和豆制品,周边的村民都赞不绝口,每天晚上不少村民过来买豆浆。“他家的豆浆既干净又好喝,我每天掐着点过来,来晚一点豆浆就没了。”村民罗大妈说。

到了冬天,范老伯变得更加忙碌,他要开始制作腐乳了。他做的腐乳不仅卫生,口味也地道,很是抢手。周边不少乡镇的人慕名而来购买,都要提前预约。

如今,范老伯即将进入古稀之年,2013年中风留下了右腿行动不便的后遗症。但他依旧放不下做豆腐的这门手艺,还是每天在作坊里跛着脚一丝不苟地做豆腐,然后第二天早晨挑出去卖。范老伯说:“不想给儿子儿媳增加负担,而且我也没有别的爱好,只爱做豆腐,这样我的日子也过得充实些。”

上一篇:传统手工饺子加盟哪家好 家的味道集聚南北风味

下一篇:渐行渐远的手工石磨

新时代新闻的横空出世,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站位高、格局高,立意全球眼光,报道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