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论书札记二则

2017-05-31 10:05    人气:

  “毡裘气”与“士气”

  宋黄伯思《东观余论》载:“后魏北齐人书,洛阳故城多有遗刻,虽差近古,然终不脱毡裘气。文物自永嘉来,自北而南,故妙书皆在江左。”黄伯思所谓北朝书法有“毡裘气”,当是对异族统治所心存的芥蒂,故而延及书法。明人杨慎云:“丁道护《襄阳启法寺碑》最精,欧、虞之所自出,北方多朴,而有隶体,无晋韵,谓之‘毡裘气’。盖骨格者,书法之祖也;态度者,书法之余也。毡裘之喻,谓少态度耳。”(《墨池琐录》)杨氏之论有所发挥,以无晋逸,谓为“毡裘气”,并因北书多朴而少态度,来说明毡裘之喻。当是对黄氏“毡裘气”的误读。

  《佩文斋书画谱》载《元钱选论画》谓:“赵文敏问画道于钱舜举:‘何以称士气?’钱曰:隶体耳。”钱氏以“隶体”谓“士气”与杨氏“有隶体”谓“毡裘气”。二者所谓“隶体”当为不同,钱氏所谓“隶”当与“戾”通。古人有“戾家”(隶、利、力家)之说。宋张端义《贵耳集》载:“文人才士无以自见,碌碌无闻者杂进。三十年间,词科又罢,两制皆不能当行,京谚云‘戾家’是也。”近人启元白曾作《戾家考》一文,谓:“今人对于技艺的事,凡有师承的,专门职业的,技艺习熟精通的,都称作之为‘内行’,或说‘行家’。反之叫做‘外行’,或说‘力把’,古时则称之为‘戾家’(戾或作隶、利、力)。”“戾家”用在书法绘画上即指文人(士大夫)书画家非所谓的职业(宫廷)书画家。故钱氏所谓“隶体”当为“戾家”体有关,盖指文人士大夫所作书画,而非书体中的“隶书体”。元末曹昭《格古要论》载:“赵子昂问钱舜举曰:‘如何是士夫画?’舜举答曰:‘戾家画也。’子昂曰:‘然。余观唐之王维、宋之李成、郭熙、李伯时,皆高尚士夫所画,与物传神,尽其妙也。近世作士夫画者,缪甚也。”可作例证。

  论“汉魏之楷法遂废”

  朱熹所谓“汉魏之楷法遂废”,若以楷书而论,则去古愈远,钟、王遗法愈少,降及隋唐已不存,遑论两宋。究其缘由则“爱妍而薄质”的今古书法审美的变迁是其根源。有清一代碑学运动的发生以楷书系统重返篆隶系统为依归,而这一思想的根源则以朱熹“汉魏之楷法遂废”的叹息而生发。又以篆隶书对楷书所具有的“高古”意义的提出而推进,明《荆川稗编》载元人刘因论书文字云:“学者苟欲学之,篆隶则先秦款识金石刻、魏晋金石刻、唐以来李阳冰等,所当学也。正书当以篆隶意为本,有篆隶意则高古。”又郝经《叙书》载:“凡学书须学篆书,识其笔意,然后为楷,则字画自高古不凡矣。”刘、郝二人皆为程朱理学大家,书学思想上承朱熹也是理所当然。碑学运动的思想根源与推进是否与理学有关,还不好说,但至少可以肯定理学对篆隶系统的复归当有影响。

上一篇:厦门市民间书画爱好者挥毫泼墨迎盛会开幕

下一篇:办公室墙上字画挂什么?大气场就得这样选

新时代新闻的横空出世,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站位高、格局高,立意全球眼光,报道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